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利平
8月7日,北京防汛救災工作正處在緊要之時,北京市慈善協會收到來自四川省什邡市慈善會437萬元的捐款。
在此前一天,8月6日凌晨,什邡市緊急采購的價值25萬余元的急需防汛救災物資,也送到了北京市門頭溝區。
8月5日18時,什邡市副市長卿尚發率市民政局和市慈善會相關負責人來到北京,與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慈善協會有關人員就相關援助事宜作了對接。
2008年汶川地震后,北京對口援建什邡。此次受災,什邡是首個向北京市提供援助捐贈的縣級市。其背后是北京和什邡之間15年的真情守望相助,是每一個什邡人不忘恩情的拳拳心意。
一份倡議,全城響應
7月29日起,持續數天的強降雨,讓北京出現了140年以來的最大降雨量。洶涌的洪水,損毀了家園,房山區和門頭溝區受災非常嚴重。兩地15年不曾間斷的情誼聯結,讓此刻的什邡人對北京的災情尤其掛牽。
什邡市委、市政府迅速部署援助工作,倡議全市人民和社會各界伸出援助之手,并安排相關人員前往北京對接援助事宜。
8月3日22時許,什邡市慈善會向社會各界發出了募捐倡議,公布了捐款方式和咨詢電話。什邡市民政局也迅速組織起資金募集、物資籌備、后勤保障3個工作組,全力保障募捐活動順利進行。
當晚,不同數額的捐款開始陸續匯入慈善會的指定賬戶。從那時起,什邡市公益慈善事業發展中心主任張巧和同事的電話就沒有停過。
“年輕人會通過銀行匯款或掃碼捐款,很多老年人不懂這樣操作,打來電話,咨詢有沒有線下捐款點。”張巧說。
第二天一早,什邡市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率先行動起來,組織捐款,隨后,各行業、系統、鄉鎮、社區迅速跟進。一場全社會參與的捐款行動,在什邡全域迅速展開。
山水相連,15年守望相助
北京與什邡結緣于“5·12”汶川特大地震。
地震后,什邡市受災非常嚴重,很多地方成為一片廢墟。2008年5月到2010年10月,北京3000余名援建者與什邡人民一起在廢墟中重建家園,創立了獨具特色的“首都援建模式”,實現了“三年重建任務兩年基本完成”的目標,讓什邡迅速從滿目瘡痍中重新屹立起來。特別是通過北京援建助力的什邡集鎮和村落建設,通過多年發展,如今已經重煥新顏。后援建時代,兩地成立了京什交流合作協會,不斷鞏固援建成果,持續深化交流合作,打造了對口援建、交流合作的典范。
汶川地震后,北京市慈善協會緊急啟動了“抗震救災·共建家園”救援行動,截至當年12月底,共接收善款5000余萬元。這些資金嚴格按照當時北京市抗震救災指揮部的統一安排,全部用在了受災地區的緊急救援和災后重建中。根據國務院對口支援精神和北京市抗震救災指揮部的統一安排,北京市慈善協會還撥付了3400萬元用于援建什邡市社會福利中心二期及洛水鎮敬老福利院、馬井鎮敬老福利院。
山水相連,守望相助。當年北京親人的慷慨解囊和雪中送炭讓什邡人民銘記在心。如今,遭遇歷史罕見的暴雨洪澇災害,北京親人的安危冷暖也時刻牽動著什邡人民的心。
有需要盡所能,全民捐款遠超預期
什邡市委、市政府時刻關注著北京的災情。
了解到北京市門頭溝區斷電、居民衣物被洪水沖走等情況后,什邡市緊急采購了自熱方便飯、衣物、藥品、飲品等價值25萬余元的急需物資。為了盡快將這批物資送到北京受災群眾手中,8月4日19時,兩輛貨車、4名司機一刻不停地從什邡奔赴北京。經1800公里、33小時星夜兼程,8月6日凌晨4時,援助物資順利抵達門頭溝區。
與此同時,在什邡,群眾對北京受災地區的捐款熱情遠遠超出了預期。在多個捐款現場,“給北京捐,該捐”,成為老百姓口中最高頻的話語。
位于什邡山區的鎣華鎮,曾是當年地震破壞最嚴重的區域之一,一些村民聚居區幾乎被夷為平地。北京帶來的整體重建,不僅讓村民們重獲家園,更是重獲了生活的信心和希望。這次為北京受災地區捐款,讓村民們找到一個回報當年相助的機會,捐款非常踴躍。“小學生捐出自己的零花錢;老人們聽說家里人都在各自單位捐款后,也主動到慈善會捐款……有的老人坐著輪椅也要親自到場捐款。”鎣華鎮副鎮長陳淼說。
藍劍建工20萬元、唯怡飲品10萬元、川恒集團10萬元、科新機電10萬元……什邡市的愛心企業紛紛捐款捐物。
“這次募捐,我們預估全社會將捐款200多萬元,但實際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期,目前已達到了400多萬元。”什邡市民政局負責人吳禹林說。
8月7日,什邡市慈善會將全市人民的心意帶到了北京,北京市慈善協會收到了這筆437萬元的捐款。
“收到這筆捐贈我們特別感動。我們沒有想到,什邡市委、市政府對北京的災情這么關注,什邡人民對首都人民懷有這樣的深情厚誼。”北京市慈善協會負責人說。
當年,什邡遭受地震災害,北京援建什邡;如今,北京遭遇暴雨洪災,什邡緊急捐助北京。兩地15年的守望相助,充分體現了我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優良傳統,詮釋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