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丁中平
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對于推動全黨更加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更加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重慶市民政局黨組把開展主題教育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抓緊抓實抓好,牢牢把握“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要求,堅持把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檢視整改等貫通起來,有機融合、一體推進。
堅持以思想偉力引領事業發展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是實踐的指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經過實踐檢驗、富有實踐偉力的強大思想武器。這次主題教育把“學思想”擺在總要求的首位,就是要通過加強學習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進一步加深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解把握,從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切實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重慶市民政局系統通過領導帶學、個人自學、支部共學、分層研學“四學聯動”,實現了理論學習全覆蓋。廣大黨員干部深刻地領悟到,要推進民政領域主題教育走深走實,必須不斷深化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理解領悟和系統運用,進一步把握民政工作的政治性,充分認識到民政工作深刻體現了黨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使命,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工作;進一步把握民政工作的人民性,堅持人民至上,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進一步把握民政工作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中的定位和作用,有力服務中心大局;進一步把握民政工作的著力點和工作方法,強化問題導向、底線思維和系統觀念;進一步把握民政工作的職責,不斷提升履職能力;進一步把握民政工作的引領保障和發展動力,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堅持守正創新,鞏固拓展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良好的干事創業環境。
堅持以黨性鍛煉鑄牢對黨忠誠
黨性教育是共產黨人修身養性的必修課,也是共產黨人的“心學”。這次主題教育把“強黨性”作為總要求之一,就是要教育引導黨員干部進一步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把黨鍛造成一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堅硬鋼鐵。
鑄牢對黨忠誠。對黨忠誠是共產黨人首要的政治品質。必須加強黨對民政工作的全面領導,深刻把握“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切實把黨的領導落實到民政事業發展的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進一步健全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閉環式督促落實機制,努力在職能配置上更加科學合理、在體制機制上更加完備完善、在運行管理上更加高效便民,為推動全市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站穩人民立場。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做好民政工作,就是堅持人民立場、增進民生福祉,就是為夯實黨的執政根基添磚加瓦。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重慶市民政局系統全力打造新時代“紅巖先鋒”變革型組織,全面開展“一支部一特色、一單位一品牌”創建活動,結合實際全力塑造“為老先鋒”“護童先鋒”“救助先鋒”等黨建子品牌,初步形成民政系統黨建“品牌集群”,局系統黨組織領導力、組織力、執行力實現躍升。
堅持以調查研究推動解決問題
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只有練好調查研究這項基本功,才能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破解發展難題,確保民政事業發展行穩致遠。
堅持以調研開局。調查研究要注重實效,使調研的過程成為加深對黨的創新理論領悟的過程,成為保持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過程,成為推動事業發展的過程。重慶市民政局將調研“準星”對準高質量發展“靶心”,從社會救助、養老服務、兒童福利、殯葬便民等13個“小切口”,選定16個重點調研課題,由局班子成員牽頭,堅持常態化調研和日常工作相結合,綜合運用座談訪談、隨機走訪、問卷調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詳細了解掌握民政重點領域相關情況。截至目前,局系統開展調研260余次,形成調研報告73篇,轉化為政策文件23項、工作項目9項、推廣案例7項、政策措施20項。
堅持向問題開刀。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重慶市民政局系統牢固樹立導向思維,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相統一,在分析研究上做到定性和定量相結合、宏觀和微觀相結合、靜態和動態相結合,聚焦解決體制性障礙、機制性梗阻和政策性創新方面問題,建立健全跨層級、跨區域、跨業務共商機制,確保把問題研究透徹、把措施提準提實。把“當下改”與“長久立”結合起來,既對癥下藥、動真碰硬,又舉一反三、建章立制,形成“調研—決策—落實”的工作閉環。截至目前,局系統累計梳理問題126個,細化整改措施207項。
堅持以新功實績答好民生答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這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以強化理論學習指導發展實踐,以深化調查研究推動解決發展難題,把學習和調研落實到完成黨的二十大部署的各項任務中去,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成效檢驗主題教育成果。聚焦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要把“以學促干”“建新功”貫穿主題教育始終,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推動教育和實踐兩手抓、兩促進,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學思想、見行動,將主題教育中煥發出來的學習、工作熱情轉化為奮力推進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重慶市民政局系統推動主題教育與民生實事互融共進,持續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實施川渝合作行動,緊扣“打造區域民政協作的高水平樣板”,把川渝民政合作作為局黨組“一號工程”,制發合作重點任務清單,持續深化“川渝通辦”事項,養老服務、兒童福利、婚姻登記等領域便民服務更加便捷。
實施精準保障行動,緊扣兜住底、兜準底、兜好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動態監測低收入人口生活狀況;全力推進“渝救助”信息平臺建設,繼續實施主動發現、先行救助、標準調整“三大機制”;探索打造救助服務綜合體,深化拓展“物質+服務”救助方式;打造“渝康家園”康復服務品牌,全面開展“扶殘助困一件事一次辦”,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得到更好保障。
實施治理強基行動,緊扣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基層治理共同體,制定村(社區)組織“四清單一目錄”,深化村級組織減負增效;深化社會工作三級服務體系建設,加強志愿者隊伍建設;引導動員社會組織助力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新推進社區治理,推進清廉村居建設,“三治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更加健全。
實施渝悅養老行動,緊扣老有所養,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制定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意見;推進公建民營,深化“中心帶站”,加快建設家庭養老床位;建立困難老人精準服務主動響應機制,推動特殊困難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引導社區探訪關愛空巢、留守、失能等特殊困難老年人;開展老年食堂建設試點,并逐年擴大覆蓋面,老年人多層次、高質量養老服務需求得到更好滿足。
實施渝童守護行動,緊扣“讓孩子們成長得更好”,完善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制度,提高關愛服務質量;開展兒童福利機構精準化管理、精細化服務質量提升年行動,建立“三查三訪”發現識別機制;穩步推進“渝童守護”信息化建設,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福利保障體系更加多元。
實施地名鄉愁行動,緊扣“地名中有文化、有歷史,要注重文化傳承”,建立健全地名管理服務機制,出臺標準地名命名更名規范、地名命名更名辦事指南等配套制度;完成鄉村地名“點亮美麗家園”試點活動;深化平安邊界創建,城鄉地名文化資源得到更好保護。
實施善滿山城行動,緊扣更好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依法開展慈善組織年報、基金會年檢工作;積極推進社區慈善,推動專業化、規范化社工服務向基層延伸;細化推進慈善事業發展的政策措施,著力將區縣慈善會培育成樞紐型慈善組織,公益慈善力量更加壯大。
實施逝有所安行動,緊扣滿足群眾基本殯葬需求,持續深化殯葬改革,出臺殯葬便民利民惠民十項措施,加大公益性公墓、殯儀館等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研究制定深化殯葬改革服務管理行動方案,推動殯葬領域移風易俗,逐步提高火化率;強化部門協同,加強對殯葬“一條龍”服務的規范管理,殯葬服務能力水平得到更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