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健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更是疫情防控優化調整之后全面恢復的奮進之年。如何提振發展信心,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在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有一段與社會組織相關的重要表述: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完善基層治理,優化社區服務。支持社會組織、人道救助、社會工作、志愿服務、公益慈善等健康發展。這凸顯了國家對上述領域進行分類施策、加大支持力度的必要性。
用心品味,五者融合發展具備歷史合理性、理論證成性和方法互通性。從歷史層面上看,五者有著相同的歷史淵源,共享扶貧濟困、互助互利、公平正義的價值理念;從理論層面上看,五者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供多樣化社會服務、建設美好社會、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從方法層面上看,五者在資源募集、項目管理、提供服務等方面也采用近似的方法論體系。
反觀現實,當前我國社會組織、人道救助、社會工作、志愿服務、公益慈善等涵蓋的內容龐雜,類型多樣。近年來,民政部大力探索推進“五社聯動”模式,在推動融合發展方面進行了一定探索,但聯動的廣度、深度還有待繼續加強。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深化五者融合發展,這是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更是實現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目標的必由之路。在微觀層面,五者融合發展將通過融合促進共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上述領域在當前發展中各自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有利于探索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在宏觀層面,五者融合發展將有效暢通社會領域要素流動,深入推動社會主體廣泛合作,充分釋放社會領域發展潛力。
筆者認為,社會組織、人道救助、社會工作、志愿服務、公益慈善的融合發展正面臨走深向實的關鍵機遇期,即將步入深化應用、加速創新、引領變革的快速發展軌道。筆者建議,政府部門積極推動各自為戰向協同作戰轉變,將實現上述領域的深度融合作為社會領域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具體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力:
一是著力探索融合模式。積極引導各地相關部門認真學習、貫徹落實五個領域的各項法規制度,不斷創新社會治理,大力探索五者融合發展的路徑與融合模式。
二是著力培育社會主體。把培育上述領域社會主體作為推動深度融合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通過政策扶持、規劃引導、標準推廣、項目實施、試點示范等方式,著力為融合主體的發展壯大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推動融合發展邁向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
三是著力發展新業態。在新發展階段,要堅持運用新發展理念,大力強化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促進互聯網平臺“數實融合”發展,注重推進融合發展與鄉村振興、養老服務、社區治理等國家重要戰略結合,不斷增強社會活力。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