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民政要聞 > 正文

中國共產黨的偉大精神跨越時空永不過時
——學習習近平同志《論中國共產黨歷史》的體會

時間:2021-04-20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民政》雜志
【字體:    打印

民政部黨組成員、副部長 詹成付

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史就是一部偉大精神發展史、傳承史。習近平總書記全面系統地總結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精神譜系,深刻揭示了偉大精神的主要特點、深刻內涵,要求全黨同志時時對照檢查、立行立改,為我們學習把握偉大精神提供了基本遵循,學習踐行黨的偉大精神,首先要學習領悟好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精神。

砥礪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寶貴精神財富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等各個歷史時期奮斗中形成的偉大精神,作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論述,描繪了從我們黨誕生以來各個歷史階段形成的偉大精神圖譜。這次黨史學習教育的必讀書《論中國共產黨歷史》,偉大精神就像一條紅線貫穿全書。據初步統計,在書中收錄的40篇文稿中,直接涉及偉大精神的文稿有24篇之多,占總量的60%。習近平總書記從多角度、廣視野闡述了偉大精神,有的是直接論述,有的是間接論述,有的是專題論述,有的是作為整體論述的一部分,有的是對共產黨員個人精神及某種形態精神的論述,有的是對中國共產黨精神的整體把握與闡釋,把激勵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不懈奮斗的精神圖譜全面系統地呈現出來,這是一個了不起的貢獻。下面,我按照編入文稿篇目的時間先后順序,把習近平總書記論述的偉大精神譜系摘錄如下,供我們大家一起學習。

(一)在《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了西柏坡精神(《論中國共產黨歷史》第24頁,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2月第1版,32開本,下同)。

(二)在《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了艱苦奮斗精神(第28頁)、焦裕祿精神(第29頁)、紅巖精神、奉獻精神(第32頁)。

(三)在《革命精神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了沂蒙精神、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第35、39頁)、焦裕祿精神(第36頁)、雷鋒精神(第36、38頁)、紅旗渠精神(第35~36頁)、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第36頁)、偉大長征精神(第37頁、第39頁)、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第37頁)、王杰精神(第38頁)、太行精神、呂梁精神(第40頁)、“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革命精神(第41頁)、偉大抗疫精神(第41頁)、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第42頁)。

(四)在《革命老區是黨和人民軍隊的根》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了沂蒙精神(第43頁)、革命精神(第45頁)。

(五)在《崇尚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黨全社會要崇尚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大力弘揚英雄精神(第72頁)。

(六)在《繼續從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為主要內容的延安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第98頁)。

(七)在《總結黨的歷史經驗,牢固樹立“四個意識”》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讓遵義會議精神永放光芒(第102頁)。

(八)在《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中,習近平總書記贊揚了安徽金寨人民的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為中國革命事業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功勛(第108頁),指出西路軍不畏艱險、浴血奮戰的英雄氣概,為黨為人民英勇獻身的精神,同長征精神一脈相承,是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中華民族寶貴精神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第110頁)。

(九)在《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井岡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第112~115頁),強調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弘揚井岡山精神,同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統一起來,同弘揚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統一起來,不唱高調,不講空話,實打實做(第115頁)。

(十)在《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長征的勝利,靠的是紅軍將士壓倒一切敵人而不被任何敵人所壓倒、征服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征服的英雄氣概和革命精神(第141~142頁),贊揚了面對亂云飛渡、驚濤駭浪,我們黨表現出無所畏懼的偉大實踐精神,表現出浴火重生的偉大創造精神(第144頁),強調偉大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第145~157頁)。

(十一)在《學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第158頁),要深入學習宣傳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英雄事跡和革命精神(第162頁)。

(十二)在《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九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軍隊從勝利走向勝利,彰顯了戰斗精神的偉大力量(第170~171頁)。

(十三)在《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黨要充分認識這場偉大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發揚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不斷奪取偉大斗爭新勝利(第182頁)。

(十四)在《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浙江工作期間,他曾經把“紅船精神”概括為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強調要結合時代特點大力弘揚“紅船精神”(第185頁)。

(十五)在《深刻總結經濟特區建設的寶貴經驗》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發揚敢闖敢干、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第191頁)。

