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通知公告 > 正文

民政部關于2017年貫徹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情況的報告

時間:2018-03-01   瀏覽量:128 次  來源:民政部門戶網站
【字體:    打印

2017年,民政部繼續認真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中發〔2015〕36號,以下簡稱《實施綱要》)任務措施分工方案,扎實開展工作,民政法治建設取得新進展。9月,按照國務院法制辦督察要求,民政部報送了貫徹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等重要改革舉措情況的報告(民函〔2017〕235號)。 按照《實施綱要》關于報告年度進展情況的要求,現將民政部2017年貫徹落實情況報告如下。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情況

(一)深化民政領域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根據國務院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要求,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聯合有關部門印發《關于加快養老服務業放管服改革的通知》(民發〔2017〕25號)。縮短社會組織登記審批時限,除社會組織成立登記、注銷登記、名稱變更登記和業務主管單位變更登記事項因情況復雜等特殊原因,仍需在法定審批時限內進行審批外,其他行政審批事項均已實現當場申請、當場辦結、當場出證。對所登記的涉外社會組織,除社會組織成立、注銷、名稱變更和非內地居民擔任法定代表人變更登記外,住所、資金等變更登記審批時限由20個工作日縮短到10個工作日。

(二)試點推行權力清單制度。按照《國務院部門權力和責任清單編制試點方案》(國辦發〔2015〕92號),繼續開展國務院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編制試點工作。編制完成《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專項權力和責任清單》,并對外公布。發布辦事指南和權責事項運行流程圖,進一步推進相關權責事項規范透明運行。

(三)加強相關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和標準。研究制定《社會組織信用信息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聯合多部門起草慈善捐贈、婚姻登記領域聯合激勵和懲戒措施合作備忘錄。推進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信息核對機制建設,聯合國土資源部制定《關于做好社會救助家庭不動產登記信息查詢核對工作的通知》(民發〔2017〕188號)。組織建設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印發《民政部辦公廳關于推廣使用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的通知》(民辦函〔2017〕252號)。目前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都已經使用系統開展志愿者實名注冊、志愿服務記錄等工作。發布《民政部關于賦予村(居)民委員會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有關事項的公告》(民政部公告第414號)和《民政部辦公廳關于做好村(居)民委員會賦予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有關準備工作的通知》(民辦便函〔2017〕624號),積極推進村(居)民委員會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工作。梳理完善我部向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共享的信息資源數據項,并在該平臺發布全國性社會組織年檢信息和變更登記信息2000余條。加強全國婚姻登記管理信息系統和全國婚姻登記數據庫建設,已與最高人民法院就婚姻信息共享查詢事宜達成意向。推進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二期)項目(民政部建設部分)、“慈善中國”全國慈善信息公開平臺等建設,為信用信息采集、整理、加工、保存、使用,以及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提供技術支撐平臺。完成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項目建設試運行工作,并定時推送婚姻、殯葬類相關數據;完成民政部建設部分的檔案整理工作和視頻宣傳片制作工作;會同公安部下發《關于婚姻登記機關開展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信息共享工作的通知》。

(四)履行相關社會治理職責。配合國務院法制辦修訂《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基金會管理條例》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完善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制度。聯合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資委出臺《關于進一步規范行業協會商會收費管理的意見》(發改經體〔2017〕1999號》),進一步規范行業協會商會收費行為,減輕企業負擔。制定《關于做好第三批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試點工作的通知》(聯組辦〔2017〕4號)、《關于督辦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脫鉤試點工作的通知》(聯組辦〔2017〕34號)和《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改革2017年工作要點》(聯組辦〔2017〕24號),聯合發展改革委制定《關于進一步做好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改革有關事項的通知》(發改經體〔2017〕1086號),積極穩妥推動行業協會商會脫鉤試點,厘清行政機關與行業協會商會關系,促進行業協會商會健康有序發展。制定《民政部 國家減災委員會辦公室關于落實<關于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的實施方案》;推動印發《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規劃(2016-2020年)》(國辦發〔2016〕104號),會同減災委各成員單位制訂《貫徹落實〈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規劃(2016-2020年)〉任務分工方案》(國減辦發〔2017〕5號)。深入研究加強和規范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的政策措施,推動制定加強和改進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的意見。

