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偉濤 通訊員 莫冠婷
“把你的手放在我的手上,傳遞愛的力量;把你的心放在我的心坎,一路呵護成長。”一首由廣東省深圳市民政局發布的保護未成年人主題公益原創歌曲《點亮未來》,唱出了廣東各級民政部門共同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心聲。
近年來,廣東省民政部門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標準化示范創建為抓手,持續推動困境兒童生活、監護、醫療、教育、康復、安置“六種保障能力”全面提升,護航全省1.1萬名孤兒、48萬名困境兒童、9萬名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全力推動兒童福利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
福利保障務實暖心
4歲的冬冬(化名)家住東源縣燈塔鎮,患有復雜性先天性心臟病,需進行手術治療,但昂貴的醫療費用讓原本就困難的家庭望而卻步。當地民政部門和“雙百”社工入戶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協助其家庭辦理了低保,為冬冬辦理了殘疾人兩項補貼。之后,縣民政局、鎮政府及愛心人士又通過急難型臨時救助、慈善募捐等,幫助冬冬順利進行了手術治療。
努力讓每名困境兒童都能得到保障,是廣東各級民政部門的一項重點工作任務。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廣東各級民政部門切實加強對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等群體的關愛,從基本生活保障到監護、醫療、教育、康復、安置等綜合保障,全面提升兒童福利保障水平,及時把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送到孩子們身邊。
——持續提高生活保障標準。廣東連續12年將提高孤兒基本生活保障列入省“十件民生實事”,落實自然增長和價格補貼機制,2023年全省集中供養孤兒、散居孤兒(含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最低保障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2017元、1359元;此外,對18周歲以上仍在全日制學校就讀的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繼續發放基本生活費。
——不斷拓展救助保障內容。今年以來,廣東率先開展集中供養兒童照料護理補貼工作,下撥省級財政資金2970萬元,支持經濟欠發達地區加強集中供養兒童照料護理工作,推動提升集中供養兒童照料護理水平;持續實施“孤兒醫療康復明天計劃”,2022年累計資助資金500余萬元,共救治孤兒2400多人次;開展“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2022年以來,累計投入福彩公益金3658萬元,資助18周歲以上孤兒就讀全日制高校,每人每年發放助學金1萬元。
——全面摸排及時保障。2022年以來,省民政廳牽頭聯合發改、教育、公安等6部門在全省部署開展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生活和教育保障情況摸底排查,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困境兒童按規定納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范圍,將生活困難兒童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臨時救助等保障范圍,同時加強社工入戶走訪和社會力量關愛幫扶。
服務能力全面提升
兒童福利機構建設是加強兒童福利工作的重要載體。近年來,廣東積極推進兒童福利機構優化提質和創新轉型,為全省兒童福利機構高質量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加強兒童福利機構精準化管理、精細化服務。廣東省民政廳近日出臺《廣東省兒童福利機構管理辦法實施細則(試行)》,共9章120條,從機構設置、隊伍建設、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檔案管理、保障與監督等方面,對兒童福利機構全流程閉環管理、全生命周期服務保障進行了細化深化。
深入推進兒童福利機構優化提質和創新轉型高質量發展。省民政廳積極推動兒童福利機構綜合改革工作,聯合16部門印發實施意見,指導全省21個地級市制定實施方案,大力開展兒童福利機構養育、醫療、特教、康復、社工一體化建設,全力推進區域性集中養育工作。全省已有9個地級市級兒童福利機構完成升級改造,已有47家縣級兒童福利機構向區域性兒童福利機構移交集中供養兒童,42家縣級兒童福利機構轉型開展未成年救助保護工作。
建立兒童福利領域疫情防控動態調度機制。省民政廳編制了兒童福利領域服務機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類乙管”防控政策解讀,督促指導各地以高于社會面標準做好兒童福利領域疫情防控工作,做到平穩轉段,保障服務對象安全。
保護體系日益完善
唐金平是廣州市從化區鰲頭鎮務豐村第一黨支部書記,2019年開始兼任兒童主任。自此,村里的幾名困境兒童就成為唐金平的牽掛,他想方設法幫孩子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類難題。
15歲的小溪(化名)是一名困境兒童,經濟困難的一家三口居住在一處老舊的自建房里,面積狹小,陳設簡陋。學習成績優秀的小溪最大的夢想就是能擁有一張自己的書桌。每次看到勤奮的小溪,唐金平就盤算著如何為他圓夢。今年年初,唐金平了解到區兒童福利服務指導中心有兩個“筑夢書房”的名額后,積極為小溪申請辦理,并自己帶上尺子到小溪家測量數據,和工作人員一起設計書桌的大小及擺放位置,努力為小溪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每當我走在村里的街道上時,很多小朋友都會親切地叫我一聲‘唐伯伯’。”唐金平覺得,這聲“唐伯伯”不僅是一個尊稱,更是一種認可。
像唐金平這樣的村(居)兒童主任,目前廣東省已配備了30025名,成為分布在各個村(居)的一支關愛保護兒童的重要力量。
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廣東持續推進省、市、縣、鄉鎮、村居五級兒童關愛服務網絡建設,不斷夯實兒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護力量。
建成五級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網絡。廣東省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推動省、市、縣三級158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協調機制全覆蓋,推進設立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131個;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站1167個;村(居)設立婦女和兒童工作委員會13300個;配備鄉鎮(街道)兒童督導員1890名、村(居)兒童主任30025名,基層兒童工作隊伍實現全省全覆蓋。
做實做細基層為民服務。省民政廳深入推進“廣東兜底民生服務社會工作雙百工程”,全省建成1631個鄉鎮(街道)社工站、9218個村(居)社工點,實現全省社工站(點)100%覆蓋、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社會工作服務100%覆蓋。2.8萬名“雙百”社工立足鎮(街)、深入村(居),為102萬戶包括困境未成年人在內的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建立服務檔案,協助有需要的服務對象落實應有的福利政策,聯系服務群眾超過1500萬人次,開展個案服務4.6萬個,力爭打通未成年人保護的“最后一米”。
全天候提供熱線服務。廣東設立“護童之聲”省未成年人保護24小時服務熱線,推動各級未成年人保護熱線納入當地政府12345平臺統一運作,提供全天候政策咨詢、心理疏導和轉介救助。今年1月至5月21日,全省累計服務21929人次,跟進處置個案527例。
持續加強關愛服務。省民政廳連續5年開展百家社會組織走近留守和困境兒童“牽手行動”,累計動員1200多家社會組織深入15個欠發達地市開展關愛活動,惠及5萬余名留守和困境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