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新一輪疫情復發以來,遼寧省民政廳切實貫徹落實民政部及省疫情防控指揮部有關工作部署要求,第一時間發布通知,對全力做好社會組織領域疫情防控工作進行部署。號召全省社會組織樹立“疫情防控人人有責”意識,結合自身行業優勢,積極履行社會職責,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有序參與、助力疫情防控。全省各社會組織迅速響應,積極行動,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專長,奔走在疫情防控的一線和后方,匯聚了強大的社會合力,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硬仗貢獻光和熱。截至目前,已有988家社會組織捐款3686余萬元、捐贈物資價值3693余萬元、參與志愿服務7.5萬余人、組織志愿服務53萬人次,以實際行動展現了“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服務群眾、服務行業”的使命擔當。 一、迅速動員部署。遼寧省民政廳及時召開黨組擴大會議,傳達學習民政部及省疫情防控指揮部有關防控精神,做出工作部署。3月18日,發布了《關于全力做好社會組織領域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號召全省社會組織嚴格落實屬地疫情防控要求,切實做好自身防護的同時,積極發揮社會組織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有序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參與志愿服務,配合開展核酸檢測采樣,幫扶困難群體,提供精細化服務,開展“五社聯動”,守護社區;鏈接資源,捐款捐物;開通疫情熱線,進行心理關愛;保障運輸,參加醫療方艙建設等。全省各級社會組織積極行動,發布行業倡議,結合行業優勢,助力防控工作有序開展。 二、捐贈防疫物資。疫情防控無小事,物資保障是大事。連日來,全省各級社會組織集結力量,積極鏈接各方面資源,保證疫情防控期間各項物資的充足供應。遼寧省遼商總會80余家會員企業捐贈錢物近千萬元,向奮戰在抗疫一線的社區工作者和民警捐贈了防護服、防護眼鏡、防疫帳篷、醫用口罩、一次性手套鞋套、清毒酒精等防疫物資,給遼寧各地抗疫一線工作人員提供了堅強保障。遼寧省餐飲烹飪行業協會、遼寧省鄉村振興協會、遼寧省國防教育基金會、沈陽市營口企業商會、丹東市慈善總會等紛紛向社區、志愿者等防疫一線工作人員捐贈防疫物資及生活物資,為防控工作的持續開展注入了堅實力量。 三、開展志愿服務。突襲而來的疫情,導致防疫人手嚴重不足。全省各級社會組織紛紛組建志愿服務隊,黨員干部不畏艱難,逆行而上,就地轉為志愿者,編入社區防疫隊伍,參與到核酸檢測采樣、站崗協查、防疫消殺等防控崗位,到處是紅馬甲、“大白”等志愿者的身影,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遼寧省建設工程招標投標協會和遼寧省土地估價師協會聯合向全體會員發出了《致全體會員單位抗擊疫情倡議書》,組建志愿者團隊,籌集捐贈防疫物資;與沈河區北站街道辦事處簽署了合作協議,協助社區開展8輪全員核酸檢測,主動承擔了封閉小區居民生活物資配送保障和園區消殺工作,一直堅持到園區解封。 遼寧省物業學會以打造紅色家園為引導,呼吁所有會員單位快速響應,筑牢疫情居家防控的“第一道防線”。全體物業人舍小家、顧大家,堅定地投入抗疫一線,查驗綠碼、消殺園區、為老年人和行動不便者配送生活物資,用最平凡和樸素的方式,守護著家園的安全。 