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地名理論研究,促進地名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民政部區劃地名司委托中國地名學會以“地名:保護與發展”為主題開展全國地名理論征文活動?;顒拥玫搅松鐣鹘绶e極響應。9月份,民政部區劃地名司組織專家對所投征文進行評審,評選出一等獎五名,二等獎十五名,三等獎二十名,優秀獎三十名以及組織獎九名。現將全國地名理論征文獲獎名單公布如下:
2017年全國地名理論征文獲獎名單
獎項 | 姓名 | 單位 | 獲獎文章 | ||||||||
一等獎 (五篇) | 天 峰 金玉榮 | 呼和浩特民族學院 | 試論蒙古語地名文化遺產保護 | ||||||||
李國宏 | 福建省石獅市博物館 | 原鄉血脈:海峽兩岸同名村鎮文化現象初探 | |||||||||
毛智周李 好 |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 | 淺論北京城門俗名中的舊稱及其保護 | |||||||||
范今朝 | 浙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 | 試論“地名遺產”的核心意涵與保護戰略 | |||||||||
陳喜波史 悅 | 北京物資學院運河文化研究所北京市城建檔案館 | 論地名特殊用字與地名文化遺產保護 | |||||||||
二等獎 (十五篇) | 張亞杰 | 河北省地名區劃檔案資料館 | 搞好雄安新區地名規劃的關鍵問題 | ||||||||
余 偉 | 民政部檔案資料館 | 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檔案工作的實踐探索 | |||||||||
王建富 | 浙江省舟山市民政局 | 《唐大和上東征傳》所載浙江地名考釋 | |||||||||
二等獎 (十五篇) | 肖亞琪 | 江西農業大學人文與公共管理學院 | “陂”作地名源流考 | ||||||||
郭曉琳劉 烜 | 山東省地名研究所 山東省諸城市民政局 | 縣域視角下的地名變遷與地名文化保護 | |||||||||
徐 敏 | 江西省社會科學院 | 江西地名用字考證舉例 | |||||||||
郭 凡 | 華南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 揭陽市榕城區地名景觀特征分析 | |||||||||
陳喜波郭 健 | 北京物資學院運河文化研究所北京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委員會 | 北京市地名文化遺產保護研究 | |||||||||
王 濤 | 江西省社會科學院 | 明代方志中的地名史料及其在地名普查中的價值 | |||||||||
賀 彬 | 河北省地名區劃檔案資料館 | 近現代地圖的收集、保管和利用芻議 | |||||||||
趙麗麗 | 上海商學院 | 我國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制度建設之完善路徑研究 | |||||||||
陳 芳 | 山東省民政廳區劃地名處 | 淺談城鎮化進程中的地名文化建設——以山東省為例 | |||||||||
秦建軍 陳艷峰 吳海星 | 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民政局 | 淺談靈渠地名的保護與發展 | |||||||||
呂蘇生 | 河北人民出版社 | 漢唐臨西縣與臨清市歷史沿革的辨正 | |||||||||
韓健暢 | 陜西省西安市碑林區地名普查辦公室 | 說“陝” | |||||||||
三等獎 (二十篇) | 佘瑞東李 波 李 敏 | 寧夏回族自治區民政廳 | 淺議銀川地名的文化記憶及建議 | ||||||||
梁玉梅 王明穎 | 黑龍江省地名檔案資料館 | 加強地名標準化 弘揚地名文化 | |||||||||
劉曉玲 | 山東省地名研究所 | 解讀山東地名,品味運河文化 | |||||||||
王 旭 | 揚州大學社會發展學院 | 命名與改名:宋代鄉名初探——以江南西路為中心 | |||||||||
程宗宇 | 聊城大學運河學研究院 | 從地名故事看運河地名文化 ——以魯橋鎮和馬坡鎮為例 | |||||||||
三等獎 (二十篇) | 宣 普 包雄峰 | 安徽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 東北石油大學地球科學學院 | “州”的地名文化背景及其空間分布規律 | ||||||||
高振碧 | 廈門市歷史影像研究會 | 歷史影像視野下的地名辨真 | |||||||||
孫 峰 | 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 | “海上絲綢之路”舟山段地名文化遺產保護研究 | |||||||||
高洪年 | 江西省萍鄉市安源區教師進修學校 | 江西省七個縣名失慎于“被簡化”芻議 | |||||||||
賀德明任 青 | 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民政局 | 利用碑碣資料進行地名考證 | |||||||||
前德門 任山胡 徐振華 | 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前旗民政局 | 烏拉特前旗蒙古語借詞地名的文化探究 | |||||||||
陳效忠 | 山東省民政廳 | 淺談新形勢下地名檔案工作的創新發展 | |||||||||
石 成 張爭勝趙 霞 | 華南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 近60年來我國縣、市地名變更原因探析 | |||||||||
曹中義 | 山西省永濟市城東街道辦事處 | 地名普查中如何挖掘文化內涵 | |||||||||
南劍飛 | 上海市浦東新區行政學院/上海交通大學/西南石油大學 | 我國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制度建設診斷與建議 | |||||||||
