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鞭r歷猴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江西看望慰問廣大干部群眾,在井岡山市茅坪鄉神山村,用這樣一句莊嚴承諾給革命老區貧困群眾的新年帶來滿滿的希望。 歲末將至,隨著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節點不斷迫近,脫貧攻堅進入了決勝的關鍵期。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民政承擔著“兜底”職責,如何確保網底不破,并通過民政特有的方式做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考驗著民政人的智慧和勇氣。 發揮民政優勢,打好脫貧攻堅戰 2011年,中央扶貧工作會議決定將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作為扶貧攻堅的主戰場,羅霄山片區這個地跨江西、湖南23個區縣的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確定由民政部負責牽頭協調扶貧工作。 通過各方共同努力,幾年間,片區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扶貧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績。如何進一步貫徹中央扶貧開發工作和中央單位定點扶貧工作會議精神,發揮民政工作優勢和自身特點,打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戰,民政部在深入調研、反復測算的基礎上,決定在羅霄山片區分期開展千名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培訓和推薦就業工作,通過授人以漁的方式解決貧困人口脫貧問題。 今年3月1日,《民政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千名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培訓和推薦就業的通知》正式下發,將培訓對象界定為“羅霄山片區有意愿從事養老護理員工作的貧困人口”,并分期舉行培訓。民政部副部長宮蒲光專門作出批示,要求羅霄山片區各級民政部門高度重視,強化組織領導,建立健全培訓管理體系和工作機制,明確目標任務,制訂配套實施方案,明確責任分工,規范培訓秩序,全程跟班管理,確保培訓安全順利、穩步實施。 “做好千名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培訓和推薦就業工作,有利于片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任務完成,有利于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有利于推動養老服務業發展,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月5日,民政部千名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培訓班首期開班儀式在江西省吉安職業技術學院舉行,民政部規劃財務司司長馮亞平在開班儀式上如是說。 從國家層面看,在“十三五”期間,幫助7000萬貧困人口脫貧、打贏扶貧攻堅戰時間緊迫;從民政層面看,在老齡化不斷加速背景下,要填補養老護理員的缺口形勢嚴峻。面對艱巨的任務,民政部通過舉辦“千名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培訓班”這條紐帶,將兩項工作巧妙聯結在一起。 做實做細工作,保障培訓取得實效 在培訓班開班前,民政部有關部門對羅霄山片區相關情況進行了調查摸底,發現招生難、培訓難、就業難是該地區可能存在的問題。調研了解到,有人擔心培訓后不能順利取得國家養老護理員職業資格證書,有人對養老護理服務職業認同感不強,有人怕因參加培訓誤工而影響收入,基層民政部門還擔心一部分學員難以堅持全程參加培訓,影響培訓班整體效果。 為了不給貧困地區學員帶來經濟負擔,培訓班對所有參加培訓的學員不收取任何費用,解除了大家的后顧之憂,讓學員投入的只是時間,收獲的卻是可以脫貧的專業技能,真正達到幫助一名學員就業,脫貧一個家庭,帶動一個鄉村的目的。 為了讓學員接受高水準培訓,民政部培訓中心(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匯聚了眾多養老護理領域的專家和優秀教師,其中既有民政部培訓中心的優秀專家學者,又有多位校外知名專家,如青島紅十字老年護理院院長譚美青副教授,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羅洪英教授等,以“豪華”的教師陣容,為學員傳授學得會、用得上的護理知識和技能。 