本報記者 張偉濤 通訊員 安忠芳 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設置“清廉屋”,以“清廉標語”“廉潔故事”時刻提醒社區干部勤廉務實服務群眾;結合小區居民生活特點,打造集觀賞性、藝術性、教育性為一體的“清廉角”,讓新風正氣更加充盈;以民主懇談會、居民議事會、決策聽證會等形式,進一步完善議事制度、程序、載體,促進社區協商治理和社區干部廉潔履職…… 今年以來,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政系統大力推進清廉社區建設,緊盯“政治清明、居務清廉、干部清正、民風清朗、服務高效”的目標任務,抓住社區(村)“兩委”干部這個關鍵,堅持面向基層群眾這個主體,積極建立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系,著力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努力營造“新風浸潤、向上向善”的社區氛圍。 黨建引領 提升社區治理能力 在清廉社區建設中,廣西民政系統將社區黨組織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推動社區黨組織持續開展黨員干部忠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黨性教育。各社區黨組織結合實際,廣泛開展黨員志愿活動、黨員公益活動等,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把對黨忠誠落實到具體行動中,帶動社區居民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賀州市突出先鋒引領、賦能基層、善治共享,實施了“先鋒力量·眾志成城”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三年行動,圍繞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系統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累計整合近億元資金新建或改造街道、社區、小區黨群服務中心(站),構建起“珠鏈式15分鐘黨群服務圈”。玉林市推動社區黨組織加強對社區黨員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和監督,建立社區黨組織政治生態分析機制,定期開展評議分析,及時發現和解決苗頭性傾向性問題,還打造了“板凳會”“群眾夜話”“廳廈鄰里”等深受群眾歡迎的特色宣講品牌,更加鮮活地在各社區宣講黨的創新理論。欽州市實施“舉旗鑄魂”行動,強化社區政治建設、教育培訓和監督指導。 管理監督 推進社區居務清廉 圍繞社區(村)黨務、居務、財務等內容,廣西民政系統不斷完善公開目錄,規范公開內容、形式、程序和時間,推動社區(村)黨務、居務、財務公開從辦理結果公開向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公開延伸,有效解決公開不徹底、不規范等問題。同時,充分利用議事協商機制,以民主懇談會、居民議事會、決策聽證會等形式,保障村(居)民的知情權、建議權、評議權、監督權。 南寧市督促指導社區普遍建立并修訂完善“社區事務小微權力清單”“居務監督委員會監督清單”和“社區干部廉潔履職負面清單”三個清單,面向居民公開,規范權力運行。欽州市實施“陽光居務”行動,全面落實社區事務重要事項、重要問題決策“四議兩公開”制度,規范黨務、居務、財務公開制度,并全覆蓋建成社區廉潔工作站,完善權力監督機制,規范社區權力監督運行流程,靶向開展“線上+線下”監督100余次。 今年以來,自治區民政廳牽頭開展了社區廉潔風險自查自糾,圍繞居民群眾的關注點、權力運行的風險點和社區工作的薄弱點開展日常排查;聚焦民生工程資金、服務群眾專項工作經費等開展專項排查。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低保邊緣家庭和支出型困難家庭審核認定辦法》,進一步完善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保障機制。 勤廉務實 推進社區干部清正 通過選優配強社區(村)黨組織書記,加強對村(居)“兩委”班子的選配和專職化城市社區工作者的招錄(聘),廣西聚焦勤廉務實,不斷推進社區干部廉潔清正。 通過組織開展村(居)“兩委”換屆“回頭看”,進一步強化社區(村)班子建設,全區共補選村(居)民委員會成員2669人,補選村(居)務監督委員會成員215人。同時,加強社區(村)干部教育培訓,將基層黨建、城鄉社區治理、清廉社區建設等作為培訓重點內容,提高村(居)“兩委”干部履職本領。截至目前,自治區民政廳舉辦示范培訓班11期培訓1045人次,各級民政部門累計舉辦培訓班346期培訓4.4萬人次,村(居)“兩委”干部為民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自治區民政廳聯合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印發了《廣西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全區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截至10月底,廣西全區城市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已達100%。 弘揚新風 推進社區民風清朗 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文化長廊、居民樓道,建設布局合理、內容生動、氛圍濃厚的廉潔文化展示廊、宣傳櫥窗,推進廉潔文化進社區、進小區、進樓道、進家庭。在清廉社區建設中,廣西各地充分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廣泛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將廉潔文化融入社區群眾的日常生活,形成“社會尚廉、人人促廉”的良好風氣。 崇左市通過老紅軍講故事、老專家做講壇、老教師傳幫帶等方式,將革命傳統在社區、小區群眾中傳承、發揚;以講廉、讀廉、書廉、觀廉、唱廉、送 廉等方式,將廉潔文化送到小區,形成“以清為美,以廉為榮”的社區氛圍。防城港市按1名社區黨員干部、1名專職網格員和N名志愿者的配置,組建廉政文化宣傳小組100多個,發動仙人灣社區“陽光大媽”、東海灣社區“桂姐姐”等10多支志愿者團隊開展清廉文化宣傳。 自治區民政廳今年還深入開展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農村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行動,指導各地把抵制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納入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充實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孝親敬老等移風易俗內容,目前廣西全區100%的行政村已制定或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通過開展紅白事服務中心建設試點,實現市級紅白事服務中心試點縣(市、區)全覆蓋,普遍建立健全紅白事操作規程和婚喪喜慶事宜村規民約(居民公約),明確辦事期限、禮金數量、席面規模等,切實減輕了群眾負擔,農村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高。 治理創新 推進社區服務高效 強化治理創新,推進社區服務高效,是清廉社區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 今年以來,自治區民政廳等編制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依法自治事項清單、依法協助政府工作事項清單、減負措施清單和不應由社區(村)承擔工作事項清單四個清單,指導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依法履職,健全規范高效的工作運行機制。同時,持續推動“社區萬能章”治理專項行動,規范村(居)民委員會出具證明工作,進一步壓減出具證明事項。目前,廣西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保留的出具證明事項數量從以往的10項壓減到5項,壓減率達50%。 為深化城鄉社區和基層民主自治建設,廣西利用“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信息”系統,建立起村(居)民會議報備制度,嚴格規范村(居)事務決策程序,推動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柳州市探索打造了清廉社區共建共治共享、“黨建+業委會+物業”管理模式,解決社區實際問題1000余件。賀州市推行“板凳議事會”“逢十議事會”等黨組織領導的居民議事協商機制,通過開展要事共商活動,解決社區居民急難愁盼問題1600余件。截至12月上旬,廣西全區每個社區(村)均召開了村(居)民會議,每季度至少召開了一次村(居)民代表會議。 廣西各地通過不斷優化網格管理服務,讓社區治理更細、更實、更快、更準。南寧市創新實施“居民點單——支部派單——黨員接單——群眾評單”的四單工作機制,有效化解疫情精準防控等問題2112件。貴港市建立健全“網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格事盡知、事在格了”的網格管理體系,全面推動各級在職黨員干部下沉社區、小區(網格)參與基層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