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聲聲蟬鳴。為了讓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度過一個安全、快樂、有意義的假期,各地民政部門正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暑期活動,引導孩子們在科學實驗中探尋世界的奧秘、在體育比賽中挑戰自我、在繪畫閱讀中陶冶情操、在紅色文化中堅定理想信念……今日,本報推出特別策劃,將鏡頭聚焦在民政關懷下孩子們的繽紛暑假,全方位展現黨和政府對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關心關愛。——編 者
一起牽手向未來
本報記者 王 銘 通訊員 陳 旭
七月的湘北,綠樹成蔭,蟬鳴聒耳。來自湖南省常德市的30名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齊聚市社會救助事務中心,開啟了今年的夏令營生活。在這個主題為“少年兒童心向黨 關愛守護伴成長”的活動中,孩子們不僅能重溫革命歷史、領略非遺魅力,還能學習安全知識、體驗科普樂趣。常德市社會救助事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開設更加精彩多元的夏令營課堂,旨在進一步加強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的成長陪伴和心理關愛,提升孩子們適應和融入社會的能力,做到思想有引領、安全有保障、情感有呵護。
在常德市博物館,孩子們聆聽講解員講述歷史變遷,學習了革命先輩在艱苦歲月里的英雄事跡。“今天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我一定會倍加珍惜。我們成長在新時代,更要汲取先輩榜樣的精神力量,從現在起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后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困境兒童晨晨說。
“常德絲弦有鮮明的地方特色,藝術價值高。我們要更好地傳承非遺文化,弘揚中華文明。”常德絲弦傳承人吳蘭在課堂上傳授了實用的表演技巧——如何手持碟筷邊打節拍邊演唱、如何發出自然流暢的語音語調……孩子們很快融入到學習打碟技藝的練習和互動中,沉浸式地感受到了絲弦的魅力。花鼓戲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杜美霜不僅講述了花鼓戲的唱腔、表演技巧、登臺裝束和道具等知識,還現場教孩子們學習走路、揮袖等基本動作。唱腔婉轉、舞姿飄逸,在孩子們的心里播下了一顆藝術的種子。
暑期安全“不放假”,夏令營的防溺水安全教育課堂直接搬進了游泳館里。專業游泳救援教練從游泳和施救的經驗出發,對如何避免溺水事故發生、遇到溺水事件怎么辦、如何正確施救等內容,進行了詳細講解和現場問答,并在互動中引導孩子們學習游泳安全知識,掌握必要的水中自救技能。
航模科普課堂上,老師又帶著孩子們一起奔向“星辰大海”。9歲的茂茂父母離異,由市社會救助事務中心臨時監護。“翼臺前沿距離機身桿前端約10厘米,皮筋兩端打結連接……”茂茂一邊復述著老師所教的制作流程,一邊認真地操作著。不一會兒,一架“輕騎士飛機”便在手中“誕生”了。
“1、2、3,一起飛!”隨著老師一聲令下,30架“輕騎士飛機”翱翔在常德市濱湖公園上空。“我以后要造一架真的飛機,飛到媽媽那里去找她。”茂茂期待地說。
我和夏天有個約會
本報記者 劉靜靜
7月12日,清晨微雨。河北省唐山市救助管理站(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組織開展了為期6天的“我和夏天有個約會”夏令營活動。唐山市民政系統“愛心代理爸媽”結對幫扶的20名孩子與“爸爸媽媽”們一起快樂入營,共赴一場溫暖有趣的夏日約會。
“來,孩子們,我們的目的地到了。”邁著輕快的步伐,20名孩子依次走下大巴車。
人群中的一對姐妹引起了工作人員的注意。“剛來時,姐妹倆穿著不合身的舊衣服,工作人員給她倆換上了新衣服和鞋襪。”唐山市救助管理站(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站長劉亞明告訴記者,姐姐高欣今年13歲,妹妹高茹今年10歲。姐妹倆的父親是聾啞人,母親是智力障礙,奶奶癱瘓在床,平時由爺爺照顧,家庭經濟比較困難。但她們很活潑,東看看西望望,嘰嘰喳喳說個不停,有對新朋友的好奇,更有對未來幾天生活的期許。
