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進入8月,不少高校畢業生早已找到心儀的工作并順利入職。在上千萬名高校畢業生中,婚慶相關專業的畢業生表現不俗,就業率靠前。
近日,本報記者采訪三所高校婚慶服務與管理專業的畢業生,聽他們講述自己的求學、就業故事,展現他們為婚慶行業注入的新活力。
進入“幸福產業”收獲感動與滿足
本報記者 翟 倩
6月以來,每天上午9點半上班,下班沒有準點兒,已經成為劉鳳的工作常態。
劉鳳畢業于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婚慶服務與管理專業,今年21歲。走出校門后,她便心懷憧憬,選擇在廣東省廣州市開啟了自己的婚慶服務生涯,雖然有些累但日子很充實。
說起當初為何選擇婚慶專業,劉鳳有些小興奮:“看到招生簡章后,我第一眼就對這個專業產生了興趣。可能因為是女孩子,有些浪漫情懷,所以覺得將來如果從事這個行業,應該很有意思。”與劉鳳一樣對這個行業充滿希冀的,還有她的同學楊博文,選擇這個專業的理由是:“我覺得,為新人策劃一場溫馨浪漫的婚禮,能收獲到滿足感和幸福感。”
雖說婚慶是個“幸福產業”,但實際上,只有真正進入這個領域,才能體會到專業的厚重感。
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婚慶服務與管理專業帶頭人賈麗彬告訴記者,目前,該專業開設的課程包括四大板塊:營銷推廣、設計策劃、統籌執行、職業素養。課程也沒有想象得那么浪漫,包括婚禮服務產品營銷、網絡與新媒體、婚禮平面設計、婚禮效果圖呈現、婚禮統籌與婚禮執行、婚禮花藝、婚禮主持、婚禮攝影攝像等,甚至還有婚俗禮儀文化方面的內容。
“學習這個專業后,才發現之前想得簡單了。”楊博文說,“有些課程是從沒想過的,比如婚俗民俗課,介紹了中國婚禮儀式的歷史、婚姻俗制的演變,這些內容能夠幫助我們了解這個行業,增加專業底蘊。”
對他的說法,劉鳳也深以為然:“除了專業課,還有很多計算機課,像PS、AI、電腦手繪等,學好了不僅能做婚禮策劃,在選擇其他行業時也有一定的競爭力。”
“從我們這個專業畢業的學生,大多從事婚禮策劃、婚禮管家、禮堂銷售、婚禮化妝、婚禮攝影攝像等崗位,學生的就業率在98%以上。”賈麗彬對這些相處了三年的孩子們很是自信,“為了更好地推動學生就業,我們學校長期與行業企業保持密切聯系、良性互動,目前簽訂校企合作單位十余家。在最后一年的實習過程中,我們也會鼓勵和帶領學生參加創新創業比賽,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賈媽可好了,無論是學習、生活還是工作上,都給予我們很多幫助。頭幾天還在QQ群里給我們推薦工作呢。”在劉鳳等學生的口中,賈麗彬就是“賈媽”。
有老師的認真教學、精心指導,劉鳳和楊博文在今年都順利找到了工作。
劉鳳目前在廣州雅芝蘭婚禮策劃有限公司做策劃助理。“只要有客戶前來洽談,我們就得接待。雖然公司規定晚6點下班,但干到晚上八九點是常事,一旦有搭建的急活,通宵也有可能。”劉鳳說。
楊博文在云南昆明艾慕汀婚禮策劃公司任職婚禮策劃師,兩人雖然職位不同、地點不同,但剛進職場,面臨的困難卻有不少相通之處。
“我們學習的專業很對口,但缺少實操。剛進入婚慶行業時還得從基礎做起。”楊博文說,“比如,場景搭建時,怎樣保證安全、吊頂如何固定、圖紙效果如何體現,都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當你將所有流程都了然于心后,設計出來的圖紙才更有針對性,效果也才能得到最佳呈現。”
