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錢旭健
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近年來,江蘇省常州市民政局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群眾關切,著力兜底線、增福祉、優服務,用心用情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常有眾扶”著力兜底線
常州市按照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的要求,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推進“黨建+社會救助”改革試點,織密共同富裕保障網。
做好兜底救助。市民政局將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1000元,特困供養等困難群體保障標準位于全省前列;實施覆蓋常住人口的臨時救助制度,“急難型”救助對象不受戶籍限制,“支出型”低收入人口醫保目錄內自付費用按40%—60%比例給予救助;牽頭開展全市特殊困難群體救助幫扶專項排查整治行動,重點幫扶戶全部落實鎮、村兩級責任幫扶人;疫情期間出臺“濟困10條”,7次啟動臨時價格補貼,2022年首次為低保家庭和分散供養特困人員一次性增加65度免費用電,聯合住建部門排查整改了58戶農村低收入群體的住房安全隱患。
創新智慧救助。常州市建成申請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系統,對17個部門、27項信息進行聯網核對,對救助對象實施24小時動態管理;放大常州市“彤心常助聚合力,1798(一起救吧)暖人心”全國社會救助優秀案例效應,建立“黨建+社會救助”長效機制,開通就近辦、網上辦、掌上辦通道,實現14個部門32項救助事項“一門受理、一網通辦”;為常州市5.8萬名特殊困難群眾建立“一戶一檔一策”數據庫,建立“網格+社會救助”聯動機制,開展大額醫療支出主動預警排查工作,確保實現“主動發現、及時救助”。
開展多元救助。2020年—2022年,常州市累計投入扶持資金近2000萬元,實施救助類公益項目369個,引導支持社會組織針對社區摸排出的群眾精準幫扶等需求,開展公益服務項目,受益人群約20萬人次;實施“暖心護航”困難群眾關愛行動,該行動被列入今年常州市委常委會工作要點和市政府工作報告,目前正大力推進對3000戶重點幫扶對象的智能動態監測;注重慈善力量的參與,推進兩個新的慈善救助項目:一個是“冬暖夏涼行動”,為全市四類共1.3萬戶低收入家庭每戶贈送一次性200度用電(冬夏各100度);另一個是“常有眾扶”微心愿愛心包,為常州市主城區733戶重點幫扶對象滿足微心愿,每份愛心包價值約1000元。
“常有頤養”著力增福祉
常州市不斷完善基本養老服務制度和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優化“三項融合”機制,將優質的養老服務送到老年人身邊、周邊、床邊。
圍繞“身邊養老”,常州市及時優化調整基本養老服務指導性目錄,完善居家養老援助服務、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制度等,加強對經濟困難老年人養老服務的政策支持,符合特困供養條件的老年人實現“應養盡養、應助盡助”,政府購買的居家養老上門服務覆蓋15.8萬名老年人,適老化改造惠及1.1萬余戶困難老年人家庭。
圍繞“周邊養老”,常州市積極發展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全市建有標準化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22家,鎮(街道)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42家,老年助餐點304個,獲批全省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創新示范試點區3個,省級示范性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網絡建設地區1個。
圍繞“床邊養老”,常州市建有各類養老機構117家,養老機構床位2.5萬余張,等級以上養老機構占比達74%,護理型床位占比達到72%;成立常州市養老等民政服務機構安全專業委員會,創成64家消防安全管理標準化達標養老機構,開展養老機構等級評定,讓老年人方便地選擇適合自己的養老機構,培育了3家“江蘇省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示范企業”。
為特殊群體著力優服務
常州市不斷滿足流浪乞討人員、困境兒童、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生活需求,健全基本保障制度,提升服務質量。
規范流浪救助管理。市民政局以省民政廳“救助管理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為抓手,制定并貫徹145項服務標準,開展“夏季送清涼”“寒冬送溫暖”等專項行動,有效提升了全市救助管理服務質量;建成全國首家覆蓋全省的“智慧尋親平臺”,掛牌“江蘇省流浪乞討人員尋親服務工作室”,為全國234名走失人員成功尋親。
強化未成年人保護。常州市建立市、區兩級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協調機制和未保中心,建有26個兒童“關愛之家”,開展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排查工作,全市7208名困境兒童全部納入保障關愛范圍;率先完成孤棄兒童“區域性集中養育”工作,市兒童福利院創成特教辦學點,兒童福利機構提質轉型有關做法在全國兒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會議上交流發言;聯合公安等部門探索建立未成年人法治宣教、關愛幫教等工作機制,為未成年人成長保駕護航。
加強殘疾人福利保障。常州市精準高效做好殘疾人兩項補貼發放工作,2022年累計發放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2.93億元,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0.43億元;深化國家康復輔具產業綜合創新和社區租賃“雙試點”,連續舉辦9屆“康養+”產業推介會,打造康復輔具租賃服務的“常州模式”,累計接受咨詢4.2萬人次,租賃輔具2.8萬余件;全市建成了20個“德康驛站”,形成了“醫院+社區+家庭+社會組織”四位一體的服務模式,打造了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的常州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