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路建英 儲慧靜
這是一場全國最高級別的殯葬領域專業賽事,也是一個同行之間交流切磋的有益平臺。5月10日—12日,安徽滁州,第十一屆全國民政行業職業技能競賽·殯葬賽項在這里隆重舉行。來自全國27支參賽隊的138名參賽選手經過兩天激烈角逐,最終產生殯儀服務員和遺體防腐整容師兩個賽項共81個個人獎,以及優秀組織獎、突出貢獻獎兩類集體獎項,奉獻了一場技能型、知識型、創新型的精彩競賽。
■ 一項準備充分、標準規范的專業賽事
本屆競賽以“新時代、新技能、新夢想”為主題,規格高、規模大,涉及選手、裁判、領隊、教練、觀摩人員以及志愿者、組委會、執委會、后勤保障人員、媒體記者等千余人。同時,分職工組和學生組競技,要求職工組參賽人員必須是累計從事相關職業工作滿2年的在職職工,學生組參賽人員必須為全日制職業學校相關專業在校學生。
作為賽事的主辦方,民政部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對競賽的策劃方案、賽程安排、競技規則、獎項評選及監督考核進行了周密安排;承辦方和協辦方,安徽省民政廳、滁州市人民政府、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滁州市民政局以及各贊助單位為大賽的實施和保障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支持。
“歡迎您來滁州參加全國技能大賽。”5月10日下午,當記者抵達滁州市奧體中心時,身著綠色上衣的志愿者熱情地向記者打招呼。他們都是來自滁州城市職業學院的學生志愿者,經過數輪培訓和實操演練,有著豐富的志愿服務經驗。
與此同時,本屆賽事得到各地高度重視和關注,此前已進行了地市級及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選拔賽、省級選拔賽,各所涉部門在層層選拔參賽選手、提供競賽專業場地、組織專家開展集訓等方面都給予充分支持。全國組委會專門成立了秘書處、技術工作組、活動宣傳組、質量監督與仲裁委員會等4個工作組。作為賽事承辦方,據競賽執委會副主任委員、安徽省民政廳副廳長高光權介紹,安徽省民政系統及滁州市地方政府周密研究細化成立了7個賽務保障協助組,全力做好賽事各項保障工作,緊盯開閉幕式、安全應急等關鍵環節,確保競賽安全、有序、順利進行。
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在本次大賽中取得了豐碩成果,囊括了學生組全部一等獎。在殯儀服務員賽項湖南代表隊教練、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講師胡蓉看來,好成績背后是學院領導的重視,專家教練的培訓細致到每個眼神、肢體動作等。
此外,本屆競賽還設有展板成果展示、線上賽事直播、人才評價交流、技術點評總結、典型經驗分享等同期交流活動安排,使得賽場內外、線上線下實現了有效互動。
■ 一次理論知識、實操技能的現場考核
本屆競賽分為理論知識競賽和實操技能競賽兩部分,突出考核操作技術技能、專業理論知識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民政系統在職職工和在校學生的職業素養和技能水平。
實操技能競賽環節,殯儀服務員賽項參賽選手需要完成從接運到喪事現場協調、從撰寫挽聯到花籃制作、從接待洽談到悼念方案設計、從特色生命紀念冊創作到禮儀主持等方面的考核,遺體防腐整容師賽項參賽選手則根據考核要求,相繼完成方案制訂、防腐操作、器官重塑、組織縫合4個模塊的相關考題。
2021年10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民政部共同制定了殯儀服務員、遺體防腐整容師、遺體火化師、公墓管理員4個殯葬服務行業的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在本屆競賽有關考題設計上,專家組建立材料選擇、情境設置和任務要求的邏輯聯系,將多種能力的考查融于一體。
遺體防腐整容師賽項專家組組長李玉光表示,競賽試題命題范圍以《遺體防腐整容師國家職業技能標準(2021年版)》為基礎,并結合競賽場地、設施設備等實際情況,在已公布題庫的基礎上按照不超30%的比例修改,制定了4套競賽試題,“試題難度適中,所有任務情境均來自實際案例,知識點和技能評分點設置合理,要求參賽選手具備全流程、全要素視野,做到既全又專,體現行業內最高水平。”
“殯儀服務員賽項的技能評判標準是非常全面和嚴格的。”殯儀服務員賽項專家組組長王永闊說。在全面考慮技能、實際操作經驗、職業傾向和服務意識等因素上,綜合采用科學量化評分表評價參賽者和賽項的表現,保證評分標準的公正性和比賽結果的有效性。