在采訪中,劉鳳也表達了同樣的想法:“目前,我做的是策劃助理,所有跟婚禮相關的內容都需要統籌進度,比如服裝、婚品、請柬、酒店、搭建、跟場等等,很繁雜,但要想成為優秀的策劃師,這些細致的工作必須要懂。”
“我跟的第一場婚禮,就在播放MV的時候放錯了,當時超級尷尬,不停地跟新人道歉。還有深圳婚博會,我買的地毯短了50米,被帶我的老師狠狠罵了一通……”劉鳳說,“幾次經驗教訓,讓我認識到,這可能是別人人生中唯一的婚禮,一定不能讓新郎新娘留下遺憾。”
楊博文對自己策劃的第一場婚禮記憶猶新。
去年8月底,楊博文在浙江省杭州米迪婚禮策劃公司實習,謀得了婚禮執行的職位。經過2個月左右的磨煉,順利進入策劃部成為一名婚禮策劃師。“杭州蕭山的大棚婚禮是我策劃的第一場婚禮。”
由于預算有限,楊博文與新郎、新娘溝通后,設計了現代簡約風場景。舞臺主色調為暗紅和白色相間,周圍布置了色調一致的鮮花,吊頂采用水晶材質,凸顯浪漫。“用水晶裝飾婚禮最容易出效果,跟實物也最相匹配,呈現出來的效果特別好,當事人也很滿意,向我一個勁兒地表示感謝。”楊博文說。
做婚慶行業,感動常有,尤其是在為新人舉辦一場典雅不失隆重、簡約不失浪漫的婚禮之后。
工作時間雖然不長,但劉鳳和楊博文都對未來有自己的規劃。
劉鳳希望自己在今年年底時正式成為婚禮策劃師。楊博文則想以獨立策劃師的標準要求自己:“目前,我還不太熟悉云南的婚慶市場,做設計時還需要有經驗的策劃師幫忙。我想盡快成長起來,在這個行業發光發熱。”他有信心成為行業翹楚。
作為過來人,劉鳳和楊博文也想給學弟學妹一些忠告:“好好學習,不要睡懶覺,不要逃課。婚慶行業門檻低、競爭壓力大,我們學習的是理論,在實操中并沒有優勢,希望學弟學妹好好利用實習期,多請教、多學習、多思考,為將來快速進入行業、找到工作打下基礎。”
給新人一個夢想中的婚禮
本報記者 趙曉明
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婚慶服務與管理專業畢業生楊佳妮(右一)和新娘合影留念。
這幾天,楊佳妮忙到飛起。8月3日14點,記者按照約定撥通楊佳妮的電話時,她剛咽下最后一口午飯。
“干我們婚慶這行,忙起來根本顧不上吃飯。只能等閑下來再快速扒拉兩口,沒個固定的飯點兒。”楊佳妮告訴記者。
楊佳妮畢業于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婚慶服務與管理專業。2020年高考后報名時,楊佳妮在互聯網上查詢了該專業的課程,涉及手繪、花藝、禮儀等,她很感興趣。但報考這個專業,引發了楊佳妮與媽媽的爭吵。
楊佳妮的媽媽在遼寧省沈陽市從事婚慶行業,覺得婚慶是挺簡單的活兒,花多少錢就能出多少效果,不值得特意花錢、花時間學專業。
楊佳妮倒是覺得,時代在變,婚俗在變,婚慶也在改變。不能用老眼光看待新婚慶。最終,她初步說服了媽媽,到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習婚慶服務與管理。在學校學習課程時,楊佳妮經常與媽媽討論,展示自己畫的設計圖,逐漸贏得了媽媽的認可。
楊佳妮告訴記者,媽媽之前做婚慶,鮮花、氣球、充氣拱門是標配。但婚慶發展到現在,水泥、石膏也可能變成婚禮材料。以前婚禮有簽到臺、舞臺就行了,現在還要有專門的吊頂;戶外婚禮還得有游樂區,婚禮的功能性、社交性逐漸放大。這也反映了當下部分年輕人的想法,即通過舉辦一場夢想中的婚禮,讓兩人的新起點更具儀式感。