“立正,稍息。”一聲令下,軍訓正式開始。在教官的指揮下,孩子們整齊列隊,唱紅歌、練站姿……簡短的軍訓很快結束。為了幫助孩子們更好地熟悉彼此、融入環境,工作人員帶領孩子們玩起了破冰游戲。在數字抱團游戲中,孩子們聽從主持人的指令隨機抱在一起……歡聲笑語中,大家漸漸熟悉起來。
“今天是夏令營的第二天,我們將去看皮影戲……”“今天是夏令營的第四天,我們將前往攀巖基地……”隨著每天任務卡的下發,活動也在有序進行。孩子們在電影《長安三萬里》中感受李白的詩意人生、在科技館里探尋技術文明、在皮影戲中體驗光與影的魅力、在動物園里觀看可愛的動物、在籃球課上享受肆意奔跑的快樂、在攀巖基地鍛煉毅力與耐力……“老師,我從沒坐過這樣的電梯。”“活動好好玩啊!”孩子們激動地分享著自己這幾天的見聞。
“孩子們,還記得你們之前寫下的心愿嗎?今天我們就幫大家完成……”在夏令營結束前夕的聯歡會上,工作人員把貼滿心愿卡的展板擺上臺,一邊讀心愿卡,一邊為孩子們發放心愿禮物。13歲的男孩竇東開心地跑上臺如愿領到了他之前想要的手持小風扇。“這孩子讓我印象很深,也讓我很心疼。”劉亞明回憶道,竇東的父親去世,母親智力障礙,平時都是他來照顧母親。在劉亞明眼里,這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既懂事又有些小調皮。
歡聚的時光過得飛快,聯歡會迎來了尾聲。“來,孩子們,我們一起切蛋糕啦!”吹完蠟燭,吃著蛋糕,現場的氣氛變得有些微妙。今年上初一的男孩李飛躲在角落里小聲哭泣:“我舍不得大家。”看到這一幕,工作人員趕忙過去安慰直到他開心起來。“李飛的父母離異,母親改嫁,平時和成年的哥哥生活在一起。”劉亞明說,“這是一個特別陽光的小伙兒,那天他一直問我們下次有類似的活動能不能再帶上他。”
工作人員還給每個孩子準備了一個專屬相冊。“雖然相處是短暫的,但我相信這幾天的陪伴讓孩子們增長了見識,也會給他們留下美好的回憶。”劉亞明說,“希望孩子們都能身心健康地成長。我們的工作人員與心理學志愿者共同組成了心理服務小組,依據心理測試結果為孩子們建立了個性化檔案,為后期‘愛心代理爸媽’有針對性地幫扶提供專業指導。”
繽紛生活 歡樂不停
張 震 張金生
“今天我要給大家變一個魔術,名字叫‘會變顏色的水’,讓我們一起見證奇跡吧!”7月24日,在吉林省梅河口市紅梅鎮隱賢村“兒童之家”組織開展的“走進科學”活動中,兒童主任拿著兩個杯子神秘地說。在孩子們半信半疑的目光中,兒童主任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實驗。“哇!好神奇呀!水竟然真的變顏色啦!”孩子們開心得直拍手。
在既興奮又好奇的驚嘆聲中,兒童主任又帶著孩子們做了其他科學實驗。未知的領域,一切都是那么奇妙,參加活動的孩子們化身一個個小科學家,提出問題、進行調查、觀察實驗、歸納總結……這些神奇有趣的實驗,培養了孩子們的科學素養,提高了他們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
為了豐富暑期生活,梅河口市民政局聯合社會組織、兒童督導員、兒童主任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孩子們愉悅身心、增長見識。
在暑期安全教育課堂上,兒童主任用通俗易懂、貼近生活的語言向孩子們講解防溺水、防自然災害、防意外傷害、防性侵、防拐賣等安全知識,教育引導孩子們學會自我保護。在書畫研學營里,孩子們通過書畫課堂、田園寫生、夕陽攝影等藝術活動和各類益智游戲,體驗藝術魅力,培養興趣愛好。構圖、取景、按下快門……夕陽西下,孩子們儼然成為一個個小小的藝術家,用鏡頭記錄下大自然的美好。
縱享夏日 樂在其中
商曉磊
“是先烈們付出了鮮血和生命,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在參觀老牛坡紅色教育基地時,13歲的小軍激動地說。出生在內蒙古自治區清水河縣一個小村子的他,以前從來沒有走出過村子,這次借助參加夏令營的機會來到先輩們生活過的地方,深入了解歷史文化,這讓他感到意義非凡。
連日來,呼和浩特市民政局、市未成年人保護中心聯合各旗縣區民政局及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開展“未愛守護 相伴成長”困境兒童假期守護行動之暑期夏令營系列活動。夏令營走進了烏蘭夫紀念館、內蒙古博物院、呼和浩特博物館等10余個文博單位,孩子們通過觀看館藏珍貴文物、歷史照片、文字資料等,追尋紅色印記,沉浸式地感受革命先烈的家國情懷和英雄事跡。
