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廣西容縣“物質救助+關愛服務”兜牢底提升特困人員生活質量

時間:2023-05-09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張偉濤

以政府名義出臺特困人員“物質救助+關愛服務”工作方案,推動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照護由資金兜底救助向綜合、專業、規范的“物質+服務”救助模式轉變;實行流動掛牌,對特困人員照料護理人每半年進行一次星級評定;依托社會救助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將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照料護理工作納入年度高質量發展(績效)考核范圍……

2022年以來,廣西壯族自治區容縣以“全覆蓋、兜牢底、優服務、常態化、可持續”為原則,積極探索特困人員“物質救助+關愛服務”服務模式,有效提升了特困人員的生活質量。

建立特困人員長效關愛機制

容縣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各項社會救助政策的不斷完善落實,目前全縣特困人員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但部分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特別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關愛服務還存在欠缺。為破解特困人員照料難、監管難的難題,自2022年起,容縣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組織社會組織、慈善組織和社會工作者積極參與,探索建立特困人員探視巡訪、照料護理、心理疏導和監護服務等長效關愛機制,努力提升特困人員的生活質量。

2022年8月,容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特困人員“物質救助+關愛服務”工作方案,在按時足額發放特困人員基本生活費和照料護理費的基礎上,由縣民政局建立了集服務對象個人信息采集、服務跟蹤監管、服務質量評價于一體的服務管理信息系統,制定包括生活服務、家政服務、健康護理服務、精神慰藉服務等方面的服務清單指南,與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簽訂照料護理協議,明確照料護理人和特困人員的責任及義務,將關愛服務制度化。同時,構建起縣、鎮、村、照料護理人四級聯動網絡,每個層級明確具體聯絡人,按照任務派發的方式開展探視巡訪和照料服務。

容縣還成立了各相關部門參與的特困人員“物質救助+關愛服務”工作領導小組,依托社會救助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將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照料護理工作納入年度高質量發展(績效)考核范圍,壓實縣、鄉工作責任,推動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照護由資金兜底救助向綜合、專業、規范的“物質+服務”疊加救助模式轉變。

提高特困人員救助精準度

為了提高特困人員救助的精準度,容縣不斷健全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和服務方式,以網格化、入戶摸排等方式,及時了解掌握全縣特困人員的基本情況。

網格化摸排。各相關單位加強對轄區特困人員的巡防排查,了解其收入支出、就醫就學、日常生活、突發事件等情況。組織開展全面排查,發現問題及時上報、第一時間解決。委托縣社會福利院入戶評估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的生活情況和照料護理情況,對委托照料護理人不履行照料義務的,責令整改或由縣社會福利院進行集中供養。

常態化監測。利用大數據對低收入群體進行甄別、比對和監測,對照特困人員的認定條件及時發出預警,符合條件的“應養盡養”。

動態化管理。在每半年對特困人員經濟狀況進行核對的基礎上,每月對在享的特困人員進行動態核查,對不再符合條件的“應退盡退”。2022年,全縣共有城鄉特困人員5542人,其中失能335人、半失能306人,累計發放特困供養各項救助金4837萬余元。

提升特困人員生活質量

70多歲的陳耀東是位特困老人,獨自居住在容縣縣底鎮泗關村。老人的家中環境臟亂,日常生活也存在很多困難。開展“物質救助+關愛服務”后,容縣民政局組織鎮村干部和志愿者等結對幫扶,開展多元化關愛服務,幫其整理房間,為其家中添置了家具、蚊帳,志愿者還會定期上門幫其剪指甲、理發,極大地改善了其精神面貌和居住條件。

提升特困人員的生活質量是容縣開展“物質救助+關愛服務”的一個重要目標。縣民政局牽頭建設了特困人員服務管理信息系統,由各鎮與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及照料護理人簽訂照料護理協議。各相關單位按照部門職責,對有困難需求的特困人員給予幫助或提供轉介服務。在特困人員家中張貼“聯心卡”,關愛幫扶單位和人員除常態化探訪照料特困人員外,還建立了應急機制,應急小組24小時處理突發情況。

由縣民政局牽頭,聯合衛健、醫保、教育等部門,組織鎮村干部和志愿者等通過“多對一”結對幫扶的方式,入庭院、進室內,拉家常、詢實情,問冷暖、宣政策,對特困人員開展多元化關愛服務,形成關愛合力。2022年,容縣籌措資金30余萬元,對有需求的特困人員家庭進行地面防滑、安裝扶手等適老化改造。還通過政府購買第三方服務的方式,每個月為照料護理人提供一次8小時的“喘息”服務和改善環境、衛生保潔、心理疏導三大類關愛服務。

容縣還不斷推動集中供養服務機構改革,通過縣級社會福利院和鎮級敬老院“機構聯營”的方式,將縣級公辦養老機構人才、資金和技術等資源下沉基層,對鎮級養老點修繕改造,實現縣域公辦養老服務資源統籌調配,以“縣級社會福利院+鎮級養老點”的方式,使特困人員集中供養機構覆蓋全縣15個鎮,為特困人員集中供養提供優質專業的服務。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