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長寧區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沈 昕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深入群眾、深入基層,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這對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是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上海市長寧區民政局在兜好底、強基本上下功夫,增強服務意識、創新服務方式,聚焦重點人群和關鍵環節,深刻把握在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中的民生新需求新期盼,以“精準救助、高效救助、溫暖救助、智慧救助”為方向,通過逐步實現政策主動找人、服務主動遞送、資源主動鏈接的分層分類社會救助格局,增強社會救助的均衡性和可及性,切實兜住兜牢民生底線。
深化“線上+線下”雙輪驅動救助實踐
完成“單一信息”到“互聯互通”的部門跨越。上海市長寧區開發出融民政、人社、醫保、教育、殘聯等主要聯席會議成員單位數據為一體的“長寧區精準幫扶信息系統”,在此基礎上,推出“社區云+精準幫扶”救助工作模式,將精準幫扶信息系統功能嵌入“社區云”,以“身份標簽”重塑困難群眾信息數據,形成可標簽索引、可自動匹配數據庫,做到實有人口、困難人員、社會身份三覆蓋,讓數據獲取更便利、更快捷,實現了“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轉變。
實現“經濟指標”向“多維指標”的有序延伸。上海市長寧區民政局在推進“政策找人”工作機制的同時,積極探索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建立了困難群眾救助需求綜合評估體系。在傳統的經濟困境指標上,選取物質、健康、教育、就業、社會支持、家中是否有未成年人等6大維度10個指標,研發集智能、精準、高效、便捷為一體的綜合評估信息平臺。結合長寧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確定每個指標的權重,多維度衡量困難群眾的救助需求,科學研判形成高、中、低三個層級的困境程度,做到需求統一評估、對象統一認定、結果多方應用、救助綜合實施。
做到“數據跑腿”和“人工走訪”融合發展。上海市長寧區通過民政牽頭、部門盡責、社會組織參與的方式,健全社會救助工作協調機制,在全區推行社區救助顧問制度,組建起“專業社區救助顧問+社區救助志愿者”隊伍。目前,已集結區級層面、街(鎮)層面、居委層面、社會層面等230人的龐大隊伍。通過社區救助顧問對“社區云”篩選的困難群眾進行線下走訪排摸,確定重點關注人員清單,結合線上綜合評估結果,明確“中度、高度”困境家庭,再與社區救助顧問進行結對幫扶,提供“一戶一策”的救助方案,實現“線上大數據”與“線下鐵腳板”無縫銜接。
深化“督導+核查”動態管理監管機制
做好全過程救助管理。上海市長寧區民政局從嚴從緊把好審核入口關、復審變化關、考核監督關,指導街(鎮)夯實日常監督檢查,圍繞核查發現問題,及時發布工作提示并完善業務辦理流程示意圖;督促街(鎮)加強動態復審力度,特別針對家庭成員復雜、人戶分離困難家庭、覆蓋外省市戶籍家庭成員的困難家庭等,結合定期走訪、電話慰問等方式,關注救助對象的變動情況。
開展常態化績效評估。上海市長寧區民政局堅持規范化、程序化、常態化推動社會救助工作,認真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意見》、市社會救助聯席會議《關于社會救助工作績效評價辦法》文件要求,先后出臺了《長寧區關于社會救助領域監督檢查的意見》《長寧區社會救助工作績效評價辦法》,一體推進績效評價制度的有機融合。上海市長寧區民政局每年會同區紀委監委及區財政局、區教育局、區人社局、區應急局、區醫保局、區房管局等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共同開展全區社會救助工作績效評價考核工作,確保對象精準、資金精確、管理精細。
建立共享式核查機制。上海市長寧區民政局立足多部門協同聯動、強化數據比對效率,聯合區公安分局、區檢察院、區司法局、區人社局、區殘聯、區大數據中心和10個街(鎮),出臺《關于建立健全長寧區區級社會救助信息共享核查機制的意見》,構建“1+6+10”社會救助信息共享核查機制;在社會救助合力上求融合,健全社會救助保障體系,探索建立全鏈條、無死角的信息共享核查長效模式,加強對社會救助對象動態監測管理,特別針對救助對象中在監獄服刑、就業狀況變動、殘疾等級變更等情況加強信息互聯核查,切實將“應保盡保、應退盡退”落到實處。
深化“分層+分類”多元立體救助服務
構建資源支持體系。上海市長寧區民政局根據救助服務對象的需求,整合各類救助服務資源,夯實服務困難群眾的基礎,不斷充實政策庫、資源庫、項目庫。匯總民政、教育、衛健、人社、住房等11個部門22類項目72個政策文件,建立“政策信息清單”,每年修訂編印《社會救助政策一本通》,通過公眾號、門戶網站等建立救助政策快速查詢通道;梳理政府、市場、社會等各類社會救助資源,按照困難群眾實際需求進行救助資源類別劃分,建立“救助資源清單”,對接熱心市民、志愿者、企事業單位、公益慈善組織等,已形成449家服務機構;將困難群眾“心愿清單”和“需求清單”相融合,積極推進服務救助和心理救助,建立“救助服務項目清單”,如開展“藝術護照”“橋計劃”“愛心傳遞”“愛心助老”“幫儂一把”“兩小時伙伴”等服務項目。
提供階梯式救助服務。上海市長寧區民政局針對困難群眾的不同需求,在做好基本生活保障的同時,提供分層分類、階梯式救助服務。開展綜合救助,依托社區救助顧問實體服務工作站,了解困難群眾除物質類救助外,在醫療、住房、就業等方面的困難程度,由社區救助顧問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政策宣傳和支持引導服務;開展轉介服務,對家庭困難程度嚴重、性質復雜、原生動力不足的,引入專業社會組織或社工機構力量,及時轉介并開展深度個案管理服務;開展跟進服務,針對高困境強度的家庭,建立長期關注關懷機制,通過不定期探訪等方式及時獲取服務對象的反饋,第一時間跟進調整服務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