■ 一場給分有理、扣分有據的公平裁決
“考試開始!”隨著考場裁判員一聲令下,遺體防腐整容師賽項器官重塑實操開考。68名參賽選手要在120分鐘內,根據3張不同角度的照片,利用雕塑泥、刻刀等工具,在頭骨模型上復原出人物的“三庭五眼”。
器官重塑不但要左右對稱,還要比例協調,既要“形似”,也要“神似”。其間,裁判員不間斷穿行考場,一邊細致觀察選手操作過程,一邊在評分表上標注分數。
“我們作為裁判員,秉承公正、公平的原則,給分有理,扣分有據,給參賽選手提供展示自己實操技能的平臺,以賽代練,以賽促學,重在激發廣大技能人才學習技術、鉆研業務的熱情。”遺體防腐整容師賽項的裁判員表示。
殯儀服務員賽項實操比賽的賽題是追思儀式策劃和主持,要求參賽選手現場完成PPT的制作,充分利用音樂、環境設置等,模擬展示追思會場景,考驗選手業務熟練程度、臨場應變能力,以及對目前殯葬新趨勢的把握。
“優秀的選手可以充分挖掘任務情境所提供的各項元素,將殯葬文化、生命教育融入到整場儀式,既滿足了追思的工作要求,又起到了教育感化作用。”殯儀服務員賽項裁判長吳捷點評說。
選手考試結束后,裁判的評分工作才剛剛開始。殯儀服務員賽項裁判員劉鳳鳴回憶,一天下來執裁時長超過8小時,在場館內來回走動的步數超過2萬步。“我們裁判分組對所有作品進行初步綜合評判,各組推選相對比較好的作品,然后再甄別推選前五作品,并對其進行全方位比較,最后確定名次。雖然辛苦但卻盡力細致的判決過程,為的就是讓選手的競賽分數充分體現公平公正。”
■ 一個展示自我、超越自我的提升平臺
舉辦全國民政行業職業技能競賽是弘揚工匠精神、培育能工巧匠的重要手段,是加強民政系統技能人才培養選拔、促進優秀技能人才脫穎而出的重要途徑。不少選手表示,是抱著學習的心態參賽,希望通過競賽取長補短,把優秀選手的經驗、技巧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
“當聽到頒獎叫到我名字的時候很激動。”殯儀服務員賽項職工組一等獎獲得者、上海市益善殯儀館禮廳服務員趙小鳳說:“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將在平凡的崗位上繼續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孺子牛’精神,把殯葬服務的溫度傳遞到每一位逝者和家屬身邊。”
“賽事緊張有序、銜接性好,而且立足實際、專業性強”“參賽選手專業水平較以往有很大提高”“辦賽場地的條件更好了”……這是多位代表隊教練對本屆大賽的印象。
對于這屆競賽的突出亮點,民政部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辦公室主任周世強表示:一是在總結歷年全國民政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組織實施工作經驗基礎上,編寫出版《全國民政職業技能競賽組織實施工作指南》,實現了從經驗辦賽到按圖索驥;二是辦賽場地選擇在大型場館,觀眾的參與度較高,觀摩效果好;三是注重競賽成果轉化,讓殯葬技能競賽成為新時期殯葬人才選拔和培養的重要平臺,推動殯葬技能人才考評。
“開展民政職業技能競賽,搭建開闊視野、展示才能、相互學習的高水平平臺,既促進了民政技能人才隊伍的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和高素質高質量發展,又為廣大人才提供了競技能、學技術的賽道和增本領、比貢獻的機會。”競賽全國組委會副主任委員、民政部機關黨委(人事司)二級巡視員楊勇說,要努力創造讓技能人才在政治上有榮譽、經濟上有待遇、社會上有地位、工作上有保障、生活上有關愛的良好環境,引領廣大民政技能人才熱情投身民政工作實踐,努力把人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5月12日,滁州大劇院里高朋滿座,穿插于滁州市演藝集團精心準備的歌舞《亭好滁州》、情景舞蹈《鳳陽花鼓》、舞蹈《千古醉翁》、歌舞《別滁》等精彩節目之間,一個個賽項的最終獲獎名單落花有主。
本屆競賽特色鮮明、亮點紛呈,賽出了水平、賽出了風格、賽出了友誼。正是各位選手盡顯才能、爭創一流,裁判員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工作人員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共同成就了一屆“成功、精彩、專業”的高水平技能競賽,向社會各界展示了新時代民政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