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晶晶 通訊員 劉兆祥
在山東省壽光市116萬總人口中,60周歲以上老年人有26.8萬人、80周歲以上老年人有3.6萬人。隨著老齡化程度逐步加深,失能失智老人護理難、護理人員不足、養老服務方式單一等問題逐漸凸顯。
老年人的“急難愁盼”迫切需要解決之策。借助市場資源和社會力量擴大優化養老服務供給,探索發展“喘息服務”“醫養融合”“積分互助”三類養老服務新業態,成為壽光市破題的思路舉措。
“喘息服務”減輕家庭照護壓力
壽光市稻田鎮居民董全勝是高齡老人,因患病長期臥床。一方面要對他照料,一方面是家庭的生計,一段時間下來,其兒子身心俱疲。
家有一個失能失智老人,對于全家來說是一場拼物力、拼體力、拼精氣神的“馬拉松”。壽光市推出的“喘息服務”,為董全勝這樣的家庭帶來了福音。
壽光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由養老機構或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為重度失能失智老人每年免費提供15天的全托服務,符合條件的老人既可以選擇短期入住養老機構,也可以選擇由專業養老服務機構上門提供居家照護服務。這項服務優先向經濟困難家庭傾斜。
“伙食好、環境好,24小時有專業人員看護,父親在這里,我們很放心,也緩了口氣。”董全勝兒子向街道申請了“喘息服務”、經市民政局審批后,老人被送到養老機構享受了15天的免費照料服務,其家庭成員得以緩解壓力。
在圣城街道古槐社區,“嵌入式”社區養老機構是提供“喘息服務”的重要平臺。
工作人員王春生介紹,絕大多數老人更青睞居家養老, “嵌入式”社區養老機構將失能失智老人家庭的需求與養老機構的專業服務有效銜接起來,滿足老人 “養老不離家”“離家不離社區” 的心愿。
“去年開展‘喘息服務’養老試點以來,我們充分發揮壽光養老服務集團有限公司、壽光城投太陽城老年服務中心的專業優勢,在‘嵌入式’社區養老機構的平臺上為老人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壽光市民政局養老服務科科長李延豐介紹。
據了解,早在2016年壽光市就確定了以市場為導向、以集團為依托、創新縣域公辦養老機構改革的發展思路,2018年壽光養老服務集團有限公司等相繼成立,成為提供養老服務的重要專業力量。
“醫養融合”提升老人生活品質
72歲的王振蘭老人因腿腳不便,住進了壽光市福緣頤養中心。“這里不僅有護工照料日常生活,還有醫護人員24小時值班,生活方便舒適。”老人說道。
老人享受的正是“醫養融合”養老服務。壽光市將建設“醫養融合”養老服務機構作為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積極引進社會力量參與醫養融合建設。
壽光和信仁政醫院是由壽光養老服務集團有限公司與壽光市和信醫院合作成立的一級綜合醫院,配有專業醫護人員和國際先進醫療設備,常年為40多位入院老人提供醫療服務。同時,其還將服務延伸到社會層面,通過義診、醫生上門巡診、專家遠程診療、開通綠色通道等方式,為社會老人開展醫療服務,提供就醫便利。
“我們把‘醫養融合’的重點放在‘融’字上,把提供醫療服務作為養老服務的重要內容,讓養老機構和居家的老人都能便利獲得及時、優質的醫療服務。”李延豐表示。
據了解,壽光市目前正在推進“醫養融合”服務設施建設,利用現有基層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源,改擴建了市立醫院、市古城醫院等一批鎮街“醫養融合”服務設施,以擴大醫養服務供給,緩解基層老年人就醫不便問題。
“積分互助”緩解服務力量不足
壽光市臺頭鎮李王村村民張洪濱經常到村里的幸福院參加志愿服務活動。他介紹,提供服務的不僅有志愿者還有低齡老人,每次服務均會獲得積分獎勵。臺頭鎮的張樹明老人通過參加助老服務獲得的積分,兌換了飯盒、毛巾等用品。近年來,壽光市以積分機制為抓手,推動低齡老人服務高齡老人、健康老人服務失能老人,以“老有所為”助推“老有所養”,緩解基層養老服務力量不足問題。
據了解,壽光市依托全市老年“幸福食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等養老服務設施開展“暖陽助老、積分養老”試點行動。《壽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壽光市“暖陽助老、積分養老”行動試點實施方案》等系列文件,為“積分互助”養老提供了政策保障。
“參與助老服務越多,積分就越多,享受的福利也越多,可以享受一定次數的助餐服務,獲得毛巾、肥皂等生活物品。”壽光市民政局副局長王濤說。
“養老服務的高質量發展以滿足老年人多元化的服務需求為導向。我們將進一步挖掘市場和社會資源,大力培育養老服務市場主體,推動形成多層次、專業化的養老服務供給格局,讓老年人擁有幸福美滿的晚年。”壽光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天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