(五)推進優化民政公共服務。加快民政業務領域標準制定修訂工作,發布《結婚登記頒證工作規范》、《受監護侵害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指引》等28項民政行業標準和《綜合社會福利院建設標準》等5項民政設施建設標準。積極推進民政標準化建設試點工作,確定41家民政標準化建設示范單位。取消了婚姻收養登記收費。推進公共服務提供主體多元化。2017年度中央財政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工作項目共立項474個,其中全國性社會組織項目38個,地方性社會組織項目436個,主要涉及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區服務、專業社工服務等領域,立項總資金18630萬元,直接受益上百萬人。

二、完善依法行政制度體系情況

(六)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國務院頒布《志愿服務條例》。聯合國家檔案局、農業部出臺《村級檔案管理辦法》(國家檔案局、民政部、農業部令12號)。單獨或者聯合有關部門制定《關于開展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的通知》(民發〔2017〕51號)、《慈善信托管理辦法》(銀監發[2017]37號)等規范性文件。

(七)提高立法公眾參與度。2017年4月,聯合中央宣傳部、外交部等8部門正式印發《關于社會智庫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民發〔2017〕77號),明確社會智庫發展基本原則、規范管理、發展環境、自身建設等內容,對社會智庫助力政府決策科學化、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國家軟實力具有重要意義。出臺貫徹落實關于加強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意見的有關文件,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在立法協商中的作用。

(八)建立行政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清理長效機制。結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涉及的規章、規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17〕40號)、國務院法制辦《關于做好法規清理工作的函》(國法函〔2017〕84號)、《關于做好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函》(國法秘協函〔2017〕742號)、《國務院關于促進外資增長若干措施的通知》(國發〔2017〕39號)等文件要求,完成30多件行政法規、50多件規章、200多件規范性文件的清理,及時報送清理結果并向社會公布。

三、推進行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情況

(九)加強合法性審查。印發《民政部法律顧問工作規則》(民辦函〔2017〕187號),明確建立以政策法規司公務員為主體,吸收法學專家和律師參加的法律顧問隊伍。通過部內司局評審、部黨組會議審議,確定了2017年度法律顧問律師事務所,10名行政法、社會法領域知名度較高的學者為法律顧問專家。

四、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情況

(十)創新行政執法方式。出臺《社會組織抽查暫行辦法》(民發〔2017〕45號),明確登記管理機關可以采取定期抽查和不定期抽查兩種方式,對社會組織依法開展活動的情況進行檢查。開發、投入使用全國社會組織執法監察系統,實現案件辦理程序流程化、案件處理過程信息化和執法監察信息共享化,提升社會組織行政執法信息化水平。

(十一)健全行政執法人員管理制度。按照《民政部行政執法人員資格管理辦法》(民辦函〔2016〕342號)的要求,完成對2016年度取得行政執法證件人員的考核工作;組織2017年行政執法資格考試,為13名考試合格的人員頒發了執法證件。

五、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情況

(十二)做好領導干部報告個人事項工作。認真貫徹落實《領導干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規定》和《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查核結果處理辦法》。印發《關于做好2017年領導干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工作的通知》。嚴格填報責任制、受理轉交制,建立情況通報制度。2017年,共組織719名領導干部填報了個人有關事項,做到了該填必填、應報盡報,未出現遲報、未報的現象。

(十三)全面推行政務公開。出臺《民政部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實施細則》(民函〔2017〕226號),對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作出系統部署。編制《民政部主動公開基本目錄》,制定并推進實施《民政部2017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積極配合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建設領域政府信息公開意見等相關文件制定工作。全面推進我部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公開,做好主動公開、政策解讀、回應關切、平臺建設等工作。全年共接收辦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423件,充分發揮政府信息對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和經濟社會活動的服務作用。