“我們國家的科技真是太棒了!”“原來奶粉是這樣做成的啊!”“豬還有這么多不同情緒的叫聲呢!”……為了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夏令營組織大家到內蒙古科技館、伊利工廠等12家科技體驗場館和企業參觀,在科技互動展示中直觀感受晝夜交替、日食月食變化的原理,在工廠車間近距離了解牛奶、燕麥、豬肉的生產制作過程……每到一處,孩子們都不自覺地發出由衷的贊嘆。
“這幾天真是太開心了!”小美和工作人員分享著自己的喜悅。母親離家出走、父親身患殘疾,從小與爺爺一起生活的她聽話懂事,經常幫著爺爺做家務。在這幾天的夏令營活動中,小美結交了不少同齡朋友,并學習到了很多新知識和技能。“真是不虛此行啊。”小美開心地說。
為進一步提升孩子的安全意識、自護能力、動手能力等各方面素質,夏令營還安排了軍事體驗日、消防體驗日、跆拳道學習、野炊露營、趣味運動會、手工制作課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孩子們更加貼近自然、靠近生活、充實自我。
孩子們有了好“趣”處
李 丹 唐明平
“孩子們,現在我們來學習畫畫。”7月25日上午,在四川省儀隴縣育才中學一間教室內,40名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在大學生志愿者的指導下,興高采烈地在繪畫本上作畫……“姐姐,你看我畫的小紅花。”“這是我畫的藍色飛機。”“我畫的小兔子,可愛嗎?”課堂上,孩子們格外活躍,歡聲笑語不斷。
為解決暑期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看護難題,儀隴縣民政局聯合團縣委、關工委組織開設了“老少同聲頌黨恩、攜手奮進新征程”青少年夏令營暑期托管班,招募大學生和愛心教師志愿者,為全縣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提供公益看護、興趣培養、科學教育等服務。
托管班不僅解決了假期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看護難題,還保證了孩子們的暑假安全,贏得了一致稱贊。
“在這里我和很多小伙伴一起學習、玩耍,學到了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老師還給我們講如何防溺水等安全知識,告訴我們不能單獨去河邊玩耍,很危險。”困境兒童饒銘說道。
李佳今年上小學四年級,家里比較困難。她說,在托管班上,大學生志愿者分享了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勵志故事,讓她更加明白了學習的重要性。
據了解,此次夏令營于7月16日開營,為期20天,活動內容包括養成習慣教育、興趣課堂和體驗活動三大部分共20多項,孩子們可以學習禮儀、舞蹈、繪畫、朗誦、手工剪紙、安全知識、紅色研學等內容。志愿者還會根據孩子們的實際情況以及意愿,為他們輔導功課。
“暑假往往是農忙時節,往年,我們一邊忙農活、一邊照顧孫輩,精力顧不上,效果也不好。”金城鎮大橋村村民張蓉感慨地說,“今年的活動既讓娃娃學到了知識、感受到了快樂,也幫家長們減輕了負擔。”
“這個夏令營托管班辦得太好了,我們老兩口都70多歲了,又都有病,照顧孩子太難了。今年都解決了,孩子在托管班有人管了,我們省心多了!”金城鎮奎星社區居民李金稱贊道。
“對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來說,夏令營是暑期清涼、安全、快樂的好去處。”儀隴縣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選擇了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比較集中的地區開設托管班,受益兒童達110多人。通過多途徑向社會招募志愿者,由有情懷的‘五老’、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各領域專業志愿者、熟悉當地情況的青年網格員組成師資隊伍,由專業社會組織統籌管理,通過趣味的課程豐富孩子們的暑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