(十六)《在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要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和完善自己,在應對風險挑戰中鍛煉提高,在解決黨內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中凈化純潔,不斷提高管黨治黨水平(第233頁);強調我們要拿出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韌勁,以釘釘子精神抓好落實,確保各項重大改革舉措落到實處(第234頁);強調中國人民具有偉大夢想精神,中華民族充滿變革和開放精神(第235頁)。

(十七)《在紀念五四運動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五四運動,孕育了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偉大五四運動精神,其核心是愛國主義精神(第240頁)。

(十八)在《中國共產黨的偉大革命精神跨越時空、永不過時》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井岡山精神和蘇區精神,承載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鑄就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革命精神(第253~254頁)。

(十九)在《以“趕考”的清醒和堅定答好新時代的答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繼承和發揚老一輩革命家“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革命到底精神,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進取精神,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以“趕考”的清醒和堅定答好新時代的答卷(第259頁)。

(二十)在《了解歷史才能看得遠,永葆初心才能走得遠》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大別山精神等都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第261頁)。

(二十一)在《人民政協在建立新中國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履職能力建設(第267頁)。

(二十二)《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五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孕育出偉大抗戰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必勝信念。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將永遠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第279頁)。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持斗爭精神,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是在斗爭中成長和壯大起來的,斗爭精神貫穿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時期(第282~283頁)。

(二十三)在《牢記初心使命,走好新時代長征路》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要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敢打硬仗、善打勝仗,不斷打開事業新局面(第286頁)。

(二十四)《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七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戰爭中,英雄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始終發揚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了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斗的國際主義精神,鍛造了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第296-297頁)。

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共產黨偉大精神的闡述不僅系統全面,而且與時俱進,為精神譜系不斷增添新系。2021年2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春節團拜會上的講話中強調,要大力發揚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精神。2021年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奮斗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斗,涌現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范,形成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紅巖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特區精神、抗震救災精神、抗疫精神等偉大精神,構筑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2021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又提出了脫貧攻堅精神,主要內容是“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從而又為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增添了新系。

歷史已經證明并將繼續證明,我們黨之所以歷經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就是因為有著深深融入我們黨、國家、民族、人民血脈之中的這些寶貴精神財富的豐厚滋養。在新征程上,我們要把黨的偉大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并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第28頁、32頁、36~42頁)。

黨的偉大精神跨越時空、永不過時道理的深刻揭示

中國共產黨的精神形態豐富多彩,產生于不同時期的精神具有不同時期的時代特點和印跡,但這些不同時期的精神卻有著共同之處,正是這些共同之處集中體現了黨的堅定信仰信念、根本宗旨、優良作風,凝聚著中國共產黨人艱苦奮斗、犧牲奉獻、開拓進取的偉大品格,正是這些共同之處織就了黨的偉大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永不過時的奧秘。在《論中國共產黨歷史》中,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過一系列深刻闡釋,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信仰信念。“革命理想高于天”(第123、141、169、254頁),信仰信念是中國共產黨偉大精神的靈魂和支柱。習近平總書記在論述井岡山精神時指出:“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是井岡山精神的靈魂,也是共產黨人立身、處事、干事的精神支柱。”(第112頁)在論述偉大長征精神時指出:“在中央蘇區和長征途中,黨和紅軍就是依靠堅定的理念信念和堅強的革命意志,一次次絕境重生,愈挫愈勇,最后取得了勝利,創造了難以置信的奇跡。”(第39頁)他強調,“今天,像戰爭年代那種血與火的生死考驗少了,但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仍然在繼續,我們正面臨著一系列重大挑戰、重大風險、重大阻力、重大矛盾的艱巨考驗。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就會在亂云飛渡的復雜環境中迷失方向、在泰山壓頂的巨大壓力下退縮逃避、在糖衣炮彈的輪番轟炸下繳械投降。我們要從紅色基因中汲取強大的信仰力量,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真正成為百折不撓、終生不悔的馬克思主義戰士。”(第254頁)