六、依法化解社會矛盾糾紛情況

(十四)加強行政復議和應訴工作。全年共辦理行政復議案件440件,目前已辦結434件。共辦理各類行政應訴案件54件,其中一審27件,二審27件。目前一審審結26件,勝訴23件,撤訴3件;二審審結24件,勝訴22件,敗訴1件,撤訴1件。

(十五)改革信訪工作制度。加快推進“民政陽光信訪”建設。2017年3月,全國民政信訪信息系統上線試運行;4月,民政部網上信訪平臺對外開放;7月,制發《民政信訪事項網上辦理工作規程》(民辦發〔2017〕22號)。依托全國民政信訪信息系統,加大對部本級接收的來信、網信書面告知答復工作力度。全年共出具書面告知答復文書2052件;督促各地民政部門進一步規范信訪事項受理辦理工作,及時回應群眾訴求。

七、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員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情況

(十六)加強法治教育培訓。在任職培訓、初任培訓中開設民政法治建設相關課程,將全國民政法治工作培訓班、行政執法及復議應訴專題培訓班列入年度部培訓計劃。組織完成2017年對新入職和已經在崗的民政部行政執法人員培訓;組織實施1次全國性行政執法專題培訓班。利用“民政部機關公務員在線學習平臺”,設置學法用法、依法治國、依法行政等培訓課程,抓好公務員日常法治學習。研究制定《民政部任命的國家工作人員憲法宣誓實施辦法》,組織2017年度新任職和輪崗交流的90余名司處級干部參加憲法宣誓儀式,督促新任職干部謹記誓言、恪守承諾,嚴格按照憲法和法律行使權力。

(十七)落實第一責任人責任。印發《民政部貫徹<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規定>實施細則》(民組字〔2017〕5號)及分工方案(民辦發〔2017〕10號)。明確部黨組書記、部長是部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部黨組成員按照分工抓好職責范圍內的法治建設任務,各司局和直屬事業單位主要負責人是本單位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從加強制度建設、依法依規決策、帶頭依法辦事、完善學法用法制度等方面細化職責和任務。

(十八)強化考核評價和督促檢查。持續實施“述職述廉述法”三位一體考核制度。在領導班子成員年度述職中增加“述法”內容,把依法行政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作為衡量機關司局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對全國各地落實年度民政重點工作情況進行綜合評估。

(十九)加強典型示范和宣傳引導。印發《民政部參加“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工作方案》。開展養老服務系列主題宣傳活動,商請中央宣傳部協調中央電視臺《夕陽紅》、《人物》欄目制作播出專題節目。組織開展向時代楷模許帥同志學習系列活動,推出50余名基層民政工作者典型事跡報道。積極策劃福利事業公益廣告制播工作,營造社會福利事業健康發展良好輿論氛圍。

2018年,民政部將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繼續落實《實施綱要》任務措施分工方案,認真做好各項有關工作。一是依法全面履行職責。進一步提升基本民生保障、相關社會治理、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提供相關公共服務水平。二是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研究起草養老服務“放管服”改革具體政策措施。三是加快民政領域重點立法進程。推動修改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和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推動制定或修訂《行政區劃管理條例》、《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基金會管理條例》、《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地名管理條例》、《殯葬管理條例》、《中國公民收養子女登記辦法》、《烈士褒揚條例》、《軍人優待撫恤條例》等行政法規;制定《兒童福利機構管理辦法》、《境外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辦法》等部門規章。堅持立改廢釋同步推進,不斷完善民政法規制度體系。四是切實加強行政執法工作。進一步完善行政執法程序,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確保法律法規嚴格規范公正實施。五是提高民政干部法治素養和能力。強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破解難題、推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引領和規范民政事業改革發展。

 

 

                                  民政部 

                              2018年2月23日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