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安 娜
家住北京市石景山區金頂街街道金頂街三區社區的孫先生,是一位85歲高齡的獨居老人。最近這半年,老人發現在社區里生活越來越舒心、便利了。遇到困難時,有“物業管家”上門提供服務和幫助;不想做飯時,到樓下的“社區食堂”就能吃到熱乎乎的飯菜;超市、理發店、快遞驛站等生活業態一個接一個地完善,“一刻鐘便民服務圈”讓“家門口的幸福養老”觸手可及……
孫先生感受到的這些可喜變化,得益于石景山區開展的“物業服務+養老服務”試點工作。2022年以來,該區積極推動和支持物業服務企業延伸開展居家養老服務,由北京首華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充分發揮其常駐社區、貼近居民、響應快速等優勢,積極探索“物業+”服務,更好地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
老人在家門口吃上了熱乎飯
緊鄰首鋼園的金頂街三區社區,居住的大部分是首鋼集團的退休職工。2018年8月,首鋼集團將非經營性資產移交后,由首華物業石景山分公司進行物業管理。
在社區西南角,有一棟占地1500平方米的物業配套用房。作為石景山區“物業服務+養老服務”的首個試點,首華物業利用自身的硬件優勢,于2022年年底將這座“小白樓”的二層改造成了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文化娛樂、心理慰藉等多種服務。“小白樓”的一層則配套建設成了“社區食堂”,由首華物業獨立運營,每天可為居民特別是老年人提供早餐、午餐兩頓餐食。
別看只是一個便民“小”食堂,卻解決了周邊老年人的用餐“大”難題。7月24日,臨近中午11時,食堂內飄出了濃濃的飯菜香味,周邊的老年居民陸續前來。很快,50個座位就坐滿了。在這些老人當中,有的是經鄰居介紹后首次過來嘗試的,但更多的是在食堂多次用餐的老客戶。
67歲的闞先生和64歲的王女士都已退休在家,倆人身體不好,孩子們也不在身邊,一日三餐成了他們經常犯愁的事兒。今年5月開始,倆人決定在社區食堂用餐,這一吃就是兩個多月。“中午,我倆買一份25元的兩葷兩素套餐就夠了,米飯和湯免費續,不僅便宜而且很方便,在這里用餐已經成為了我們的習慣。”王女士說。
當天的菜品非常豐富。據社區食堂的工作人員介紹:“每天來就餐的人數在150人左右。為了讓老人吃得健康、吃得安心,我們的肉類、蔬菜等食材,都是每天凌晨由專門的配送公司送來的,工作人員也都經過了嚴格的安全和衛生等培訓考核。根據老人口味喜好和營養需求,我們每周制訂不同的菜譜,保證每天的菜品不重樣。食堂共有6種葷素搭配組合套餐,每份價格18元至25元不等,用餐選擇的靈活性很大。老人可以使用養老助殘卡,基本養老服務對象每人每餐能獲得5元的就餐補貼。”
首華物業石景山分公司黨支部書記郭慶濤說:“開設社區食堂的目的是讓老人能在家門口吃上一口熱乎飯。”
“物業管家”有了一個新身份
物業服務和養老服務相融合,最大的優勢就是距離近、人員熟、硬件足,可以讓基層的養老力量更加充實。這一點,在石景山區“物業服務+養老服務”試點得到了印證。
今年57歲的梁淑清,是首華物業的一名“物業管家”,從事這項工作已有13年。在金頂街三區社區,梁淑清負責三座高層塔樓的日常服務,到社區的公共區域走訪巡邏是她的日常工作。2022年年底,梁淑清又有了一個新身份——“養老管家”,主要負責為社區7戶基本養老服務對象提供巡視探訪、助潔助行等居家養老服務。“我所服務的老人當中,有獨居老人、殘疾老人,還有高齡老人,他們的身體情況都不是太好。每周我都會到這些老人家中,了解他們的身體情況、精神狀況及相關需求,提供簡單的居家照護、衛生清潔、代開藥品等服務,陪他們說說話,讓他們不孤單,用更樂觀的心態對待生活。”梁淑清說。
據郭慶濤介紹,為了更好地給轄區老年人提供服務,首華物業還建立了由“物業管家”、物業員工和低齡老年人等組成的為老志愿服務隊,針對老人生活中遇到的搬舉重物、打掃屋子、更換水龍頭或燈泡等難題,提供“搬”“掃”“換”三項服務。為此,特地開發了“雙暖為老”小程序,頁面內用超大號字體簡潔地標注著“搬”“掃”“換”三大類服務,老人只需在頁面內進行簡單操作,就可聯系到物業得到相應幫助。“今后,我們還將繼續拓展為老服務內容,逐步完善救、問、陪、訂、買、送等功能。”郭慶濤說。
為進一步提升養老服務隊伍專業性,首華物業定期組織開展崗前培訓、技能實訓等,為養老服務人員解讀養老政策,分析養老行業趨勢,培訓康養知識、養老護理專業技能和小程序老人端使用方法等,并開發在線學習、測試、考核程序,及時檢驗學習成果。
“一刻鐘便民服務圈”觸手可及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理發店的“門檻”越來越高。對于老年人來說,找個合適的理發店成為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金頂街三區社區開展“物業服務+養老服務”試點后,這個問題迎刃而解了。
在社區養老服務驛站附近,首華物業將一間閑置用房改造成了便民理發室。記者在理發室內看到,這個房間雖然只有七八平方米,但理發工具和設施等一應俱全,老人理發只需要花10元錢。理發室負責人王師傅告訴記者,社區的基本養老服務對象還能享受免費的上門理發服務。今年70歲的劉女士患有運動神經炎,平時行動十分不便。王師傅每月都會帶上理發工具到劉女士家,幫她理發、陪她聊天。看著自己干凈清爽的發型,劉女士贊不絕口。
據郭慶濤介紹,首華物業在金頂街三區社區建成運營養老服務驛站的同時,不斷完善社區理發店、超市等服務業態,把更多的便利帶到老人的身邊、床邊、周邊。首華物業還以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為陣地,引入周邊醫療服務、健康管理服務、法律咨詢服務、金融服務等社會力量開展公益活動,為老人提供多元化服務。
7月24日,在金頂街三區社區垃圾回收驛站,今年65歲的張女士抱著一大摞紙盒子走進屋。物業工作人員趙軍將東西稱重后,在系統中記錄“2.35公斤、141積分”。“以前我們有紙盒、塑料等廢舊物品時,需要走很遠才能找到廢品回收站。現在可方便了,下樓遛彎的空兒就把廢品處理了。”張女士笑著說,“不同種類和重量的廢品能兌換相應的積分,積分可以兌換米、面、紙、清潔劑等物品。大家的環保意識也增強了,一舉多得。”
“石景山區在金頂街街道開展‘物業服務+養老服務’試點以來,切實增加了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有效供給,更好地滿足了廣大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下一步,我們將通過考察試點的實際運營情況,不斷完善服務體系、優化服務內容,著力破解高齡、空巢、獨居、失能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長期照護難題。”石景山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