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 婷
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劇,高齡、獨居、空巢等老年人的居家和出行安全成了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
當科技與社會需求碰撞,便形成了解決社會問題的有力推手,一項項創新性解決方案,正在改變老人們的生活。
5月21日,2023中國互聯網公益峰會銀發科技守護公益分論壇在湖北武漢舉行,其間,由騰訊聯合公益組織、生態伙伴發起的“銀發共同守護計劃”,發布了一個養老“整體解決方案”,旨在以科技手段共同打造老年人安全守護生態圈。
四級響應
守護老人生命安全防線
“農村老齡化、空巢化現象越來越嚴峻,跌倒等意外威脅著老人的生命安全。”上海市長益公益基金會社工項目負責人印曉峰開展農村助老服務多年,在他看來,老人的孤獨和安全,最讓人放心不下。
2022年7月,100個“隱形護理員”AI攝像頭裝進了廣東省韶關市有需求的農村老人家中,這個AI智能“小擺件”,讓老人在家安心,也讓外出的子女放心。
“隱形護理員”是騰訊SSV銀發科技實驗室與杭州華橙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發布的科技助老智能硬件,為居家、社區及機構老人提供了安全守護解決方案。
“‘隱形護理員’最核心的是跌倒報警和呼救報警功能,老人跌倒便第一時間觸發報警,老人也可通過語音呼救觸發危險警情。”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執行秘書長、騰訊SSV銀發科技實驗室負責人竇瑞剛告訴記者,子女平時查看老人狀態時,可以通過雙向語音對講功能與老人進行交流,讓關愛和問候更及時。
今年4月,騰訊SSV銀發科技實驗室和幾米物聯聯合發布的銀齡守護卡在韶關落地,免費發放給800多位韶關鄉村高齡空巢老人。經過產品的不斷優化升級,緊急呼救、實時定位、安全圍欄、接打電話、醫療應急、微信支付、遠程問診、吃藥提醒等功能都在守護卡上逐一實現,為獨居老人提供安全守護和生活便利。
印曉峰介紹了令人欣喜的變化:老人出門頻次有所增加,活動半徑逐漸變大。更讓他感到意外的是,這個本意在危急時刻保護老人的守護卡,如今成了老人們的精神陪伴,“卡片每個月有200分鐘免費通話,增添了老人們給子女打電話的便利,也增強了和我們項目方之間的交流?!?/p>
“除了硬件設施的配備,我們探索出‘保險+公益’的微保幫扶模式,為老人定制了公益意外保險,為老有所依加碼助力。”騰訊微保副總裁王江濤向記者介紹,公益保險涵蓋意外醫療、傷殘身故、住院照料等服務,特別是針對老年人跌倒這一高風險意外實施全程賠付,減輕了老年人及其家庭的負擔。
就這樣,“隱形護理員”、銀齡守護卡和微保構成了居家社區場景下守護老年人安全的整體解決方案。
為了多維度守護老人生命安全線,上述解決方案創新提出了“四級響應機制”:設備后臺分別連接子女或護工、老人所在社區或街道、民政部門、120醫療救護系統,一旦老人有意外發生時,“四級響應機制”依次發出告警信息,直至得到響應。
讓愛隨行
照亮老人出行每一公里
社區場景下老年人出行安全解決方案,在九龍社區初步呈現出較為理想的實踐效果。
在距離網紅打卡地重慶市洪崖洞25公里的北碚區九龍社區,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匯聚于此、奮斗一生,如今,廠區老了,他們也老了,曾經的廠區成了他們出不去的“牢籠”。
“以前我們一群老太婆,經常在一起耍,現在好多人跟著孩子走了,平時就我一個人在家。”說起平日的生活,78歲的王奶奶難免有些落寞,“現在,我們都成‘文盲’了,微信支付、電腦、坐車那些,我們都不懂,出不去了?!?/p>
“洪崖洞在哪里?想去,我都沒去過?!薄捌鸫a有三四十年沒去過主城區了?!崩先藗兿氤鋈ィ植桓页鋈ィ合胧且驗橐惠呑佣荚跒閯e人付出,很少有屬于自己的時間,所以想出去看看,走出自己的生活半徑;不想是怕摔倒,怕不安全,怕成為子女的負擔。這一份體諒,讓他們“寸步難行”。
讓他們感到足夠安全,是讓他們走出去的唯一方法。身體上的安全,是當摔倒、遇到意外時可以隨時呼救、有人應答;精神上的安全,是老年生活不被定義。在銀齡守護卡的陪伴下,老人們勇敢走出自己的生活半徑,打開老年生活的更多可能,給生活增添了更多色彩。銀齡守護卡就這樣成了一把無形的鑰匙,打開了禁錮老人出行的門,帶著老人們來了一場打卡之旅。
觀朝天門、解放碑、洪崖洞,品網紅奶茶、串串、火鍋,老人們一路走一路看,“好?!薄靶腋!薄坝淇臁钡脑捳Z一直掛在老人嘴邊,笑容展現在老人臉上。
銀齡守護卡“傻瓜式”按鍵簡潔明了,非常便于老人操作。老人的位置信息、求助信息、應急警告等能夠實時上傳至平臺和小程序,家屬、社區可隨時掌握老人安全狀況。一張小小的卡片,守護著老人們出行的每一公里,也連接著他們奔向幸福生活的千萬里。
在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理事長于建偉看來,以老年人為中心的科技產品研發和服務,解決了老年人照護中的痛點難點,數字技術與社會資源的融合,守護著老年人的居家、出行安全,讓他們有尊嚴地安享幸福晚年。他期待更多企業和社會力量關注養老事業,持續推進為老服務科技化、信息化水平,打造智慧養老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讓老年人平等享受科技進步的紅利。
多方共創
拓展科技助老公益之路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創新無疑正為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增添強大動力。
從守護老人室內安全的AI“隱形護理員”,到守護老人戶外安全的銀齡守護卡,再到隨時隨地守護老人的微保,加上銀發守護助手、騰訊天籟AI助聽器等科技助老產品及解決方案,均是對標老人需求的科技助老的不懈實踐,守護著老人的安全。
從公益助老1.0版本加大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養老服務的融合,到愛心護老2.0版本推動智能產品、智慧服務在養老領域的應用,再開啟向全方位為老的3.0版本奔赴,通過科技力量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在助力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和健康中國戰略的路上,公益助老的每一步都走得鏗鏘有力。
從全場景家居智能解決方案提供商華橙,到GPS定位器源頭商幾米物聯,從各大基金會到知名研究所,無不傳遞著“科技向善 共享發展”的共同愿景。搭平臺、建渠道、促行動,科技企業與社會各方聯手共創,帶來了社會價值的可持續發展。
“對于1.3億空巢老年人而言,安全是最基本的生命線。”騰訊SSV銀發科技實驗室運營負責人王楠認為,“只有通過不斷努力、踐行,通過騰訊數字化平臺的連接能力,凝聚起政府、社會、家庭、醫療等各方力量,才能共同打造老年人安全守護的生態圈。”
科技加持,公益助老,道阻且長。談及未來,竇瑞剛表示:“騰訊SSV銀發科技實驗室將做好科技到服務的連接器,持續探索可持續公益助老之路,通過騰訊科技、公益機構、政府部門、醫療機構等內外部共創,推動技術普惠,探索系統性解決方法,讓更多人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享受幸福美滿快樂的晚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