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通知公告 > 正文

民政部2022年法治政府建設年度報告

時間:2023-03-28   瀏覽量:128 次  來源:民政部門戶網站
【字體:    打印

2022年,民政部黨組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依法治國重大決策部署,健全完善新時代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法治保障體系,推動法治政府建設取得新成效。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民政部黨組將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最新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作為部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及相關會議培訓的重要內容,準確把握其重大意義、豐富內涵、核心要義、實踐要求,牢牢把握民政法治建設的正確政治方向。及時召開部黨組會議研究貫徹落實的具體舉措。部黨組書記、部長唐登杰認真履行推進民政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多次主持召開部黨組會議、專題會議對法治政府建設任務進行部署,帶頭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民政事業改革發展。部黨組成員在各自分管領域認真履職盡責,將法治政府建設與業務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制定《民政部關于推進法治建設的任務分工》,

壓實工作責任,確保將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到民政工作全過程、各方面。

二、推動完善民政法規制度體系

(一)推進重點領域立法。制定《民政部2022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報請修訂出臺《地名管理條例》。配合司法部完成社會救助法(草案)審核工作。協調司法部加快審核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配合做好全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慈善法修訂草案相關工作。按照國務院領導同志要求,持續推進制定《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條例》。向黨中央報送深化殯葬改革有關政策文件代擬稿,為修訂《殯葬管理條例》奠定基礎。推動修改完善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研究論證養老服務及兒童福利等立法工作。

(二)堅持民主立法。推進開門立法,擴大公眾參與覆蓋面和代表性。在制定《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條例》、《地名管理條例實施辦法》,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村委會組織法》、《外國商會管理暫行規定》等過程中,多次深入基層調研、召開論證會,充分保障公眾和社會各界參與立法權利。

(三)開展各類清理工作。完成涉計劃生育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外商投資法規文件、中國公民收養子女登記辦法、市場準入壁壘排查等清理工作。持續推進減證便民,逐項梳理無上位依據但確需保留的證明事項。

(四)加強合法性審查。進一步規范部機關規范性文件等合法性審查送審工作,統一合法性審查自查要求。對14件行政規范性文件和中央文件代擬稿、13件黨組規范性文件進行合法性審查。對涉及市場主體活動的文件進行公平競爭審查。完成6件社會組織行政處罰決定審查。

三、推進職能轉變和權力監督

(一)嚴格依法決策。強化依法決策意識,在處理重大復雜問題時,充分聽取法制機構和法律顧問意見。注重發揮專家咨詢委員會及高校科研機構專家學者作用,落實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制度。

(二)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印發相關文件,健全民政監管體系,進一步提高監管效能。社會組織管理方面,按照“雙隨機、一公開”原則,抽查審計209家社會組織。實施社會組織領域專項整治行動,持續規范部管社會組織運行。開展259家社會組織法定代表人離任審計、注銷清算審計。全年受理各類網上投訴舉報7396件并及時辦理。引導地方加強社會組織統一代碼重錯碼糾正,動態歸集全國約90萬家社會組織基礎信息。社會救助方面,制定有關工作方案,部署為期4年的綜合治理工作。會同財政部制定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工作績效評價辦法及評價指標,在全國范圍開展績效評價。養老機構監管方面,印發《關于推進養老機構“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的指導意見》和《養老機構行政檢查辦法》,進一步落實落細養老機構綜合監管制度。殯葬管理方面,開展鞏固和提升殯葬領域突出問題整治規范工作,進一步加大殯葬服務領域監管力度。志愿服務方面,指導各地開展志愿服務記錄與證明抽查試點,全國337個試點地區抽查志愿服務組織和其他依法開展志愿服務的單位、組織、團體超過1萬個。區劃地名方面,進一步強化地名、界線領域監督管理,研究提出區劃地名領域6項監管事項清單,明確監管內容、監管對象。

(三)加強信息化建設。加強民政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和移動端“民政通”建設及推廣應用,接入各類民政政務服務超過70項,提供各類服務超過1200萬次,實名注冊用戶超過210萬,“互聯網+民政服務”效能顯著增強。啟用全國社會組織執法監督系統,推進社會組織執法信息全國轉辦和數據共享。聚焦養老機構監管業務,建設養老服務機構自建房安全專項整治等模塊,全面記錄全國養老機構基礎設施情況。研究建立全國兒童收養便民服務信息系統。推動國家地名信息庫標準地名數據納入國務院部門共享數據第五批責任清單。

(四)優化公共服務。報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39項民政領域國家標準,發布4項行業標準。推進高頻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辦理“跨省通辦”結婚登記5.48萬余對、離婚登記1.14萬余對,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認定申請受理“跨省通辦”成功辦理136例。殘疾人兩項補貼資格認定申請由“跨省通辦”升級為“全程網辦”,全年“跨省通辦”審定通過794例,“全程網辦”審定通過1878例。通過采取線上預約預審融合機制,確保婚姻登記“一件事一次辦”。全年救助流浪乞討人員75.1萬人次,利用人臉識別、DNA比對等技術幫助1.6萬名受助人員尋親成功,為近2萬名長期滯留人員辦理落戶安置手續。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適當放寬低保準入條件,適度擴大低保和特困供養范圍。印發《關于建立完善社會救助主動發現機制的通知》,拓寬主動發現渠道,幫助申請能力不足的困難群眾及時有效提出救助申請。推動在全國范圍實現對急難型臨時救助對象由急難發生地直接實施臨時救助。深化鄉村地名服務,指導互聯網地圖平臺規范標注鄉村地名信息670萬條,實現頭部互聯網地圖平臺鄉村地名全國全覆蓋,上圖地名累計點擊量近60億人次。

