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政部印發《關于開展“鄉村著名行動”助力鄉村振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進一步發揮地名工作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的積極作用,全面提升鄉村地名建設水平,助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通知》強調,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黨的二十大擘畫的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宏偉藍圖,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總要求,通過全面加強鄉村地名管理把鄉村精準治理基礎夯實起來,通過繁榮地名文化使鄉村文化活動活躍起來,通過深化地名信息服務把鄉村與城市聯通起來,通過挖掘地名內在價值把鄉村資源要素釋放出來,進而把地名在鄉村振興中的積極作用彰顯開來,著力構建適應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鄉村地名管理服務體系,不斷滿足鄉村建設需要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助力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
《通知》明確4方面工作原則:一是要堅持黨的領導,將黨的領導貫穿于“鄉村著名行動”的全過程和各方面,為工作開展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二是要堅持依法治理,以貫徹落實《地名管理條例》為統領,不斷健全鄉村地名管理制度機制,全面加強鄉村地名管理服務標準化、規范化和法治化建設。三是要堅持系統謀劃,注重協同性、關聯性,整體部署、協調推進,加快補齊鄉村地名管理服務短板。四是要堅持因地制宜,立足不同鄉村地區的發展現狀、資源稟賦、區位條件等,合理確定工作重點和目標任務,分類施策、體現特色,不搞齊步走、“一刀切”,努力創造符合實際、特色鮮明、務實有效的地名管理服務模式。
《通知》提出,以鄉村地名采集上圖標注為牽引,全面推進鄉村地名命名管理、地名標志設置維護、地名文化保護弘揚、地名信息深化應用和地名賦能產業發展,助力鄉村全面振興。一是織密鄉村地名網。科學編制地名方案,加大自然地理實體、鄉村道路街巷、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義的公共服務設施名稱的命名力度,提升鄉村地名文化內涵,用新時代的鄉村好地名展示和提振美麗鄉村精氣神。二是健全鄉村地名標志體系。探索創新地名標志形式與功能,規范設置村牌、街路巷牌、樓門(戶)牌等標志,發揮地名標志導向作用,提升鄉村人居環境。三是發展繁榮鄉村地名文化。推進地名文化進村居,講好群眾身邊的地名故事。建立地名保護名錄,將歷史悠久、內涵豐富、特色鮮明、具有重要傳承價值的鄉村地名納入保護范圍,不隨意更改老地名,守護好精神家園。推動鄉村地名文化與文化旅游項目深度融合發展,實現地名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四是深化地名信息服務。推動鄉村標準地名規范使用,加大鄉村地名信息采集上圖力度,創新城鄉區劃地名“一張圖”服務,為農業農村、自然資源、社會治理、文化旅游等領域提供標準、規范、詳實的區劃地名信息服務。五是促進地名利農惠農。深入推進“互聯網+地名服務”,持續提升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服務效能,推動地名服務與寄遞物流下鄉、工業品下鄉、農村電商建設、在線旅游、智慧農業、鄉村平臺經濟等深度融合,培育打造地名標識品牌,全面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通知》要求,2023年系統總結前期試點經驗,細化制定實施方案,利用3-5年集中實施,使鄉村地名管理服務水平實現躍升。到2035年,鄉村地名管理服務全面適應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地名助力鄉村振興取得重大成效。地方各級地名行政主管部門要深刻認識地名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意義,在工作統籌中優先安排,在資源配置、工作經費上重點保障。要結合本地區工作實際,細化優化落實措施,創造性開展工作。要調動匯集各方力量,充分發動人民群眾,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地名行政主管部門牽頭、各有關部門密切協同、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的生動局面。要加強調查研究,因地制宜找準工作方向、突出工作重點、把好工作節奏,力戒形式主義、形象工程,切實提高鄉村地名建設水平。要加大工作宣傳力度,積極宣傳典型案例與工作成效,營造良好工作氛圍,不斷提高地名助力鄉村振興的知名度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