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3年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雄安新區容東片區南文營社區視察時強調:“要同步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從一開始就下好‘繡花’功夫,積極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構筑新時代宜業宜居的‘人民之城’”。河北省保定市作為京畿重地和首都南大門,地處京津冀協同發展中部核心功能區。近年來,保定市圍繞全力構建京雄保一體化發展新格局、精心打造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中的現代化品質生活之城奮斗目標,以黨建為引領,堅持把提升基層治理效能作為主要任務目標,持續精準發力,打造善治樂居社區,推動社區治理能力和水平整體躍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持續提升。
河北省保定市作為京畿重地和首都南大門,轄22個縣(市、區),285個鄉鎮(街道),497個城市社區,5119個建制村。近年來,保定市堅持黨建引領,持續精準發力,推動打造“善治樂居”社區品牌,引導廣大居民強化自治意識,積極參與社區治理,優化便民服務供給、強化安民服務保障,提升為民服務質量,把社區建設成為宜居樂民的美好家園,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
善治有方
提升社區建設軟實力
保定市堅持改革創新,打破思維慣性和路徑依賴,注重“體系治理”,破解社區治理難題。
黨建引領,拓展共建共享朋友圈。聚焦棚戶區、老舊小區、城中村改造等任務,建強黨組織領導下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推動構建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樓門長、綜合服務站“六位一體”統籌協調機制,協調各方力量共擔社會責任、共享發展成果、共建美好家園。保定市競秀區鐵塔社區以黨建為引領,與轄區內保定電信、國網保定供電公司等多家國有企業開展“黨建翼聯”活動,實現資源融合互通,共同構建“黨建引領、共建保障、平臺推動”共建互贏的工作格局。
基層自治,搭建民事民管新平臺。堅持黨建引領,突出黨組織把關定向、社區居委會統籌協調作用,搭建多形式、全方位議事協商平臺,組織群眾有序參與社區治理。針對居民自治意識弱、參與性不強等特點,著力加強議事協商平臺建設,健全完善事務協調會、工作聽證會和成效評議會等協商共治機制,動員居民積極參與老舊小區改造、環境整治等工作。指導鄉鎮(街道)、村(社區)組建兩級物委會,探索形成了“發現、協商、決策、落實、監督”全鏈條管理機制。高陽縣李果莊村積極探索“1+6+1”議事協商機制,即依托1個平臺(村“民主議事堂”平臺),按照“六步工作法”(征求民意、確定議題、議前調研、議事協商、成果公示、監督落實)組織開展具體活動,對經“民主議事堂”議事協商不能形成協商成果或屬于村級重大事項的,按照“四議兩公開”村務決策程序進行協商,形成村級議事協商重大事項提交單,提交1個會議(村民代表會議)予以決議。通過該機制,顯著提升了村級治理效能。該村被確認為“全國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試點單位”。
網格管理,提升精準精細新效能。整合構建“社區黨委+居委會+共建單位+黨員+網格員”基層治理聯動機制,以網格化管理織密服務網絡,以智慧社區建設搭建平臺,實現“人在格上走,事在格中辦”。高新區萬和藍山社區建立“四色卡”動態管理模式,通過網格員摸排、大數據分析,精準掌握轄區居民情況,區分“綠色勤摸排、橙色常關注、黃色月走訪、白色季整理”。針對轄區內殘疾人、孤寡老人等重點人員登記臺賬、結對幫扶、掛號認領,做到底數清、情況明、信息準,實現“小網格、大數據、全覆蓋”。同時著眼加強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探索形成了“選育管用考”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強化教育培訓,制定社區居委會主任“成長”計劃,通過線上互學互鑒、線下集體研討、組織學習觀摩、參與示范培訓等方式,培養一批社區治理優秀人才。
優化服務
建設宜居樂民美好家園
保定市堅持人民至上,著眼居民需求,建立多方參與激勵機制,拓展服務供給,著力推動生活品質提檔升級,不斷提升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品牌服務悅民心。以提升社區服務品質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打造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區服務品牌。競秀區韓北街道青年新城社區結合轄區年輕群體和兒童占比較高的實際,積極創新創優,打造青益“+”服務品牌。競秀區中誠晶典社區圍繞構建社區治理最大同心圓,打造晶典“暖”“善”“悅”“美”“和”家園,創建“紅心繪五園”服務型社區品牌。
專業服務暖民心。深化“五社聯動”實踐,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服務,推動主城區鄉鎮(街道)社工站建設實現全覆蓋,提供社會救助、心理慰藉、人際關系拓展、文體娛樂等專業化、個性化、精準化服務,為社區治理賦能增力。強化“一老一小”服務,推動全市3821個小區497家社區日間照料服務站點實現全覆蓋運行;完成224071名社區老年人信息采集錄入、全省系統對接聯通,通過省、市、縣三級網上監督管理,實現“線上點單、線下服務”,養老服務更加便捷高效。緊緊圍繞兒童友好城市創建,進一步完善縣級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鄉鎮(街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村(社區)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點為支撐的三級服務網絡建設,未成年人救助保護能力逐步提升。
