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曉明 通訊員 姜文明
“說說現在的大場面,一個比著一個辦。講排場比闊氣,大操大辦誰不煩。來得晚侃大山,沒吃幾口人就散。高檔酒名牌煙,最后沒人記得全。聘閨女娶媳婦,請柬就像罰款單,你隨禮我買單,每筆都得加倍還。你鋪張我浪費,你來我往都為難,你不情我不愿,感情越來越疏遠。”這段由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紅山區巾幗志愿者自編自拍的快板短視頻《移風易俗看紅山》,道出了人民群眾對婚俗改革的強烈呼聲。
民有所呼、政有所應,紅山區以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建設為契機,各項新舉措緊鑼密鼓扎實推進,讓文明新風吹拂城鄉,讓民生實事浸潤民心。
多部門聯動協作 共筑文明新時代
2021年9月,紅山區被確定為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之后,成立了婚俗改革實驗工作領導小組,由赤峰市委常委、紅山區委書記陳占英擔任組長,協調各方力量統籌推進婚俗改革。
2022年5月,紅山區委又下發通知,明確了3項試點內容和20項推進措施,以及責任單位和完成期限。
據紅山區民政局局長石磊介紹,紅山區支持婚俗改革試點工作責任分解為三個方面:
——以服務大局為重點,統籌協調推進。如,區紀委監委制定公職人員婚前談話、操辦婚嫁事宜報告備案、違規操辦婚嫁事宜歪風查辦三項制度,引導公職人員帶頭節儉操辦婚事,以機關影響基層、以黨員帶動群眾,助推簡約適度、積極向上的婚俗禮儀成為新風尚。
——以為民愛民為重點,培育文明婚俗文化。如,區司法局、民政局指導各村(社區)制定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區公安分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市場監督管理局開展違法改裝婚車、隨意燃放煙花爆竹等集中整治。
——以示范引領為亮點,加強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如區總工會、團區委、工商聯組織開展集體婚禮,向選擇“零彩禮”等喜事新辦簡辦的新人頒發證書。
內蒙古自治區民政廳還支持專項經費248萬元,用于紅山區婚姻登記機關基礎設施建設、設備更新改造及購買社會服務。在此基礎上,2022年,赤峰市民政局支持專項經費220萬元、紅山區政府投入150萬元,重點打造區婚姻登記中心和婚姻家庭文化展館。區財政局還安排資金30萬元,支持“紅山和諧家庭計劃”項目,開展困境家庭救助、家庭教育宣傳、婚姻家庭輔導、矛盾糾紛調解以及跟蹤指導服務。
踐行時代新風 深化改革新思維
今年3月26日,紅山區婚姻登記中心喜遷新址,納入占地450公頃的烏蘭哈達公園的“懷抱”,這也是赤峰市首個公園式婚姻登記場所。
據中心工作人員王玥介紹,這里共設有12個服務窗口,可辦理結婚登記、檔案查詢、收養登記、新婚保健等業務。
“頒證大廳有中式、西式兩種風格,滿足新人的不同需求。中式風格的頒證大廳以喜慶的大紅色為主色調,打造濃郁的傳統文化韻味;西式風格的頒證大廳以純潔的白色為主色調,盡顯婚姻的浪漫。”王玥介紹說。
最近,一場“嘉禮初成、良緣遂締”的領證儀式在婚姻登記中心浪漫上演。新人在這里莊重地許下愛的誓言,并在烏蘭哈達公園“打卡”拍照,以“小型婚禮”見證“大美婚俗”新風尚。
婚姻登記中心內還設有玉龍書屋,擺放法律法規、紅色教育、道德教育、家庭教育、心理教育等方面書籍5800余冊。玉龍書屋負責人肖雄介紹,中心開展了“書香送幸福,為新人傳遞愛的密碼”活動,從文明倡導、健康促進、優生優育、幸福家庭四個方面,向新人們普及婚姻家庭經營要點、傳授孕期保健知識,引導新人樹立健康的婚戀觀、家庭觀,傳承好家風。
擯棄陳規陋習 探索改革新路徑
“推進婚俗改革,擯棄陳規陋習,不能僅僅注重單個環節,而是要涵蓋婚姻家庭生命周期的全鏈條。”石磊說。
近年來,紅山區以紅廟子鎮為改革試驗田,吸引社會力量深度參與,為愛減負。紅廟子鎮在原有紅白理事會的基礎上,成立婚姻家庭建設協會、鄉風文明促進會,引導各村將鄉風文明建設、移風易俗納入村規民約。
紅廟子鎮東南營子村是遠近聞名的移風易俗工作先進村??汕靶┠辏摯寮t白事講排場、搞攀比的不良風氣盛行,追求面子,丟了里子,讓不少村民叫苦不迭。
針對這些問題,東南營子村“兩委”組織村民多次討論、協商,并在鎮政府指導下成立了鄉風文明促進會,最終決定將村里的“八費一金”福利政策和村規民約直接掛鉤。
據東南營子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潘富介紹,該村集體經濟每年有100多萬元。所謂的“八費一金”,指的是村集體出資為村民報銷有線電視費、洗浴費、自來水費、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費、路燈電費、意外保險費、農田灌溉費、60周歲以上老人理發費和養老金。
“我們將村民遵守村規民約情況作為福利政策享受力度的重要依據,不斷提高村民參與移風易俗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迸烁徽f。
如今,紅山區一項又一項婚俗改革舉措緊鑼密鼓落地:開展婚姻家庭相關知識普及、提供全流程婚姻家庭輔導服務、探索頒證結婚和集體婚禮、不斷拓展優化婚姻登記服務……
家事有規、文明有矩,婚俗之變、紅山見證。在紅山區,婚俗新風正浸潤百姓心田。正如同《移風易俗看紅山》短視頻里所說的那樣:十傳百,百傳千,文明風吹天地寬;用心守,用愛傳,文明花開滿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