為民宗旨。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人民群眾是中國共產黨偉大精神的力量源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第12、59、97、121、184、271頁)“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路到復興路,我們黨近百年來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進行的一切斗爭、作出的一切犧牲,都是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第271頁)“我們黨領導人民打土豪、分田地,是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爭;領導人民開展抗日戰爭、趕走日本侵略者,是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爭;領導人民推翻蔣家王朝、建立新中國,是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爭;領導人民開展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變一窮二白的國家面貌,是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爭;領導人民實行改革開放、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同樣是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爭。”(第19~20頁)“任何時候我們都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這個根,永遠做忠誠的人民服務員。要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讓人們深入理解為什么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第13頁)“要加強黨史學習和教育,努力從黨走過的風云激蕩的歷史中、從黨開創和不斷推進的偉大事業中、從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長期實踐中,深化對黨的信賴,堅定對黨的領導的信念。”(第7~8頁)

實事求是。“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是中國共產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們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領導方法。”(第59頁)中國共產黨的偉大精神既堅守高遠的理念信念、純潔的為民服務宗旨,又腳踏實地,具有鮮明的現實指向。在《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事求是、敢闖新路,是井岡山精神的核心。”“革命如此,建設和改革也如此,都必須從實際出發,敢于開辟前人沒有走過的路。”(第113頁)在《繼續從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革命戰爭年代,面對各種復雜局面,我們黨能夠制定和實行正確的大政方針、戰略策略,靠的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今天,面對日新月異的國內外形勢,面對我們肩負的繁重任務,一切形式主義、教條主義、經驗主義都是行不通的。”(第99頁)歷史表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之所以能夠有如此偉大成就,就在于中國共產黨能夠為了人民利益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及時發現和糾正思想認識上的偏差、決策中的失誤、工作中的缺點,及時發現和解決存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使我們黨的思想和行動更加符合客觀規律、符合時代要求、符合人民愿望(第60~61頁)。

艱苦奮斗。艱苦奮斗是中國共產黨人偉大精神的本色。在闡述井岡山精神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艱苦奮斗是我們黨的政治本色和優良傳統,也是井岡山精神的基石。”(第114、254頁)“現在,我們國家面貌和人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艱苦奮斗精神永遠不能丟,丟了就會腐化墮落。今天,我們強調艱苦奮斗,不是要求黨員、干部像當年那樣過‘紅米飯,南瓜湯,挖野菜,也當糧’的日子,而是要永葆艱苦奮斗本色,不丟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不丟廉潔奉公的高尚操守。”“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增強憂患意識,做好應對各種艱難困苦局面的準備,逢事都想在前面、干在實處,努力在攻堅克難中贏得主動,關鍵時刻更是挺身而出、敢于豁出去,堅決頂起自己該頂的那片天。”(第114、255頁)在闡述延安精神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是靠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起家的。‘靡不有初,鮮克有終。’雖然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各方面實力大大增強,生活條件大大改善,但我們決不能丟掉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傳家寶。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是我們共產黨人的品質,是我們立國立黨的根基,也是黨員、干部立身立業的根基。”(第100頁)在闡述“西柏坡精神”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中國革命即將取得全國勝利之際,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向全黨鄭重提出‘兩個務必’,要求全黨同志做到謙虛謹慎、艱苦奮斗,是經過了深入思考的。這里面,包含著對我國幾千年歷史治亂規律的深刻借鑒,包含著對我們黨艱苦卓絕奮斗歷程的深刻總結,包含著對勝利了的政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對即將誕生的人民政權實現長治久安的深刻憂思,包含著對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深刻認識,思想意義和歷史意義十分深遠。”(第25頁)“我們要不斷向全黨嚴肅鄭重地提出這個問題,始終做到謙虛謹慎、艱苦奮斗,使我們的黨永遠不變質、我們的紅色江山永遠不變色。”(第26頁)