志愿服務聚民心。著眼提升社區為民便民安民服務供給,組建志愿服務隊伍,重點圍繞特殊群體關愛幫扶、社區環境綜合治理、“鄰里守望”等方面,打造志愿服務項目,開展常態化志愿服務活動。目前,主城區網上注冊志愿者263811人。蓮池區法院街社區為應對轄區人口老齡化形勢,以建立日間照料服務站為抓手,成立“夕陽健康暖心志愿服務隊”,定期到老人家中敲門問候、詢問需求、照顧日常生活、陪老人聊天交流、開展心理疏導,做到老人的事有人問、有人管,營造尊老、愛老、助老的良好氛圍。
案例:
保定市蓮池區聯盟路街道金玉蘭社區
黨建引領惠民生?凝心聚力辦實事
“金玉蘭社區‘紅色驛站’讓我和同事們切身感受到了家的溫暖,累了困了有一個可以歇腳的地方?!苯眨颖笔”6ㄊ猩彸貐^聯盟路街道金玉蘭社區組織轄區申通快遞開展了“金玉蘭社區‘紅色驛站’?保定·小哥紅色加油站”主題座談會,會上,快遞點相關負責人劉先生激動地說。
“紅色驛站”是金玉蘭社區在黨建引領下開展的為群眾辦實事之一。近年來,社區整合轄區資源,組建“大黨委”,形成區域黨建合力,針對居民及轄區新就業群體等需求,提供精準服務。同時,引導各方力量積極參與社區治理,有效解決治理難題。
“三共機制”筑牢服務基礎
金玉蘭社區現有居民小區28個,其中有無物業小區22個。不僅是無物業管理問題,綠化條件差、健身設施少等“物業管理病”也曾是影響居民安居樂業的一大“痛點”。社區通過整合轄區資源,組建“大黨委”,形成區域黨建合力,解決老舊小區改造、供電供水供暖等治理難題。
共建機制:社區建立“大黨委”,每季度召開黨建聯席會,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主題,解決社區治理中的熱點難點問題,使轄區單位積極參與社區治理、文明共創等,將黨建發展和服務為民工作落在實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區域化黨建新格局。社區“兩委”和物業企業“交叉任職”,為物業企業選派黨建指導員,與轄區3個快遞服務網點合作建立“紅色驛站”,成立“紅色驛站”微信群,隨時提供便利服務。
共商機制:建立社區黨總支領導下的居委會、業委會、物業企業共建共享機制。設立居民議事協商廳,成立由小區黨員、熱心居民、業主委員會、物業工作人員為主的居民議事協商會,多方共同參與社區建設,實現上下銜接、左右聯動,將治理和服務的觸角延伸到群眾身邊。
共享機制:由社區黨總支牽頭形成區域資源共享網絡,社區資源和轄區單位資源融合互通,使黨員、居民、企業、社區之間形成良好互動。如保定市口腔醫院提供免費口腔檢查,社區則對接有需求的居民,免費提供場所,口腔醫院利用場地舉辦公益講座等,使資源不落空、居民多受益。
“雙網合一”提升服務效能
社區結合轄區實際,構建黨建網和治理網“雙網融合”,以300~500戶為基本單元對網格進行拓展和細分,合理設置網格8個,配備專職網格員8名,建立“社區黨總支、黨員、居民”為主線的網格管理模式,讓黨員在網格內發揮作用,開展便民利民的社區服務。全面推行“黨建+互聯網”模式,今年以來,在線辦理居民服務事項25件,上門代辦服務23件。網格長和網格志愿者等積極調處解決供熱、屋頂漏水、鄰里矛盾等問題,調處成功率達99%。開通社區微信群,累計發布政策、法律、安全等信息186條,幫助9戶困難家庭、12名失業人員再就業。
同時,建立“社區+樓長+居民”的自治管理平臺,通過“自己的事情自己提、自己議、自己管”,逐步實現從“做群眾工作”到“由群眾做工作”的轉變。對無物業管理的老舊小區,通過居民協商的方式解決私搭亂建、水管網老化破裂等問題。在綠蔭里小區設置廉政文化長廊,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讓居民了解廉政文化,提高居民參與度。
社區還聚焦群眾需求,建立健全特殊群體需求清單,逐步完善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陣地功能,通過“一月一活動”形式,精準服務轄區居民,提升社區治理能力和水平。
保定市競秀區韓北街道青年新城社區
青益“+”益千家萬戶
河北省保定市競秀區韓北街道青年新城社區成立于2012年7月,是一個新老小區結合、轄區年輕群體和兒童占比較高的綜合性社區。近年來,青年新城社區結合實際情況,扎實落實打造“五社聯動”社區治理共同體的工作理念,積極創新創優,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社區治理青益“+”品牌。
“‘青’,代表青年新城社區,又代表充滿青春活力;‘益’,指保障居民權益、為民獲得收益、取得社區治理效益;‘+’,既代表千家萬戶又代表鏈接無限可能,促進更多居民為‘家’發聲、為‘家’奉獻、為‘家’建設,形成社區治理良性循環?!鼻嗄晷鲁巧鐓^相關負責人介紹。
協商服務?做居民為家的發聲場
青年新城社區以“民提社接、社接物解、物難社幫”為宗旨,通過12345熱線反饋、群眾線索提供等路徑收集民情民意,建立針對物業管理工作的專項議事協商機制,每月一例會,將當月收集的熱點問題在例會中通報、研判,讓各項工作在共商共治中得到有效處置。
近年來,社區通過和物業及相關單位協商,解決住戶私圈綠地、私家車亂停亂放等重難點問題,先后拆除違建20余處近千平方米;監督物業對公共收益進行公示;新增3處公共車棚、修建2處兒童游樂區滿足嬰幼兒童活動需求等,帶動小區品質持續提升。
巧解難題?做居民愛家的智囊團