唐 兵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民政局 | 傳承和保護地名文化資源初探——以新疆伊犁州為例 | |||||||||
吳金勇付 婷 王 濤 等 | 江西省民政廳 江西省社會科學院 | 論江西地名文化遺產保護的推進策略 | |||||||||
榮海生 王愛華 曹方華 | 山東省菏澤市曹州歷史文化研究所 山東省菏澤市民政局 | 從曹國、曹州到菏澤——以菏澤為例談黃河流域地名變化 | |||||||||
張君瑜 | 羅田縣鳳凰關即古昭關考辨 | ||||||||||
王宗駿 |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江南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 對壯族地區地名文化特色的思考 | |||||||||
優秀獎 (三十篇) | 陳關州 龔元夫 高建洲等 | 武漢大學 湖北省國土測繪院 湖北省民政廳 | 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地名信息采集系統設計與實現 | ||||||||
梁瑞秋 | 福建省廈門市民政局 | 地名立法相關研究——小議《廈門經濟特區地名管理條例》立法 | |||||||||
陳禮榮 | 湖北省荊州市荊州日報傳媒集團 | “侴潭”:古今地名沿革中的歷史地理學探幽 | |||||||||
牟 玉 |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前進區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 地名文化保護研究 | |||||||||
黎彩娟 | 廣東省江門市江海區外海街道辦事處 | 地名文化遺產制度研究 | |||||||||
李正權 | 重慶市公安局政治部 | 增加城市街道新地名文化內涵的兩點建議 | |||||||||
田禹順 文志軍 | 湖南省龍山縣人民醫院 湖南省第二測繪院 | 淺析龍山縣土家語地名 | |||||||||
師振志張 強 | 河北省邯鄲市地名辦 | 地名標志多樣化探究 | |||||||||
郭林林 | 廣州美術學院 | 開封地名特征與地名文化 | |||||||||
樹壽兵 | 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民政局 | 以姜堰為例淺談老地名保護 | |||||||||
張瓔瓔 |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民政局 | 桂林市地名文化挖掘和保護工作探析 | |||||||||
李鳴驥 | 寧夏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西部發展研究中心 | 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歷史居住地名文化發展研究——以寧夏海原縣為例 | |||||||||
張紅麗王 帥 孫運豪 | 國信司南(北京)地理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城鎮化進程中北京市石景山區的地名文化保護研究 | |||||||||
譚曉林 | 江蘇省南京市民政局 | 深化地名文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 |||||||||
余國民 |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地名辦 | 地名譯寫的亂象及對策 | |||||||||
連文波 | 山西省左權縣民政局 | 地名立法研究 | |||||||||
優秀獎 (三十篇) | 嚴興武 李靖懿諶 娣 等 | 湖南省第二測繪院 | 少數民族語地名保護方法的研究——以湖南省瀘溪縣土家語地名為例 | ||||||||
胡長斌 | 遵義市歷史文化研究會 | 遵義地名論稿 | |||||||||
張躍西 汪勇飛 謝小倩 | 浙江外國語學院 浙江省民政廳 浙江省區劃地名學會 | 生態文明與地名文化遺產保護——以浙江為例 | |||||||||
藍 捷 于永寧 | 福建省三明市行政區域界線管理辦公室 | 地名命名與更名的規范性研究 | |||||||||
蔡錦云 趙殿祥 | 江蘇省泰州市民政局 | 地名在區域發展中的作用研究 | |||||||||
王忠革 | 山東省平原縣民政局 | 地名工作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 | |||||||||
張山梁 張國楊 | 中共福建省平和縣委宣傳部 福建省平和縣民政局 | 平和:王陽明“因地名縣”的實踐地 | |||||||||
雷雙友 文志軍楊 俊 | 湖南省第二測繪院 | 關于開發利用地名普查成果的思考 | |||||||||
李 波 王 榮 周 楠 | 寧夏回族自治區民政廳 桂林理工大學 | 寧夏地名行政執法調查及對策研究 | |||||||||
胡 蓓 | 湖北省秭歸縣民政局 | 秭歸縣屈原相關地名研究 | |||||||||
蘇章田 | 山東省濱州市地名辦 | 地名文化資源是城鄉文化建設的最后一張底牌 | |||||||||
張榮起 崔保華 | 山東省棲霞市一中 山東省棲霞市地名辦 | 古典“嵎夷”“旸谷”之考證與定位 | |||||||||
徐 凌 孫尊章 | 四川大學文新學院/江西農業大學人文與公共管理學院 | 由“大埔”之“埔”看地名異讀及其命名理據 | |||||||||
陳漢強 | 龍巖文化研究會 | 龍巖地名之通名“邦”字溯源 |
組織獎九名:
山東省民政廳、江西省民政廳、福建省民政廳、湖北省民政廳、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政廳、山西省民政廳、寧夏回族自治區民政廳、廣東省民政廳、陜西省民政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