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 銘
今年5月,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區處處洋溢著青春與愛的氣息。5月20日,周六,武陵區民政局“為愛加班、領證不打烊”,組織動員各方力量,舉辦“520·來武陵——青春奔赴·愛在武陵”大型集體婚禮及系列婚慶活動,不僅展示了青年人致力追求和創造美好生活的精神風貌,還倡導了移風易俗、婚事新辦的社會文明新風。以“甜蜜”產業鏈驅動婚俗改革提檔升級,這也是近年來武陵區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將民政事業深度融入“愛在武陵”城市品牌塑造的一個縮影。
“城市品牌是一個城市文化和精神內涵的重要體現,體現一座城市的凝聚力和輻射力。”武陵區委副書記、區長尋健說,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武陵區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民政工作嵌入城市品牌構建中,全力打造“救”在身邊、“情”暖夕陽、“惠”民共享等服務品牌,努力讓城市發展更有溫度、群眾生活更加美好。
聚焦共同富裕 貢獻更多民政力量
記者: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武陵區在扎實推動共同富裕道路上,如何發揮民政工作強基兜底賦能職責,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加幸福?
尋健: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近年來,武陵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始終把握民生工作的引領保障和發展動力,把群眾的“枝葉小事”當成黨委政府的“頭等大事”,堅持將75%以上的財力投入民生事業,著力推動民生保障精準化、為民服務專業化、基層治理現代化、安全管理規范化。
在增進民生福祉、促進共同富裕中,最困難群體的兜底保障在民政,最基本的社會服務在民政,最基層的社會治理創新在民政,最廣泛的社會力量協同也在民政,必須帶著為民愛民情懷抓民政、帶著創新思維抓民政、帶著責任擔當抓民政。隨著社會不斷進步,物質上的兜底保障越來越穩固,我們要進一步關注群眾生活里、精神上的需求,更精更細體民心、察民意、量民情,不斷解決新問題、提出新方法、干出新成績,給全社會交出一份滿意的民生答卷。因此,必須以更高標準推進民生保障與服務,從講政治的高度、履職盡責的角度,全力解民憂、惠民生、聚民心,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增進民生福祉 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記者:黨的二十大提出,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武陵區在加快補齊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難題、兜牢民生底線上出了哪些實招硬招?
尋健:民有所呼,政有所應;民有所求,政有所為。民政工作是民生保障的安全閥,關系基層和諧穩定。近年來,武陵區注重政策更加全面立體,措施更加精準務實,將一項項民生民政政策落實落細,回應了群眾殷切期盼。
一是高水平夯實民生兜底保障。深入推進服務類社會救助改革創新,不斷健全分層分類綜合救助體系,全力推進社會救助精準化、高效化和制度化,持續優化簡化審批程序,穩妥推進部分社會保障“全程網辦”“全省通辦”“跨省通辦”,科學推動各類民生保障實現“應增必增”,全力提升武陵救助“快易助”效能。二是高品質提升普惠養老服務。出臺《武陵區促進養老服務業健康發展實施意見》,系統布局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日間照料中心、老年之家、長者食堂等設施,推進智慧養老服務綜合應用,完善“15分鐘養老生活圈”。今年將全面完成“六位”惠民實事、“十大”社會民生項目,新增養老床位2200張、適老化改造650戶、完成居家養老上門服務1300人次。三是高效能深化基層社會治理。積極推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建設,持續升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云平臺,全面推行“鄉街吹哨、部門報到”機制和“網格化+”基層治理模式,持續深化“武陵紅志愿之城”建設,培育社會組織365家、志愿者6萬多人。武陵區已連續16年被評為“全省平安區縣”,連續3屆獲評“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區縣”,榮獲平安中國建設領域最高獎——長安杯;2022年作為全省唯一區縣獲評“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區”。
堅持人民至上 助力城市品牌塑造
記者: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下一步,武陵區將從哪些方面入手,將發展成果體現到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中,不斷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尋健:民生穩,民心就穩,社會就穩。武陵區將持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決把“人民至上”理念貫穿工作全過程,永葆為民之心、善謀富民之策、辦好利民之事,用心用情、精準精細,推進民生領域政策創新、制度創新、方法創新、模式創新,全力打好重點民生保障仗,不斷滿足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
一是以更高質量做實民生保障。緊緊圍繞增進民生福祉、促進共同富裕,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加大社會救助改革攻堅力度,辦好重點民生實事,消除救助服務盲區,發展“物質+服務”救助模式,讓困難群眾感受到黨的溫暖以及全社會的關愛。二是以更高質量做細社會治理。緊緊圍繞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推動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化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建設,加快構建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體系。大力發展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全面推進“武陵紅志愿之城”建設,加快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基層社會治理共同體。三是以更高質量做好社會服務。緊緊圍繞群眾所需所盼,深入推進智慧民政平臺建設和民生領域項目建設,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身邊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聚焦“一老一小”等重點群體,加快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以及托育服務體系,著力創建示范性老年友好型城市和兒童友好型城市。
要以更高質量做優城市品牌。緊緊圍繞民生改善,不斷延伸愛的時間維度,拓展愛的精神內涵,持續打造“救”在身邊、“情”暖夕陽、“惠”民共享、“善”行公益、“智”在生活五大服務品牌,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