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祝 闖
請村里的老人吃餃子,邊吃邊聊家長里短,邊吃邊說村莊發展,邊吃邊講國家政策……近年來,河南省信陽市在全市推廣“孝善餃子宴”活動(以下簡稱“餃子宴”),指導每個村黨支部每月組織老人吃餃子,關心關愛他們的生活。隨著“餃子宴”的常態化舉辦,有的村子增加了文藝演出,有的村子過起了集體生日,還有的村子順帶調解了糾紛……
如今,在信陽市每個村都辦“餃子宴”,一幅孝老愛老、鄉村善治的圖景正徐徐展開。
熱乎乎的餃子溫暖人心
青花碗里盛滿熱乎乎的餃子,86歲的石生蘭老人夾起一個餃子放進嘴里,吃得很香,笑得很美……
指著手機中的視頻,新縣箭廠河鄉戴畈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石彩清說起了2022年8月26日的“餃子宴”。當天恰巧是石生蘭老人的生日,村干部特意驅車將她和老伴兒接到村黨支部,和村里其他60歲以上的老人一起吃餃子,過生日。
從去年開始,戴畈村黨支部每個月都會請村里60歲以上老人吃一頓餃子。除去農忙、外出、行動不便等因素,每次能來40多人。
“青菜是自己種的,肉是土豬肉,雞蛋是土雞蛋,這樣拌的餃子餡才好吃。”戴畈村黨支部委員、婦女主任方明菊告訴記者,每次籌辦“餃子宴”,村里的孝親護理員都會忙上一陣子,通知老人、購置食材、拌餡包餃子、擺桌子放凳子……老人來得早、聊得歡、吃得好,像過節一樣。
箭廠河鄉平安辦主任吳建喜,負責全鄉“三留守”人員關愛幫扶工作。他告訴記者,全鄉12個村普遍存在留守老人多、居住分散的情況,老人行動不便,一起聊天的機會較少。辦一次“餃子宴”,老人不僅能吃上一頓省心飯,還能和老伙伴們聊聊天。對行動不便的老人,村干部還會把餃子送上門,老人和子女都很滿意。
信陽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方建平介紹說:“全市有近1/3的人常年外出務工,農村空巢老人、留守老人、獨居老人很多,‘餃子宴’不僅是為老服務的平臺,也成為老人之間的交流平臺,豐富了農村老年人的業余生活。”
村莊孝善撐起“餃子宴”
前不久,戴畈村村民石合祥帶著500元現金來到了村黨支部,表示要捐給村里的“餃子宴”。他說,家里的老父親來吃過一次餃子,回去后贊不絕口,希望“餃子宴”能一直辦下去。
“有的村民捐錢,有的送來白面和食材,還有的直接來幫忙干活。”戴畈村老年協會負責人介紹說,村里的黨員干部、對口幫扶單位和來調研的人都會捐一些,“餃子宴”持續辦下去不成問題。
為“餃子宴”捐款捐物的事情在信陽不勝枚舉,已經成為在外務工、經商村民尊老敬老的常有善舉。
6月18日,在光山縣涼亭鄉王灣村的“餃子宴”上,20多位老人戴著壽星帽坐在飯桌前,一邊聽生日歌,一邊吃餃子,房間里掛著的橫幅上寫著“村民宋彬捐贈”。
“宋彬這孩子常年在外做生意,每次在村里的微信群看到老人開心吃餃子的照片,都會點贊,這次他個人捐了1萬元。”王灣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陳明炳告訴記者。
與往次不同,6月的“餃子宴”還邀請了志愿者來服務。村民陳月光笑著說:“能和老朋友們一起吃餃子,還能免費體檢、理發、看演出,村干部比兒女想得還周全,我們老年人有福啊!”