(五)推動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社會組織方面,加強信用信息管理與歸集,全年列入活動異常名錄4373家、嚴重違法失信名單2624家,累計2.66萬家社會組織被各級民政部門納入失信名單。開發電子政務外網數據共享接口,將社會組織信用信息交換給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信用中國”平臺等,推動數據共享和信用懲戒。養老服務方面,推動“信用+養老服務”工作落地,加快全國養老服務信息系統優化升級,加強信用信息歸集、共享、應用,進一步提高全國養老服務信用體系建設水平。婚姻登記方面,深入落實《關于妥善處理以冒名頂替或者弄虛作假方式辦理婚姻登記問題的指導意見》,指導各地研究制定配套實施方案,扎實推進婚姻登記嚴重失信當事人信用約束和聯合懲戒。

(六)推動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指導各地落實民政部等4部門印發的《關于加強村(居)民委員會公共衛生委員會建設的指導意見》,90%以上的村(居)民委員會設置了公共衛生委員會,依法制定村(社區)公共衛生工作方案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有序參與預防和應對突發事件。指導各地強化民政服務機構應急體系建設,完善應急預案,加強日常應急演練,健全突發事件監測預警、信息報告、應急響應、善后處置等機制。動員社會組織和社會力量,開展全國農村地區敬老院抗疫能力提升項目。

(七)全面推行政務公開。加大政策發布及解讀力度,在部門戶網站上線“權威解讀”、“圖解圖表”等專題合集7個,制作刊發政策問題27篇,全網閱讀量超過111萬人次。優化熱線電話及新媒體平臺建設,全年電話接聽量達16900余人次,部門戶網站發布信息6034條,部政務微博“民政微語”發布信息1765條,部政務微信“中國民政”發布信息1570條。依法及時辦理和答復政府信息公開申請事項208件。回復部門戶網站網民留言3700余條。完成部門規章庫數據排查整改。實現政務公開平臺數據聯通中國政府網。委托第三方機構對全國32個省級民政部門和139個縣級民政部門養老服務領域政務信息和服務質量信息公開情況進行評估。

(八)加強行政復議和應訴工作。全年共辦結行政復議案件62件,確認違法1件,撤銷7件,案件糾錯率12.9%。辦理應訴案件24件,未出現敗訴案件。嚴格履行執法監督職責,向北京、河北、山東等省級民政部門發送建議函3份。

(九)加強權力制約和監督。部黨組定期與駐部紀檢監察組召開全面從嚴治黨專題會商會,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的監督。嚴肅查處各類違紀違法案件。持續整治社會組織、社會救助、養老服務、殯葬管理服務等領域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

(十)強化考核評價。將部主要負責同志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列入個人年終述職內容。將法治素養和依法履職情況納入領導干部年度考核范疇,堅持“述職述廉述法”三位一體的考核制度。

四、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一)完善行政執法程序。出臺《全國性社會團體違規收費案件執法裁量原則》,規范處罰裁量基準,明確處罰裁量空間。印發《養老機構行政檢查辦法》及配套文書式樣,完善相關行政檢查程序性規定。

(二)加強重點領域執法。指導地方民政部門聯合公安機關開展常態化非法社會組織打擊整治,取締和勸散非法社會組織2876家,關停非法社會組織網站4批39家。實施行業協會商會亂收費專項清理整治“回頭看”,糾正違法違規收費問題2866個,查處違法違規收費行業協會商會281家,為企業減輕負擔約41.41億元。持續辦理社會組織違法違規行政處罰案件,依法行政處罰9起,執法約談400余人次,行政告誡 200余起。聯合有關部門印發《關于加強養老機構非法集資防范處置工作的意見》,加強源頭防控,對養老機構涉嫌非法集資的行為加強聯合執法。

五、推動社會治理法治化

(一)深化社會組織依法治理。印發并組織實施《“十四五”社會組織發展規劃》。面向社會組織負責人及專職工作人員舉辦5期線上線下培訓。聯合中央文明辦印發《關于推動社區社會組織廣泛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通知》,鼓勵社區社會組織積極投身文明實踐。

(二)深化城鄉社區依法治理。報請中辦、國辦印發《關于規范村級組織工作事務、機制牌子和證明事項的意見》。印發《關于深入學習貫徹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有關鄉鎮街道職權和工作方面規定精神的通知》,提升基層治理法治化水平。指導各地結合新一輪村(社區)“兩委”換屆,修訂村規民約、居民公約近54萬部。配合司法部命名1136個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指導各地不斷豐富村(居)務公開內容、規范村(居)務公開程序。

(三)深化法治宣傳教育。舉辦全國民政法治工作培訓班。印發《2022年全國“憲法進社區”主題宣傳活動工作方案》并組織實施。開展“4·15”國家安全日普法宣傳活動。組織專家、律師撰寫關于遺產管理人制度、民間收養相關問題普法文章并刊發。將憲法、重要黨內法規等列入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內容,抓好公務員日常法治學習。

2023年,民政部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全面依法治國重大決策部署,持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一是加強民政政策法規體系建設,推進村(居)民自治、社會救助、社會組織、殯葬等重點領域立法修法取得突破,繼續推進養老服務、兒童福利立法研究。二是加強依法行政,嚴把合法性審核關口,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認真履行行政復議和應訴職責,全面推進政務公開。三是繼續加大法治宣傳力度,著力提高普法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推進民政普法與依法治理有機融合,深化社會組織、城鄉社區依法治理,加強居民公約、村規民約等社會規范建設。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