犧牲奉獻。犧牲奉獻是中國共產黨偉大精神的基本品格,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政治集團都沒有能夠做到像中國共產黨這樣為了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無怨無悔地作出如此巨大的犧牲和奉獻。“我們黨就是靠著千千萬萬具有高度政治覺悟的先進分子無私奉獻,才贏得了一場場艱苦卓絕的斗爭。”(第31頁)在闡述井岡山精神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井岡山時期,近五萬名革命烈士獻出了寶貴生命”(第113頁);在闡述偉大長征精神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紅一方面軍二萬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三百米就有一名紅軍犧牲。長征這條紅飄帶,是無數紅軍的鮮血染成的”(第141頁);在闡述大別山精神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革命勝利從來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不是別人拱手相讓的,而是用流血犧牲換來的。鄂豫皖蘇區二十八年浴血奮戰,二十萬大別山兒女獻出了寶貴生命,在冊的烈士就達到十三萬多,當時人口不足十萬的新縣就有五萬五千人為革命而犧牲”(第261~262頁);在闡述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十九萬七千多名英雄兒女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為了和平獻出寶貴生命”(第293頁);在闡述“王杰精神”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王杰‘在榮譽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質上不伸手’,這‘三不伸手’是一面鏡子,共產黨員都要好好照照這面鏡子。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血性膽魄的生動寫照,要成為革命軍人的座右銘。”(第38頁)在闡述偉大抗疫精神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三百四十六支國家醫療隊、四萬多名醫務人員毅然奔赴前線”,“四百六十多萬個基層黨組織沖鋒陷陣”,“兩萬五千多名優秀分子在火線上宣誓入黨”(參見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在闡述脫貧攻堅精神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集中精銳力量投向脫貧攻堅主戰場,全國累計選派25.5萬個駐村工作隊、300多萬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同近200萬名鄉鎮干部和數百萬村干部一道奮戰在扶貧一線,鮮紅的黨旗始終在脫貧攻堅主戰場上高高飄揚”,“在脫貧攻堅斗爭中,1800多名同志將生命定格在了脫貧攻堅征程上,生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參見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立行立改 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

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不是隨著時間推移而自然保持下去的,共產黨員的黨性不是隨著黨齡增長和職務提升而提高的,特別是在黨長期執政的條件下,各種弱化黨的先進性、損害黨的純潔性的因素無時不有,各種違背初心使命、動搖黨的根基的危險無處不在,黨內存在的思想不純、政治不純、組織不純、作風不純等突出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第271~272頁)。對于背離黨的偉大精神的種種現象,習近平總書記及時予以批評和忠告、希望全黨同志立行立改,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體現了在黨言黨、在黨為黨、在黨興黨、在黨憂黨的崇高歷史使命。

——在《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這么多年來,中央經常講、反復提‘兩個務必’,圍繞改進作風發了不少文件、采取了不少措施,但為什么背離‘兩個務必’,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那一套還有不小的市場?為什么還有些人對不正之風樂此不疲?我看,從主觀上說,主要原因是一些同志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問題沒有解決好,對堅持‘兩個務必’既沒有端正思想認識,也沒有打牢思想基礎。從客觀上說,主要原因是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方針在有些地方沒有落實到實處,在一些方面管黨治黨失之于寬、失之于松。”(第26頁)

——在《始終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初心不會自然保質保鮮,稍不注意就可能蒙塵褪色,久不滋養就會干涸枯萎,很容易走著走著就忘記了為什么要出發、要到哪里去,很容易走散了、走丟了。我們查處的那些腐敗分子,之所以跌入違紀違法的陷阱,從根本上講就是把初心和使命拋到九霄云外去了。”“要教育引導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經常進行思想政治體檢,同黨中央要求‘對標’,拿黨章黨規‘掃描’,用人民群眾新期待‘透視’,同先輩先烈、先進典型‘對照’,不斷叩問初心、守護初心,不斷堅守使命、擔當使命,始終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第272頁)

——《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清醒看到,我們黨長期執政,黨員干部中容易出現承平日久、精神懈怠的心態。有的覺得現在已經可以好好喘口氣、歇歇腳,做做安穩官、太平官了;有的覺得‘船到碼頭車到站’,不思進取、庸政懶政混日子;有的為個人打算多了,患得患失、不敢擔當卻貪圖名利、享受;有的習慣當‘傳聲筒’、‘中轉站’,遇到困難繞著走、碰到難題往上交,缺乏攻堅克難的銳氣和斗志”,等等。這些現象與黨的偉大精神不相符合,也與黨的偉大事業和人民群眾的期待不相符合。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全黨同志“發揚將革命進行到底的精神”,“發揚老一輩革命家‘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革命精神,發揚共產黨人‘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奮斗精神”,“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始終保持革命者的大無畏奮斗精神,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

歷史證明,中國共產黨是一個能夠自我革命的先進政黨。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正是通過開展整黨、“三講”教育、先進性教育活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等,從而有力推進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正是組織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從而使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顯著提高,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不斷增強。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慶祝我們黨百年華誕的重大時刻,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黨中央決定在全黨集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必將對全黨進一步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不斷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成就提供更加有力的思想政治基礎。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