“截至目前,涼亭鄉的15個村已經舉辦了200余次‘餃子宴’,費用都是村民、周邊企業和社會愛心人士捐的。”涼亭鄉黨委副書記、鄉長談靖告訴記者,“餃子宴”激發了在外務工和經商村民的孝老敬老之情,讓他們那份遙不可及的牽掛有了觸手可及的表達。
“花小錢辦好事。”在信陽市民政局辦公室主任陳孟輝看來,一次“餃子宴”的平均開銷在1000元左右,沒用鄉鎮政府和村集體的一分錢,都是社會捐贈的,可見鄉村的慈善資源潛力巨大。
“餃子宴”激發了村民孝善的意愿,讓鄉村“人人向善、人人慈善”的氛圍更加濃郁。
“餃子宴”搭建協商議事平臺
“都吃好了啊,有幾個事情和大家說說。汛期到了,家家要注意防汛,家里有小孩的要注意防溺水……”
“餃子宴”前,王灣村公布了“三星文明戶”光榮榜。飯后,村干部又向老人們講起了國家政策和村里工作。說完村集體的事,又聊起了邱家兄弟田地糾紛的事。
邱家兄弟今年都60多歲了。前些年,邱家老四外出務工,家里的農田給了老三耕種。如今,老四回村生活想要回田地,而老三不愿意把耕種了多年的田地還回去。
一聽村干部還想著自家的事情,邱家兄弟有些羞愧。陳明炳勸道:老四,你外出這么多年,田地多虧你三哥照看。老三,四弟的田地你種了這么多年,受益也不少。既然是一家人,又回到一起生活,誰的地就還是誰種吧。一番勸解后,邱家兄弟覺得大家說得有情有理,彼此的心結終于解開了。
“‘餃子宴’上,村干部經常會借機調解村民之間的糾紛,效果很好。”陳孟輝說,“‘餃子宴’也是村民議事協商的場合,飯桌前氛圍融洽,講政策、說工作就像拉家常一樣自然,調解糾紛時雙方也更容易聽得進去。”
“餃子宴”激發鄉村振興活力
“2021年2月,在區委宣傳部的號召下,我們村是全區第一批辦‘餃子宴’的,當時只是請村里的留守老人吃餃子。”回顧兩年來村里“餃子宴”的變化,平橋區龍井鄉南雷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庭蓮感慨道,“發展太快了!”
6月9日,在南雷村的“餃子宴”上,村巾幗舞蹈隊表演了節目,村志愿者宣傳了夏季防溺水知識,人居環境優秀農戶代表進行了座談交流……看到村子的可喜變化,老人們吃起餃子也更津津有味了。
“豐富‘餃子宴’內容,一方面想讓老人享受更多服務,另一方面想通過活動讓村民和社會人士了解村里老人的生活和村子的發展。”張庭蓮興奮地告訴記者,就在前不久,他們又解鎖了“餃子宴”的一個新功能——招商引資。
原來,在一次“餃子宴”上,在外經商的村民在捐款時,說起了最近有一家企業有意在當地建基地種植葡萄。得知消息后,張庭蓮和村“兩委”進行商議,經過考察談判,很快達成了合作協議。“目前,葡萄種植園的手續都辦完了,這個項目能給村里帶來幾十個工作崗位。”張庭蓮信心滿滿地說,在鄉村振興中發展產業是關鍵,把企業請進來,村子發展就更有底氣。
據龍井鄉黨委書記陳汝河介紹,現在全鄉每個村都在積極開辦“餃子宴”,南雷村的“餃子宴”內容豐富,形成“蝴蝶效應”。
“最初辦‘餃子宴’是想進一步營造全社會敬老、愛老、助老的良好氛圍,倡導鄉風文明理念,讓老百姓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真正把愛心和溫暖送到老人的心坎上。”平橋區委宣傳部部長霍昱廷欣慰地說,就目前情況看,初衷已基本實現。
“‘餃子宴’在全市開展得如火如荼,小小的餃子,包的是孝心,吃的是愛心,暖的是人心,培育的是鄉風文明,助力的是鄉村振興。”在方建平看來,“餃子宴”增強了老年人的幸福感,激發了村莊活力,密切了干群關系。在應對人口老齡化實踐中,“餃子宴”的成功探索,為全市進一步發展“養老+”服務提供了有益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