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祝 闖
朗誦詩歌、舞龍舞獅、演奏鋼琴曲……今年“六一”國際兒童節期間,四川省成都市兒童福利院的孩子和老師們一起進行了文藝匯演。這是一場歡樂的演出,也是一次對機構精準化管理、精細化服務工作質效的檢驗。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2021年以來,成都市兒童福利院通過優化機構設置、理順工作機制、深化各項服務,成功轉型為一家集養、治、康、教與社會工作于一體的示范型區域性兒童福利機構,讓院內近300名孤棄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兒童養育 照護分類又精心
“熙熙被收養那天,穿的是花格子針織衫。我抱著他時,他的小手緊緊地摟著我的脖子。”回想起熙熙送養時的場景,成都市兒童福利院特護科副科長王宛兮歷歷在目,她深信完整的家庭是一個孩子最好的起點。
“本著兒童利益最大化的原則,我們根據院內孩子的年齡、身體健康情況實行班組集中養育、家庭寄養和雙親家庭撫養三種養育模式,盡可能地滿足每名兒童的個性化需要。同時,會為符合送養條件的孩子篩選出最合適的收養家庭。”成都市兒童福利院特護科科長賀利蓉介紹說,病情和殘疾程度較重的孩子大多數是在班組集中養育的,身體狀況較好的孤棄兒童則通過家庭寄養和雙親家庭撫養的形式,讓他們更加真實地感受家庭生活。
記者了解到,除了要照護好福利院內的孩子,作為四川省第一批區域性兒童福利機構優化提質工作單位,成都市兒童福利院還肩負著接收縣(市、區)福利機構移交兒童的職責。截至目前,雙流區、簡陽市、金堂縣等地6家福利機構符合條件的23名兒童已順利移交入院。
綠色通道 就醫及時又便捷
“目前院里兒童病殘率達98%,治療需求很大。”成都市兒童福利院辦公室主任汪煒介紹,“現在,新入院的孩子一入院就有醫保,就醫還有綠色通道,極大地方便了孩子就醫。”
前不久,院里接收了一名叫小粽子的病患新生兒,一入院就被發現患有重病,隨即將他轉至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接受手術治療。
“小粽子能夠及時手術,得益于我們和多家醫療機構建立的緊密聯系。”據成都市兒童福利院醫務科科長鄒文麗介紹,從2010年起,他們就和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建立了兒童就診綠色通道,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等綜合醫院建立了良好合作關系。
康復訓練 按需定制又全面
成都市兒童福利院是四川省腦癱康復訓練示范基地,也是成都市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定點服務機構。借助專業的設施設備,康復師為院內外患兒提供個性化的康復訓練。“對于院內的孩子而言,他們的康復訓練更為規律有序。”成都市兒童福利院康復中心主任陸雯說。
今年9歲的小琳年初入院時不能直立行走,康復團隊進行評估后,為她制訂了個性化的訓練計劃,并安排專人指導訓練。如今,小琳不但能站立,還可以走一會兒。
陸雯告訴記者,每個孩子入院體檢后,他們都會根據評估分別為孩子制訂康復計劃,比如個別化訓練、體位管理、引導式教育、康復進班組和進家庭等,康復效果讓人滿意。
特殊教育 課程豐富又有趣
“臺上表演舞龍舞獅的就是多多,看他多帥氣!”文藝匯演上,患有智力障礙和自閉癥的多多表演得十分精彩,贏得臺下陣陣掌聲和夸贊。
“多多3年前開始學習舞龍舞獅,他很認真,自尊心也很強,經常因為做不好一個動作和自己慪氣。”成都市兒童福利院教育科科長劉丹欣慰地說,鬧情緒歸鬧情緒,自從學習舞龍舞獅,多多各方面都有了很大進步。
2015年,成都市福利特殊教育學校在成都市兒童福利院掛牌成立,經過多年創新發展,已建立起1歲半至18歲的全齡特教體系,涵蓋早期干預、學前教育、義務教育、特殊教育、職前技能培訓教育五個階段。同時,開設古箏、鋼琴、園藝、舞蹈等課程和舞龍舞獅、龍舟等傳統體育項目課程。院里的足球隊獲得了四川省殘疾人城市足球挑戰賽亞軍,羽毛球隊獲得了四川省第十屆殘疾人運動會羽毛球項目比賽雙打亞軍和個人單打季軍。
社工陪伴 服務專業又細致
“從入院起,每個孩子就被納入個案管理。”成都市兒童福利院社會工作和權益監督科副科長王丹告訴記者,社工通過個案工作和小組工作相結合的方式,幫助孩子們接受身體殘疾的現狀,培養健康的心理,并激勵他們用樂觀向上的心態去面對人和事。
今年14歲的盛盛,患有肢體殘疾。8歲那年,兒童福利院認為讓他接受普通教育更有助于個人成長,于是將他安排到普通小學學習,并由專職社工負責。上學一段時間后,社工發現盛盛變得愛發脾氣且不愛學習。他們就主動和盛盛交流,得知盛盛覺得自己在班級里是個“另類”而缺乏自信。
結合院內開展的未成年人心理疏導及干預服務項目,社工為盛盛制訂了心理輔導計劃。在溝通中,社工通過列舉他的優點和缺點,幫助他更加全面地認識自己,每發現一個優點就讓他記錄在本子上。沒過多久,本子上就陸續寫下了他的20多個優點,整個人也變得越來越開朗、自信了。兒童節匯演時,他主動為大家演奏了一首鋼琴曲《永遠同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兒童特別是孤兒和殘疾兒童,全社會都要有仁愛之心、關愛之情,共同努力使他們能夠健康成長,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成都市兒童福利院院長杜潤濤表示:“作為區域性兒童福利機構,我們這些年發展很快,很多工作都邁上了新臺階,孤棄兒童的各項權益都得到了更好保障。”(文中兒童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