為了提高授課質量、鞏固培訓效果,培訓班既安排了專家解讀養老政策、講授護理知識,又通過小組互學強化記憶,既重視理論,又強調實訓,既重視老師的指導性,又強調學員的能動性,還通過模擬考評,幫這些來自貧困家庭的零基礎學員增加考場經驗,發現學習中的不足和軟肋,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彌補和提升。 為了將培訓工作做實做細,民政部培訓中心還建立了學員微信群,方便大家探討問題,讓培訓不只是一次學習活動,更為今后業務交流搭建了平臺;考慮到部分學員文化水平較低、識字有困難,中心還專門安排老師在考試時幫他們念試題、解釋考核點;考慮到不少學員從來沒接觸過養老護理工作,中心選拔了5名養老護理專業的優秀在校生,以助教身份全程幫學員們輔導、強化實操技能,解決學員疑問。 “滴灌”式扶貧,拓寬改善生活之路 12月15日,經過歷時近9個月、前后共8期的培訓,民政部千名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培訓班在江西吉安職業技術學院圓滿結束。在這幾個月里,共有1003名來自羅霄山貧困地區的學員,系統學習了老年人生活照料、技術護理、康復護理、心理護理等內容,基本掌握了初級養老護理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經過嚴格的理論和實操考核,87%的學員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 在學員宿舍,張文才將證書平整地夾在行李中。結業儀式后,他就要返回萬安縣,第二天再搭乘大巴車回到順峰鄉光榮敬老院。據他介紹,該院有30多名老人,平均年齡超過75歲,但工作人員只有3人,一名護理員,一名廚師,還有他這個院長。由于人手捉襟見肘,護理員實在走不開,他這次參加培訓的首要任務就是回去傳幫帶。怎樣處理老人被食物噎住,怎樣快速處理跌打損傷,怎樣與家屬溝通交流,這些以前想都沒想過的問題,他都要原原本本帶回去。在他看來,這些專業的知識、技能對于敬老院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興國縣隆坪鄉的黃信華已經在家待了好幾年,之前曾經到深圳、廣西、云南等地打工,說起家里的經濟狀況,她表示,目前只有老公一人在外掙錢養家。鄉里讓她來參加培訓時,她也了解了一下,當地普通養老護理員一個月收入大概1600元左右,她挺高興的,一方面不用離家太遠,方便照顧孩子和父母,另一方面還能補貼家用。她自信地說,“雖然沒什么文化,但參加培訓后覺得自己能干好?!?/P> 充分有效的就業是落實好養老護理員培訓扶貧項目的關鍵,也是衡量民政扶貧效果的重要指標。為了讓學員在培訓后盡快找到工作,實現精準扶貧,每期培訓結束前,江西、湖南兩省民政廳都會組織兩地養老機構到培訓班現場招錄。對已經取得《養老護理員培訓證書》,又通過民政部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組織的職業技能鑒定考試的學員,還會頒發《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并推薦這些“雙證”學員到江西、湖南及其周邊省、市養老機構就業。 李寶珠是第2期培訓班的學員,參加培訓前,在吉安市某電子廠從事流水線工作,雖然每天工作10小時,但收入微薄。偶然在網上看到培訓班招生信息,她就報了名,當地民政部門很快就通知她來參加培訓。結業后,她與吉安市社會福利中心成功對接,從達成意向到上班,前后不到10天。由于吃苦耐勞又勤奮好學,僅半年時間她就成為中心骨干,從普通護理轉到特殊護理,月薪3500元。說起目前的狀態,李寶珠表示,上一天班休息一天,還能照顧家里,她很滿意,有機會還想參加更高等級的培訓。 據江西省民政廳統計,截至目前,參加培訓的江西學員中已經有244人與養老護理機構對接成功,另外還有130人有意向從事養老護理行業。 “幫助一名學員就業,脫貧一個家庭,帶動一個鄉村”,這是民政部開展千名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培訓和推薦就業工作的目標。從“大水漫灌”式的扶貧變成有針對性的“滴灌”式扶貧,脫貧攻堅的實效提高了,貧困人群未來就業渠道拓寬了。 12月19日至20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要求,進一步推進精準扶貧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根,確保到2017年再脫貧1000萬人以上。 沖鋒的號角已經吹響。鞏固扶貧成果,總結扶貧經驗,創新扶貧舉措,民政人一直在路上。我們堅信,新的民政部黨組必將以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為引領,繼續發揮民政工作優勢和特點,進一步做好羅霄山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本報記者 柳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