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孫彥川 通訊員 姚遠強 近年來,福建省廈門市堅持把社會工作作為重要抓手,努力推動社會工作機構建設、人才隊伍建設,強化督導、評估和引領,有力地激發了基層治理活力,提升了基層治理和服務水平。 政策加持 “如果一個社會工作服務項目需要兩名社工,按照2021年度廈門市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標準,項目總經費應在34萬元左右,這對留住社會工作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廈門市同安區同心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主任林曉祥說,他所在的機構現在有25名全職社工,其中持證社工 17 人,有11人擁有5年以上社工職業經驗。 2022年3月,廈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聯合印發《廈門市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項目操作規程》,提出人員薪酬和福利經費以人均不低于上年度廈門市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標準核算,且不少于項目總經費的70%。 記者了解到,十年來,廈門市先后制定出臺了53份政策文件,以綜合政策規劃、引領,以專項政策破局、激勵、督導,以人才政策引智、育才,大力支持專業社會工作嵌入民生保障、社會治理各領域。 “在各種利好政策的激勵下,廈門市的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總數已從2012年的7家增長至目前的119家。2022年,全市各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承接政府購買服務資金達到9519萬元,啟動項目332個,覆蓋為老服務、未成年人保護、鄉村振興等25個領域,全市的專職社工數量也增長至約1700人。” 廈門市民政局局長洪全藝說。 為了進一步提升社會工作行業的社會知曉度,廈門市還統一征集、推廣使用“廈門社工”專門徽章和宣傳標識。“徽章設計元素選用的是市花三角梅,突顯了城市特色,樣式很大方也很有活力。”廈門市湖里區霞輝老年社會服務中心執行主任、高級社工師李楚說。 育才引智 鑒于社會工作是人才密集型行業,廈門市高度重視育才、引智。市委、市政府出臺 “人才新政45條”和新時代人才強市戰略,從人才職稱待遇、人才獎勵、人才補貼等方面建立了全方位、多層次的社工人才激勵保障政策體系。 “人才新政45條”對首次入職廈門社會工作服務機構且就業滿一年的持證社會工作者給予一次性補貼(助理社會工作師每人5000元,社會工作師每人1萬元,高級社會工作師每人2萬元),截至目前已補貼210人;獲評全國專業社會工作領軍人才和廈門市專業社會工作領軍人才的,可相應獲得10萬元、5萬元的一次性獎勵,截至目前,已有1人和30人分獲這兩項獎勵。 在抓基層打基礎方面,廈門將社工職業資格納入事業單位社會服務類專業技術崗位的聘任范圍,截至目前,全市已聘任121人;將社工納入社區在崗工作人員職稱體系,根據持證級別每月向其相應發放200元、300元、500元的津貼,截至目前全市已有5000余人獲得津貼。 新時代人才強市戰略對來廈就業滿5年且取得高級社會工作師職業資格者,給予8萬元一次性獎勵。符合條件的高級社會工作師還可申請認定為廈門市骨干人才,獲得認定者可以市場價45%的價格單列申購面積不超95平方米的保障性商品房;此外還可以申請廈門市拔尖人才和福建省高層次人才認定并享受相關待遇,截至目前已有1名社會工作者獲得認定。 2010年本科畢業于漳州師范學院的福州姑娘李楚于2013年年底來到廈門工作。她已經獲評市級領軍人才并獲得相應獎勵,針對高級社工師的獎勵正在審批中。“對于一個在異地就業的青年來說,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激勵!我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有改善和提升。”李楚說。 在政策激勵和職業吸引下,目前廈門持證社工已達11265人,十年增長了10倍。現如今,全市每萬人擁有持證社工人數為21.34人,位居全國前列。 厚培嚴管 “市民政局設置了一線社工、項目主管以及機構負責人等不同層級的培訓,無論是課程設置還是老師授課質量,都貼合我們的實際情況,讓我們能在培訓中獲得提升,更好地開展一線服務。”湖里區開心社工服務中心社工葉麗洪說。 為進一步提升社會工作者能力,廈門市民政局持續舉辦系列培訓班,采取高校老師與實務專家相結合的方式,幫助學員們鞏固社會工作專業理論知識,增強其社會工作實踐能力。2022年下半年共舉辦四期,參訓學員近500人次。 近年來,廈門市民政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采用“課程培訓+實務陪伴”相結合的形式,實施了四個批次的社會工作專業督導培養項目。培養項目由課程培訓、實務陪伴、社會支持網絡三大模塊構成。其中,課程培訓內容覆蓋督導基礎和專業倫理、服務活動和項目設計等四個板塊,共13門課程、80學時。 “市民政局每次開展督導培養都會為已經取得督導資格證的社工安排繼續教育課程,而且每一期都設置了32學時的實務陪伴板塊,這對于督導能力的提升非常有幫助。因為只有在工作場景中獲得能力提升,才能更好地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李楚說。 根據廈門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市民政局制定的專業社會工作領軍人才選拔辦法,入選的社工在5年內每年至少需要負責實施1個示范項目、撰寫1篇高質量調研文章,并積極為廈門市社會工作制度體系建設建言獻策。 為了規范行業管理,2022年3月,市民政局聯合市財政局制定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評估實施辦法,對第三方評估給予進一步規范,以期最大限度地消除“外行評估內行”現象。“市民政局編印了評估指導手冊,開展的第三方評估也非常客觀、專業,能讓我們更好地檢驗項目的執行效果。”林曉祥說。 “我們機構承接的項目大多能順利得到延續,既增強了團隊成員的信心,也讓服務成效更穩定,讓服務對象更有獲得感。”廈門市集美區和欣社工服務中心總干事陳躍騰說。 “下一步,廈門市民政系統將重點推進專業社會工作在‘五社聯動’、‘一老一小’服務、反家暴等領域發揮作用,力爭到2025年中級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達到3500人,專職社會工作者數量超過2000人。” 洪全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