社區充分發揮“兩委”成員、樓院長、網格員、居民代表作用,建立網格員(樓院長)不定期開展民情懇談會制度,群策群力為家園建設出謀劃策。通過機關單位帶頭、小區黨員號召、社區解讀政策、網格員傳遞政策、樓院長反映居民心聲、居民需求大家議的方式,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一些小區剛剛改造完成,物業引進暫時不能推進,為了維護小區環境和生活秩序,社區以召開座談會和入戶走訪的方式同居民商議解決辦法,最終確定了樓長整體把控、各戶分區包片的方案,得到了居民的一致認同。
共建共治?做居民服務的暖心屋
青年新城社區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引進更多的社會資源,激發服務活力,提升社區服務水平。先后與轄區內10余家單位合作,擴寬社區服務路徑,服務范圍涵蓋金融保險、衛生健康等方面。
為滿足不同居民差異化的服務需求,青年新城社區精準對接,引進保定市關愛獨居老人志愿者協會等15家社會組織,舉辦各類為老為小活動20余次,定時走訪慰問關愛轄區失獨老人、獨居老人,讓獨居老人有人關心、失能老人有人照顧;為青少年兒童提供各類文體、科創、文化活動,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提升綜合素質。針對轄區流動人口較多的情況,社區同物業和樓長、網格員建立雙向告知機制,滿足流動人口辦理居住證、了解就醫就學政策等需求。
針對轄區服務力量不足等問題,社區對接藍天救援隊、直隸救援隊、東風救援隊,走進小區、校園、商戶開展應急救援培訓和演練活動。同時,吸引帶動越來越多的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組織退休老人、大學生等近300人,先后成立7支志愿服務隊伍,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
(本版內容由河北省保定市民政局提供)
評論:
黨建引領促“善治”?服務為本享“樂居”
李?德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重點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近年來,河北省保定市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通過引導群眾積極參與社區治理,優化便民服務供給,強化安民服務保障,不斷提升為民服務質量,持續精準發力,從整體上提升了基層治理效能。
強化黨建引領,以共建共治促善治。近年來,保定市通過黨建引領,充分整合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樓門長、綜合服務站“六位一體”治理資源,打造“黨建引領、共建保障、共治推動”的黨建新格局。例如,蓮池區金玉蘭社區通過建立“大黨委”、黨建聯席會、社區“兩委”和物業企業“交叉任職”、與快遞服務網點聯合建立“紅色驛站”等方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區域化黨建新格局。保定市的生動實踐表明,提升基層治理效能,需要織密組織體系、強化黨建引領,充分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
提升服務質量,以民生福祉享樂居。保定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提升為民服務質量,聚焦群眾最關切最受益最緊迫的民生問題,深化“五社聯動”實踐,建立多方參與激勵機制,拓展服務供給,為社區群眾提供社會救助、心理慰藉等專業化、個性化、精準化服務。同時,組建志愿服務隊伍,建立供需清單,保障群眾需要與志愿服務資源有效對接,提升基層治理的“精度”和“溫度”。保定市的生動實踐表明,切實提升基層治理效能,需要及時精準回應和有效解決民生需求,為群眾提供精準化精細化的民生服務,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堅持群眾主體,以活力激發促參與。保定市以全過程人民民主來保障人民當家作主,通過搭建多形式、全方位議事協商平臺,建立健全事務協調會、工作聽證會和成效評議會等協商共治機制,構建“發現、協商、決策、落實、監督”全鏈條管理機制。例如,高陽縣李果莊村構建“1+6+1”議事協商機制,顯著提升了村級治理效能。保定市的生動實踐表明,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必須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扎實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搭建基層協商民主平臺,激發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活力與動力。
完善體制機制,以網格健全提效能。保定市創新體制機制,整合構建“社區黨委+居委會+共建單位+黨員+網格員”基層治理聯動機制,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式的網格管理新模式,建強為民服務“前沿陣地”。例如,高新區萬和藍山社區建立“四色卡”動態管理模式,通過網格員摸排、大數據分析精準掌握居民情況。保定市的生動實踐表明,提升基層治理效能,需要創新體制機制,以網格化管理為依托,全面做精做細黨建和治理網格,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基層治理中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作用。
(作者系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