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日,為扎實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進一步健全政府救助與慈善幫扶銜接機制,充分發揮慈善力量在社會救助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山東省民政廳在全省開展“慈善救急難雙百行動”,動員100家慈善組織組建100個“慈善救急難”項目庫,幫助緩解重殘重病對困難群眾家庭或個人基本生活造成的壓力。
此次活動明確了三方面重點任務:一是明確了救助對象范圍。包括低保對象、特困人員、易返貧致貧人口、低保邊緣人口、因病致貧重病患者、本人屬一級視力殘疾、二級及以上肢體殘疾或四級及以上智力殘疾、精神殘疾或患重大疾病以及個人負擔醫療或康復費用仍然較重,對家庭或個人基本生活造成重大影響的。二是搭建了對接參與平臺。依托山東省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搭建了全省“救急難”慈善對接信息平臺,并與全國救急難信息對接服務平臺有效銜接。全省各級參與“慈善救急難雙百行動”的慈善組織,可根據省“救急難”慈善對接信息平臺推送的求助對象,自主選擇幫扶人員和救助數額。三是實行分級救助幫扶。探索建立健全依申請分級救助幫扶制度。個人負擔醫療康復費用2萬元以下的,原則上由所在縣(市、區)慈善組織實施救助;個人負擔醫療康復費用2萬元至3萬元的,原則上由所在市縣慈善組織聯合實施救助;個人負擔醫療康復費用3萬元至4萬元的,原則上由省市縣慈善組織聯合實施救助;個人負擔醫療康復費用4萬元以上的,可在省市縣慈善組織實施救助后,通過全國救急難信息對接服務平臺提報全國性慈善組織申請救助。(李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