據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婚慶服務與管理系副教授張平芳介紹,婚慶行業的新變化也是開設相關專業的意義所在。該專業開設于2010年,每年招生四個班,開設婚禮文化、策劃文案寫作、市場營銷、藝術設計、色彩搭配、主持技巧等課程。
大三實習時,楊佳妮的媽媽很支持她留在南方工作,楊佳妮便在諾丁山婚禮企劃杭州店找了一份婚禮顧問的工作。在她看來,從學校到就業,既要用好學到的專業知識,更要在實踐中更新知識儲備。
“你是不是在婚慶公司做司儀啊?”經常有第一次聽說這個專業的人這樣問楊佳妮。實際上,楊佳妮能夠提供的婚慶服務更周到、全面。
“新人舉辦婚禮離不開攝影、攝像、司儀、化妝,我們戲稱他們為‘四大金剛’。我們為新人挑選好的‘四大金剛’,現在有些婚禮還配備‘管家’。”楊佳妮告訴記者,“所謂的‘管家’,從新娘早上睜眼就開始服務了,各種瑣碎的事情,比如拿小發卡、整理裙擺、更換衣服、人員協調等都要跟上,有點像農村辦婚禮的‘大知客’‘總執事’,各種事兒都得想得到、辦得到。”
工作以來,楊佳妮經歷、面對、解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也收獲了新人們的認可與友誼。楊佳妮舉例說,新人大多喜歡挑良辰吉日結婚,這一扎堆,就導致攝影、攝像、司儀、化妝人員供不應求,有時候不得不到鄰近城市尋找合適的工作人員,以滿足新人的要求。
楊佳妮還記得,一對新人5月9日找到她,打算6月9日舉辦婚禮。只有短短一個月的時間籌備,楊佳妮和規劃師抓緊時間畫圖、設計,在現場協調、趕工。新娘看到現場的第一秒就說:“好漂亮,和效果圖一樣,這就是我夢想里的結婚場景。”楊佳妮覺得,這是對婚慶從業者最好的肯定。
楊佳妮覺得,婚慶顧問不是物品銷售,不能只推介物品的性能、價格,還要了解新人的成長經歷、戀愛經歷,并將這些經歷融入婚禮策劃,真正將婚禮做成新人的人生新起點。
如今,越來越多的新人開始找楊佳妮設計新中式婚禮,沒有鳳冠霞帔,而是尋找煙雨江南的詩情畫意,以藍色、淡綠色等為裝飾色調,比較清新淡雅。“新中式婚禮獲新人認可,這其實也是一種文化自信。”楊佳妮說。
據張平芳介紹,楊佳妮等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婚禮策劃、婚慶營銷、婚禮設計、婚禮主持等工作。為助力畢業生高質量就業,學院積極發動專業老師開展就業幫扶,精準訪企拓崗,向企業了解用人需求、就業政策、員工培養等關鍵信息,打通就業信息壁壘,切實解決學生就業中的難題,為學生就業保駕護航。截至8月3日,該學院2023屆婚慶服務與管理專業畢業生166人已就業165人,就業率達99.38%。
與婚慶有幸相識 與美好不期而遇
本報記者 趙曉明
“父母給我起名赟賀,就是希望我總與美好不期而遇。”8月8日晚,接受記者采訪時,張赟賀感嘆:與婚慶行業相識,總能遇到美好。
三年前,張赟賀離開老家河南省扶溝縣,來到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婚慶服務與管理專業學習。選擇這一專業,張赟賀只是單純感覺喜歡,想深入學習婚慶行業相關知識。
張赟賀的父母在扶溝縣經營一家婚慶店多年。對于兒子考入婚慶相關專業,他們曾明確反對:從事婚慶行業太累了,怕兒子吃不消。可張赟賀最終還是說服了他們:不能總窩在家里,想出去看看如今的婚慶行業什么樣。
