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養老問題日益凸顯。如何有效動員政府、市場、社會三方力量,盤活農村資源,提升農村社區活力和凝聚力,是探索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過程中必須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近年來,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胥口鎮致力于建立“無圍墻養老院”,依托公建民營的九如城胥口康養中心,打造鄉鎮養老服務聯合體,積極探索管理主體不一、運行機制各異的多元共建模式,有效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并充分調動各方主體積極性,為轄區內老年人提供就近精準的養老服務。
■ 實施規范化建設
2018年,胥口鎮政府投資1058萬元對原有的鄉鎮敬老院進行改擴建,同時積極開展公建民營改革。2020年8月,引入九如城養老集團進行運營,實現敬老院硬件設施和管理服務“雙提升”。
胥口康養中心內有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殘疾人之家、康復室、老年食堂、電子閱覽室、文體活動室等功能空間,還專門設置認知障礙照護專區,搭建了個性化照護服務體系,提供醫康養相結合的服務。目前,已接收50余位特困服務對象和社會老人,同時為22名殘疾人提供日間照料服務。
■ 整合碎片化資源
我國現有8500萬殘疾人,其中大部分生活在農村,而農村殘疾人中老年殘疾人占比很高。以胥口鎮為例,約800位殘疾人中,有600位是老年人,助殘與助老密不可分。
基于此,胥口鎮整合鄉鎮范圍內的土地、人員和經費等各類資源,將胥口鎮“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殘疾人之家”“家庭照護培訓基地”“未成年人保護站“避災安置中心”等公共服務項目植入胥口康養中心,實現資金、場所、服務、人員等要素的整合與升級。
■ 聯動多元化主體
新時代鄉村社會治理強調“協作”。政府作為協同供給養老服務的引導主體,應具備“共同體”思維。胥口鎮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行動相結合的老齡工作方針,加強部門協同,建立聯動機制,創新性將兜底養老、普惠養老、殘疾人托養相結合,增強政策合力。
“授人以漁”向家庭照護者提供培訓服務。通過輸入專業力量提升家庭照護能力,減輕家庭照護困難。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免費上門,指導家庭照料人掌握科學護理方法,通過改善日常膳食結構、防止壓瘡,改善重度臥床患者生活質量。胥口鎮聯合九如城胥口康養中心,以“家庭照護培訓基地”為依托,持續開展關于飲食照料、服藥管理、輔具適配指導、居家環境改造指導、社會心理支持、居家康復技巧指導、健康知識宣教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及技能培訓。
“共享陽光”向殘疾人提供照料服務。2021年11月,胥口鎮殘聯、胥口助聯體、九如城殘疾人之家聯合啟動“康復入戶 共享陽光”項目,為全鎮重度臥床殘疾人提供上門護理,普及護理知識。打造專業化服務團隊,將養老服務與助殘服務融合發展,在完善殘疾人之家設施建設基礎上,強化殘疾人之家活力建設,提升凝聚力,實現雙線發展。
“溫情時刻”為避災群眾貼心服務。為迎戰臺風“煙花”,2021年7月,胥口康養中心作為該鎮避災安置中心正式啟用,集中安置轉移群眾70名,其中年紀最大的96歲、最小的1歲。中心專門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送餐服務,為有特殊進食需求的老人精心準備餐食。
■ 發揮最大化效用
受傳統養老觀念及支付能力的束縛,鄉鎮養老機構床位空置率較高。在政府引導下,通過盤活養老服務設施中的空閑床位、辦公用房、倉庫等可用資源,細化完善公共服務資源與常住人口、服務半徑掛鉤的制度安排,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改造提升后的胥口康養中心,擁有設備齊全的培訓場所及專業綜合的服務團隊,實現了養老服務和殘疾人照護互動互補、機構社區居家養老融合發展,突破了傳統機構養老供給的局限性。胥口鎮政府還鼓勵中心在現有助餐服務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中央廚房”功能,實現居家老年人送餐服務村級全覆蓋。
胥口鎮通過整合拓展資源,協調調動各方主體積極性,形成了“1+1>2”的協同優勢,因地制宜打造鄉鎮“養聯體”,并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造福轄區老年人、殘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