沈陽市皇姑區利州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在53個社區組織了93名社工、54名志愿者開展疫情防控服務工作。協助社區組織開展全員核酸檢測采樣1萬余人次,為行動不便的老人上門采樣,完成社區測溫、登記7000余人次,接聽居民報備電話1500余人次,發放知情同意書1萬余份,張貼防疫通知600余張。 營口市老兵救援志愿者協會的老黨員們成立了黨員先鋒隊,80名隊員分成4個中隊7個小組,自3月13日起,日均工作15小時,對鲅魚圈區感染者和密接者的車輛、工作地、封控小區以及管控小區、隔離酒店、黨政機關、車站廣場等區域進行全面消殺,消殺面積達170余萬平方米。營口市藍天救援服務中心積極發揮黨員帶頭作用,出動了241人次、121車次,先后對育才中學、丹東銀行、建豐市場、海天佳苑、建豐新區等52個單位和小區進行了全面消殺。 四、援建方艙醫院。各省級社會組織充分發揮行業優勢,動員會員單位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組織多家會員企業參與沈陽方艙醫院應急工程和健康驛站工程建設,以實際行動助力打贏抗疫保衛戰。遼寧省建筑業協會副會長單位中國水利水電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為解決物資供應異常緊張的困難,領導班子親自協調,廣泛動員,多方聯系材料供應商,從北京、河南、河北等地籌集200套箱式房和18車建筑材料,披星戴月奔赴沈陽。安排專人跟進協調解決運輸途中的困難,引導車輛通行,加快推進物資接收清點、卸載搬運、分發配送等工作,全程提供“保姆式”跟蹤服務,確保物資及時安全運送到位。 遼寧省家具協會副會長單位方林集團派出旗下4個公司 500 余名自有工人負責衛浴模塊進水、排水的安裝以及板房安裝。從選材、測量、設計、施工都實行標準化管理,工人們分工明確,按照既定程序緊密配合,有條不紊地高標準施工,保證專業醫護板房高質量高效完工。 遼寧省城市照明協會監事單位沈陽聯安照明科技有限公司負責方艙照明安裝工程,公司調配骨干力量,在總經理親自帶領下,24小時堅守施工現場,實行三班倒,連續作業,全力保障照明工程如期完工。 遼寧省信息通信行業協會會員單位鐵通沈陽分公司負責方艙建設工作中的通信保障業務,公司成立了工作保障小組和黨員突擊隊,抽調骨干力量參與工程建設,連夜調配車輛、物資等,全力保障項目順利施工。完成了室分網優、宏站建設所需的傳輸線路施工任務,敷設光纜1.5公里,為疫情防控期間的網絡和通信提供堅強有力的保障。 五、聚力科技抗疫。在疫情防控嚴峻的關鍵時刻,眾多科技類社會組織秉持創新驅動發展、創新助力抗疫的理念,以高度的政治責任心和大局意識,動員引領會員單位的科技骨干積極投身科技抗疫的戰斗中。面對陡增的核酸檢測用熒光濾光芯片需求,遼寧省創新方法研究會組成專家團隊與理事長單位聯合攻關,開展了“核酸檢測多通道新型熒光濾光片技術研究”,研制開發出了高性能濾光器新產品,解決了核酸檢測關鍵部件產業化技術工藝難題,49人應急團隊實行封閉管理,24小時不停產,全力保障熒光濾光芯片供應,確保遼寧全員核酸檢測高效進行。 六、鼓舞必勝信心。翰墨言志。疫情之下,遼沈大地處處充溢著共克時艱的奉獻、溫情、擔當和感動。文藝類社會組織迅速號召會員們拿出他們擅長的武器,為抗疫“鼓與呼”。遼寧省書法家協會推出了全省書法家和書法工作者抗疫主題創作優秀作品線上展覽。百余幅佳作緊扣抗擊疫情主題,以豐富書體、詩詞歌賦對聯多樣詮釋抗疫精神,禮贊大愛、大美的奉獻與戰斗精神,為戰勝疫情助力加油。遼寧省美術家協會號召全省美術家用最深情的筆觸傳遞最溫暖的力量,表達戰“疫”必勝的信心。美術家們拿起手中畫筆,用簡潔明快的色彩,記錄下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生動描繪抗疫工作中的感人故事。(根據遼寧省民政廳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