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合力護童 傾心為童——江蘇探索兒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高質量發展之路

時間:2023-06-21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周冉冉

江蘇省現有18歲以下未成年人1506萬人,約占總人口的18%,其中包括困境兒童51.97萬人、留守兒童4.23萬人。如何呵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如何為困境兒童撐起一片藍天?近年來,江蘇省不斷完善協調機制、健全服務體系、提升保護能力,推動兒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高質量發展。記者在多地走訪發現,江蘇省正聚力構建具有江蘇特色的協同關愛服務體系,用心護航兒童健康成長。

開門辦院 兒童共享專業機構資源

日前,記者走進無錫市兒童福利院,這里還有個美麗的名字“山水堯歌·兒童友好家園”。據院長陳國梅介紹,采用這個名字寓意著福利院里處處歡歌笑語,同時也避免了人們對院內孩子另眼相看。

在這個兒童友好家園內,福利院大廳被命名為“熊孩子大廳”,因為每個孩子都有“熊”的權利;樓內走廊起名為“南長街”等無錫傳統地名,讓孩子在院內觸碰城市文化;墻壁上貼著夾子、瓶蓋、麻布、木樁,用材料觸摸墻替代普通的白墻,讓孩子在觸摸中恢復感官功能……“福利院不是一個封閉的溫室,我們希望幫助孩子們更好地回歸家庭、回歸社會。”陳國梅表示。

在福利院中,有一棟特殊的樓,樓內有一個個溫馨的小家,這便是類家庭養育區域。“我們面向社會招募愛心父母,布置多套配備臥室、客廳、廚房等家庭元素齊全的房間,每對符合條件的夫妻和院內3—4名符合條件的孩子組成一個小家庭,讓孩子們感受家的溫暖。”

2022年,無錫市兒童福利院“無錫市陽光特殊教育學校”掛牌成立,成為江蘇省首家由兒童福利機構成立的特殊教育學校。學校配有舞蹈室、情景教室等多個功能教室,以及天空農場、閱讀館、嬉水區等生活體驗空間,創出“醫、康、教”一體化特教模式。并且,特教學校不局限于服務院內集中供養的兒童,而是開門辦院共享院內優質資源,接收院外兒童,為社會上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喘息服務。目前,特教學校除招收院內孩子外,還有64個名額將用于對外招生。

據了解,近年來,江蘇省積極推進兒童福利機構優化提質和創新轉型發展,全省20家兒童福利機構推廣類家庭養育模式,內設醫務室、門診部或醫院,納入殘疾兒童定點康復機構目錄。南京、無錫、徐州等地的多家兒童福利院積極探索開門辦院,在保障好機構內兒童的同時,推動優質資源共享,逐步向困難家庭殘疾兒童等特殊兒童群體及其他有需求的兒童延伸服務,使“養、治、教、康”服務更好地惠及困境兒童。

同心守護 聚力兜牢護童網

“我看見一道光,把黎明點亮。幸福就是,有你陪在我身旁,給我翅膀,飛向希望的遠方……”走進張家港市未成年人關愛保護中心,陣陣歌聲傳來。這是張家港東渡實驗學校五年級的學生們與該未保中心的小朋友共度“六一”兒童節,他們唱響了歌謠《把未來點亮》。

據張家港市民政局未成年人保護科科長朱文濤介紹,該未保中心內設同心守護區、專心呵護區、精心養護區,不僅提供醫療和康復治療、臨時監護、長期監護,養育院內孤棄兒童,還為全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未保中心專門設置了同心守護區,主要開展未成年人保護政策、法規、知識等宣教活動,實施未成年人關愛保護服務。”朱文濤介紹,張家港市是“蘇童成長”協同關愛機制建設試點地區,目前掛牌成立“三色花開蘇童成長”未成年人社會實踐基地38個、打造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11個。

越來越多的人參與未成年人保護,未成年人保護網越織越牢。張家港市法院、檢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婦聯等38家市級政府部門以及鎮、街道、功能區均為市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委員會成員單位。成員單位工作人員發現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后,將立即向發現地的公安機關和民政部門通報,由市未成年人關愛保護中心對情況進行評估,并安排兒童社工跟進服務。

“市民還可以通過撥打12345市政務服務便民熱線、58199958市未成年人保護熱線等,幫助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張家港市民政局局長何俊介紹,目前,張家港市的未成年人保護熱線已接收報告84例,幫助困境未成年人79名,庇護未成年人52名。

據介紹,今年江蘇還將出臺省級示范性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運營服務規范,實施兜底監護、關愛提質、資源鏈接、社會倡導四大工程,強化動態監測,擴大部門間信息共享與數據比對,實現困境兒童快速預警并實施救助幫扶;制定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監護能力評估省級標準,將監護職責履行率和委托照護協議簽訂率均提高至100%。

特色延伸 小站發揮大功能

“原告張小龍與被告李浩然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一案即將開庭,請全體肅靜。”今年5月30日,在蘇州市吳中區光福鎮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內,青少年模擬法庭開庭。來自光福實驗小學四年級的8名小學生,分別扮演審判員、人民陪審員、書記員、原告、被告、委托代理人等角色,按照訴訟流程,完整演繹庭審過程。

“通過參與模擬法庭活動,我們不僅學到了一些保護自己的法律常識,還能跟家長和同學們分享我們學到的知識和方法。”扮演此次模擬法庭“被告人”的小學生吳俊宸說。

這樣富有特色的活動在吳中區還有許多。據吳中區民政局局長張建琳介紹,吳中區結合區域實際和特色,全力打造政府牽頭、部門協作、社會參與、家庭盡責的未成年人保護‘吳愛吾童’工作品牌。通過品牌延伸、深挖效能,吳中區已形成了“1+14+N”未成年人保護品牌鏈和關愛服務矩陣,為愛童護童工作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目前,吳中區未成年人保護品牌已形成“一鎮一品一特色”,涌現出長橋街道“善美潤長橋,長貓護未來”、光福鎮“網格化護童,家門口的關愛之家”等品牌。

整個蘇州市正在全力打造“蘇童無憂”服務品牌,全市實體化運作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 11 個,建成鎮(街道)“兒童關愛之家”106 個,實現了市、縣(區)、鎮(街道)未保機構三級全覆蓋。

蘇州各未保站還以“困境兒童無償、社區兒童低償、其他兒童有償”的收費方式,確保轄區未成年人享有均等化公共服務。此外,2022年以來,蘇州市民政局為全市4326名困境兒童免費提供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向全市6875名困境兒童發放生活保障金超1億元。

自2018年起,江蘇省政府連續6年將鄉鎮(街道)示范性未保站列為民生實事項目。目前,全省建有未保站1464個,其中包括示范性未保站805個。今年全省將改造提升120個省級示范性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關愛之家),開設2000個“愛心暑托班”,為困境和留守兒童提供常態化服務。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