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偉濤
聚焦老年人美好生活需要,不斷健全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持續完善人人享有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長者飯堂等多項經驗在全國復制推廣,養老服務水平明顯提升。在廣東省廣州市政府近日召開的“高質量發展·看民生”新聞發布會上,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了廣州市高質量滿足老年人服務需求的努力與成效。
服務體系全面覆蓋
據介紹,截至目前,廣州市共有養老服務機構283家,養老床位7.2萬張,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83%;社區養老服務設施3643個,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100%,其中頤康中心178個、頤康服務站1576個,今年底將實現村(居)全覆蓋。
為滿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廣州市努力為老年人提供以失能照護為主要內容,涵蓋全體老年人供需對接、服務供給、服務保障、醫養康養、權益維護的5大類24項基本養老服務。同時,構建起兜底保障有力度、普惠供給高質量、高端服務可選擇的多層次服務體系,建立公辦養老機構入住評估輪候以及購買民辦機構養老床位、居家養老服務資助制度,確保基本養老服務兜住底線、全民享有。
服務供給持續優化
70多歲的李奶奶家住番禺區石碁鎮官涌村,自家門口的長者飯堂開業后,她就成為這里的常客。“從家步行過來只需10多分鐘,我每天都過來吃飯,和老伙伴們一起聊天,大家聚在一起很開心。”李奶奶說。
近年來,廣州市統籌推進“3+X”服務,推動居家養老服務全方位延伸至助餐配餐、醫養結合、家政養老等領域。助餐配餐優化提升,全市建成長者飯堂1117個,全部實現刷社保卡就餐,并將重度殘疾人納入服務范圍;穩步推進醫養結合,長期護理保險覆蓋全體醫保參保人員,建成護理站177個,養老服務機構醫養結合服務覆蓋率100%;建立“護理員+家政員”養老服務隊伍,所有鎮(街)均開展了“家政+養老服務”并延伸到村(居)。
廣州市不斷創新特色養老服務內容,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家庭養老床位超1.6萬張,并推進適老化改造、智能化設備、專業化服務“三入戶”,為4700多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完成居家適老化改造。
多元主體深度參與
在不斷健全完善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中,廣州市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發揮定方向、保基本、強監管、搭平臺職能作用,先后出臺《廣州市養老服務條例》等系列政策,形成養老項目用地、設施建設、服務供給、人才培育等一整套制度體系。
廣州市全面培育市場,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市場力量發展養老服務,通過取消市場準入、創新價格管理、落實資助政策、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全市75%的養老床位、100%的養老服務綜合體、100%的長者飯堂由社會力量參與提供。同時,鼓勵全民參與,發揮慈善組織、社會工作、志愿服務積極作用,建立廣州“公益時間銀行”,注冊志愿者29.8萬人,其中助老志愿者1.6萬名。
不斷提升養老服務質量
為進一步健全養老服務體系,提升養老服務質量,廣州市民政部門對養老機構、設施等實施全覆蓋、全方位、全過程的綜合監管,建立起機構每周自查、鎮(街)每月檢查、區民政局聯合職能部門每季度巡查、市民政局聯合職能部門每半年督查的監管機制。此外,廣州市民政部門委托第三方機構開展養老服務年度評估,確保養老服務放得開、管得住。
近年來,廣州市先后編制實施了養老服務機構設施布局、城市更新養老設施布點規劃,實施支持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規劃建設和使用管理十條措施,確保新建居住區配套養老服務設施達標率100%。同時,支持公有房產和國有企業物業優先優惠用于基本養老服務。
為提升養老服務人才素質,廣州市先后實施了養老服務人才免費培訓、技能晉升培訓補貼、就業補貼、積分制加分入戶等十項措施,不斷加強養老人才隊伍建設。同時,在線上,建成廣州市為老服務綜合平臺,實時歸集23個部門的56大類養老服務數據,實現了全市業務辦理、流程監管、資源綜合、數據分析一體化和“分權分域”管理。
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廣州市將進一步健全以經濟困難和急需照護老年人為重點,以失能照護為主要內容,覆蓋全面、保障適度、普惠均等、質量可靠、權責清晰、共建共享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努力讓全體老年人都擁有幸福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