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孫彥川
近一年來,福建省莆田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和“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戰斗堡壘”部署要求,在全市試點“黨建引領、夯基惠民”工程,通過“全市一張圖、全域數字化”,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降低社會治理重心,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合力與效力,解決了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
聚焦“組織重構”,提升基層治理能力
2016年以來,莆田市積極探索城鄉社區民主協商,要求鄉鎮(街道)成立民主協商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轄區內城鄉社區民主協商工作制度,包括培訓、資金支持、監督和評價等,以加強對轄區民主協商工作的領導、推進和落實。通過實施“黨建引領、夯基惠民”工程,推動城鄉社區建立民主協商工作委員會,建設村居(企業)會商室,制定章程,拓展線上會商平臺,在村“兩委”的領導和指導下,開展民主協商工作,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區)、大事不出鄉鎮(街道)。莆田市對民主協商的主要做法總結提煉后,出臺了全省首個《城鄉社區民主協商工作要求》地方標準。
“配合‘黨建引領、夯基惠民’工程,莆田市還推動‘兩代表一委員’‘三官一律’等下沉常態化,為基層注入治理合力。” 市民政局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科科長張玲說。
同時,推動末端組織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改革前,全市共劃分網格2408個,改革后,將專職網格員納入社區工作者序列管理,全市劃分10440個網格,約為原來的4.3倍。并在網格下細分“單元”,設立單元長,將“單元”作為最小治理層級,實現黨的建設工作在基層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轉變,讓很多問題迎刃而解。
秀嶼區笏石鎮岐厝村村民陳森(化名)和陳鷹(化名)因相鄰通道與水溝問題一直糾紛不斷,村干部調解多次無果。今年5月4日,兩家的糾紛再次升級。包組干部獲悉后,馬上安撫雙方情緒并向社區匯報。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曾云英到現場勸導,并邀請鎮政府干部、公安干警、律師對雙方進行釋法、說情、講理。經過一番努力,陳森和陳鷹終于放下積怨,于5月9日達成和解。
聚焦“資源重整”,提升基層治理合力
莆田市堅持上下聯動、部門協同,大力推動黨建聯建,建立有效的融合機制,織密組織體系;市直部門、區直部門、街道三級定期下沉社區會商難題,實現治理重心下移;統籌和加強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力量,實現有人辦事、有錢做事、有地方談事;開展綜合執法改革,構建基層綜合執法體系,實現一體執法。在經費方面,探索建立“費隨事轉、資金拼盤”機制,統籌整合、重新分配基層現有各級專項經費、補助資金等資源,列入同級財政預算,專款專用。
城廂區霞林街道霞林社區幸福家園是個安置小區,在居民剛搬入時,設置了幾個點位放垃圾桶供居民扔垃圾。由于居民人數多,也沒有具體管理規定,垃圾桶周邊衛生堪憂,離點位近的住戶意見很大。社區和區環保部門會商后,協調環衛公司撤掉垃圾投放點位,修建垃圾屋交付物業管理,并接通了水源以便及時清洗。此外,還安排志愿者按時值班,引導居民進行垃圾分類,情況有所好轉。
不料,沒幾天又出現了新問題——有個垃圾屋經常出現滿溢情況。社區通過調研發現,鄰近居民樓里做電商的租戶比較多,產生了較多的物料垃圾,跟環衛垃圾車的運行時間恰好沖突。“社區馬上協調物業按照時間段匹配保潔力量,并通知垃圾清運公司增加了班次。”社區黨委書記林新獲說。
聚焦“技術加持”,提升基層治理效力
圍繞“全市一張圖、全域數字化”的目標任務,莆田市各試點鄉鎮(街道)和村(社區)著力打造集信息匯總、預警監測、數據分析、指揮調度、監督考核等功能于一體的基層治理大數據云平臺。
作為配套措施,莆田市搭建了基層治理大數據云平臺,對事件處置全程跟蹤落實,保障矛盾糾紛得以及時有效化解。現如今,居民提出問題后,單元長對事件采集上傳,進行預處理。如果無法處理,則上報至社區,在“微閉環”層面進行處理;或上報至街道,在街道“小閉環”的層面解決問題。若需要部門執法或協調有關部門解決,可通過手機APP上傳信息到指揮平臺,由相關部門領取“任務單”,按照“任務分派—問題處置—核查反饋—跟蹤問效”的閉環處置流程,解決問題。
在村(社區)“微閉環”、街道“小閉環”和區“中閉環”的平臺運行中,每個層級都有專人研判,確保當天響應,并在大數據平臺上留痕。通過推動平臺數據集成開發、共享應用,實現從“線上線下各行其是”向“線上線下高度融合”轉變。
荔城區西天尾鎮東星社區地處集鎮區,轄區人口有1萬多人,而且出租房多、攤位多、流動人口多,其管理難度不言而喻。探索“黨建引領,夯基惠民”模式以來,該社區將原先的2個網格細分為33個,在網格下又細分出439個單元(其中含法人主體單元424個)。同時,完善激勵政策,對單元長實行“履職獎勵+線索獎勵+績效獎勵”的激勵舉措,激勵單元長勤勉履職。社區印發了《致廣大居民的一封信》和單元長聯系卡,構建了商戶微信群,由網格長和單元長隨時處理商戶提出的問題,幫助他們解決困難。今年3月2日,有位商戶在平臺投訴,說外賣騎手在她的店鋪門口亂停車,且不聽勸阻,社區干部馬上進行了有效勸導。社區居民林某肢體殘疾,享有殘疾人兩項補貼,在鞋廠謀生。今年,他的視力惡化,無法工作,失去了收入來源,但生性要強的他沒有主動申請低保。單元長在4月的走訪中發現這個問題后,馬上向社區匯報,并幫著遞交了申請材料。“材料已經核實完畢,并已開展了村民代表評議,5月底可辦完低保手續發放低保金。” 東星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陳元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