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偉濤
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充分發揮自然生態、醫療保健、文化旅游、農業產業、交通區位等資源優勢,聚焦康養產業發展的重點任務、重大工程、重大項目,深入創建全國養老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全國“醫養結合”試點城市等,推動全市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截至2022年年底,全市養老機構170家,養老機構床位數達3.3萬張,其中醫養結合機構達60家。2022年,全市實施康養產業項目192個,總投資3490.66億元,累計完成投資496.39億元。
構建多元發展格局,提升養老承載能力
在康養產業建設中,南寧市注重多元發展,通過構建市、縣、街(鎮)和村(居)四級養老服務設施布局,不斷提升養老服務能力。
打造市級示范。南寧市推動在中心城區“東南西北中”各布局一個集養老院、醫院、老年人活動中心于一體的市級示范性養老機構,并打造5個市示范性綜合養老服務中心。
突出縣級統籌。近年來,南寧市累計投入11億元,推進15個縣(市、區)、開發區各新建一所具備專業失能照護、統籌縣域資源功能,擁有300—500張床位的公辦示范性養老機構。
推進街(鎮)綜合。南寧市推動在各個街(鎮)建設具備全托、日托、上門服務、供需對接、資源統籌等功能的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建設覆蓋全市30%鄉鎮的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
落實社區配套。南寧市出臺規定,要求新建住宅小區按每百戶不少于30平方米的標準配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用房,且單處不少于300平方米,同時對未配套老舊社區按每百戶不少于15平方米的標準逐一制訂整改方案并抓好落實。
強化優勢產業聯動,豐富康養服務內容
推動“康養+”融合發展。南寧市圍繞“養、游、動、醫、療、食、造”的康養產業鏈,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為抓手,打造國家級、自治區級森林康養旅游系列基地16個。打造了首個攀巖主題特色體育旅游小鎮(馬山攀巖特色體育小鎮),培育會展城·體育匯、東盟·李寧中心等一批健康運動休閑集聚區和基地。依托農業產業資源優勢,培育橫州茉莉花(茶)、上林大米等一批綠色健康食品,認定“三品一標”產品192個。依托經開區生物醫藥和智能制造產業、廣西—東盟經開區食品加工和服飾用品產業,探索建設老年用品、食品產業園區。
不斷提高醫養結合服務能力。2020年—2022年,南寧市連續三年將社區醫養結合服務中心建設項目納入南寧市為民辦實事工程,建設了21個集社區養老、康復理療、醫療護理、休閑娛樂等功能于一體的社區醫養結合服務機構,全市238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務,不斷滿足老年人在家、就近健康養老的愿望。
開展長者食堂服務試點。近年來,南寧市先后投入財政資金500多萬元,通過自建廚房、單位食堂專區(窗)、集體用餐配送、餐飲企業參與助餐配餐等模式設立長者食堂50家,為做飯難的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務,豐富老年人健康食譜。2022年8月以來,已累計為老年人提供用餐服務130多萬人次。
不斷擴大“長護險”覆蓋面。南寧市出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實施意見,從2021年3月1日起實施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全市77家機構被納入長護險定點機構,其中21家機構提供居家上門護理服務,1.1萬人按規定享受長護險待遇。
加強監管培育 保障康養產業健康發展
提升康養產業的規范性。南寧市成立了養老服務行業協會,充分發揮行業自律作用,連續6年在全市開展養老機構等級評定,先后評定66家養老機構等(星)級,落實《養老機構服務安全基本規范》強制性標準,促進養老機構規范運行。
提升康養產業的專業性。南寧市通過支持廣西醫科大學、廣西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南寧職業技術學院等在南寧的高校設立康養服務相關專業,培育開展養老服務職業技能培訓的民辦職業培訓機構23家。落實養老護理人員補貼機制,對從業養老護理員給予一次性從業獎勵,每月給予崗位津貼。
提升康養產業的開放性。圍繞國家賦予南寧“建設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國際化大都市”和“建設中國—東盟跨境產業融合發展合作區”的新定位新使命,規劃建設中國—東盟銀發經濟產業園(中國—東盟健康長壽產業園)和中國—東盟養老服務交易中心等一批重大項目,持續深化與東盟國家的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