在學校,張赟賀對老師教的攝影、攝像、設計等課程很感興趣。他深知,實踐才能出真知。學習之余,每個周末,張赟賀都和同學們去婚禮現場兼職,做現場督導、音樂DJ。
“出去兼職,實際上也是考察婚慶市場,觀摩大公司的婚慶運行機制。一天還能賺三四百元,補貼生活費。”張赟賀告訴記者,“沒課的時候,就在宿舍剪輯婚禮視頻,練練手。參加學校團委活動,攝影、攝像都不在話下。”
2022年10月,恰逢婚禮旺季,張赟賀跟學校申請提前進入專業實習,回到老家扶溝縣幫父母忙活婚禮,布置現場、攝影、攝像,啥活都干。
就在這一個月,張赟賀切實感受到了父母說的“婚慶行業的苦和累”:婚禮旺季,結婚的單子一個接一個,婚禮一場接一場。婚禮現場布置經常忙到凌晨兩三點。接著就得跟車接新娘,攝影、攝像,一忙就得到中午婚禮結束。這么連軸轉下來,張赟賀憔悴了許多。
“累是正常的。但只要扛下來幾個大活,習慣了就覺得沒那么累了。”張赟賀告訴記者,為了更好地發展,他與志同道合的五個攝影師、攝像師成立了一個小型工作室,共同接單,研究攝影攝像技巧。
成立工作室后,大家聯動,不僅接扶溝縣的單子,業務范圍也擴展到周口市、商丘市。張赟賀向記者展示了他的手機微信群,“商丘地區婚慶交流群”“許昌婚慶人”“周口婚慶燈光布場群”等幾十個群里不停蹦出各類消息,既有尋找婚慶單子的,也有發單的。在一個個微信群中,接單、發單高效對接。
為更好地記錄單量,張赟賀制作了相應的表格。從2023年接單量表格中可以看到,1月和5月是高峰期,分別接了16單和18單。即將到來的9月、10月又是小高峰,已經接到了11單、16單。預計今年總接單120單以上。
“參加每一場婚禮,都是與美好不期而遇。拍好每一場婚禮,都是一次成就。”張赟賀告訴記者,這里面既有新人的肯定,也有自己攝影、攝像水平的提升,獲得感滿滿。
在前不久的一場婚禮過后,新郎在工作人員微信群里為張赟賀團隊點贊:“很高興遇到你們這么專業的一群人,每個環節都銜接得很好,拍的照片很漂亮。謝謝你們給我們留下一個難忘的婚禮。”張赟賀覺得,這是對他們最好的肯定。
張赟賀告訴記者,婚禮沒有重拍的機會,照片、視頻必須當場拍好,后期精心剪輯、修圖。如果新人不滿意,就需要多次協商,根據新人的需求來。這是鍛煉成長的過程,也有利于技術提高。
“經歷過了婚慶行業的苦與累,也見證了婚禮的甜與愛。”張赟賀告訴記者,他正準備添置相機、鏡頭、筆記本電腦等設備,完善硬件,練好“內功”,提升競爭力。
張赟賀和伙伴們商量,下一步將向視頻直播方面拓展業務,通過“短視頻+現場直播”進一步擴展市場,把工作室的事業干得紅紅火火。
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婚慶教研室主任黃曉強介紹,婚慶服務與管理專業畢業生有的到婚慶公司就業,有的像張赟賀一樣返回家鄉創業。為了促進他們就業,學校一方面在專業設置上下功夫,提供婚禮策劃、婚禮銷售顧問、婚禮主持等契合市場需求的專業,另一方面不斷加強校企合作和供需對接,搭建校地、校企對接平臺,積極邀請用人單位走進校園,努力為畢業生提供更多優質崗位。希望婚慶服務與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們向下扎根、向陽生長,為婚慶行業注入鮮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