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涂兆宇
近期,京津冀及東北地區遭遇嚴重暴雨洪澇災害,民政部部管社會組織積極響應,立足自身優勢,整合信息資源,組織協調力量參與救援、捐贈物資,并倡導會員單位和社會力量參與防汛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貢獻自身力量。
組織協調專業力量,迅速馳援一線
災害發生以來,部管社會組織第一時間聯合救援隊、愛心企業、愛心團體和個人,對接受災地區和受災群眾需求,持續開展人員轉移、防汛救災物資支持和衛生消殺等工作,助力受災地區抗災救災及災后重建工作。
“參與防汛救災,最重要的是要推動資源信息共享,優化配置救援力量,提高參與的有序性和規范性,確保資金、物資、服務供需對接精準,有組織、有分工、有次序地協作聯動,幫忙而不添亂。這次防汛救災,就很好地做到了這點。”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汛情發生后,中華慈善總會藍天救援基金緊急派出專業救援隊,參加防汛排澇搶險救援,助力北京、河北、天津等地救災工作;中國慈善聯合會救災委員會組織會員單位赴一線參加救災救援行動;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第一時間成立應急救援小組,共協調各地救援合作隊伍32家近400名救援隊員,在北京市房山區、河北省邢臺市和涿州市等地開展救援工作,累計轉移受困群眾4000余人;中華志愿者協會組織1300余名救援志愿者,組成89支救援隊,協調派出95艘沖鋒舟協助轉移安置受災群眾,并籌集礦泉水、方便面、醫療急救物品等救援物資1.7萬余件(箱),及時送達受災群眾手中。
洪水對受災人群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極大沖擊,進行災后心理疏導工作至關重要。中社社會工作發展基金會及時開通了災害心理援助熱線,組建由心理專家組成的咨詢服務團隊,開展災害心理援助和危機干預服務;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廣泛鏈接社會資源,組織協調241支社會救援和救災隊伍、約8000名志愿者,直接提供受災地區救援服務和專業心理援助,協助北京和河北受災地區處理1176個求助信息。
主動捐贈資金款物,用于災害救援
聞“汛”而動,部管社會組織充分發揮專業服務的優勢,聚合資源,搭建信息平臺,協助對接供需信息,為受災地區提供款物支持。
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防汛抗洪救災工作中,基金會圍繞生命救援、生命保障、防疫消殺、災后重建等方面全面開展工作。”目前,基金會已為河北涿州、吉林榆樹、黑龍江五常等受災地區送去米面油、飲用水、床、被褥、抽水泵、消殺車等物資累計19.3萬余件,聯合救援隊完成41個村莊的消殺工作,累計消殺面積45萬余平方米。
“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捐贈1.07億元,并通過騰訊公益平臺發動愛心網友194萬余人次、籌集善款超4138萬元。”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有關負責人說,基金會聯合多家社會組織設立了“民政系統特別支援計劃”“緊急救援行動”“救援隊保險保障計劃”“過渡安置專項”“小紅花溫暖家園計劃”等五個項目,開展有效救援和過渡安置工作。同時,基金會還積極聯絡騰訊公司相關部門,為抗洪救災提供信息技術支持和志愿者支持。
針對受災地區需求,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攜手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緊急采購了牛奶、面包、火腿腸等生活物資并及時送達受災地區;東潤公益基金會向北京、河北受災地區累計捐贈礦泉水、方便面、發電機等緊急物資價值近300萬元;比亞迪慈善基金會向中國慈善聯合會捐贈2000萬元,聯合采購米面油、發電機、清洗機、彌霧機等急需物資,發往一線;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向北京市慈善協會、河北省慈善總會、保定市慈善協會等社會組織捐贈約3000萬元抗災救災款物,并聯動盒馬、大潤發、菜鳥物流等向北京市門頭溝區、房山區和河北省廊坊市、涿州市、保定市等地捐贈方便面、飲用水、火腿腸等生活物資累計14萬余件(瓶),消毒水、毛毯、充電寶等物品共計8000余件,專業沖鋒舟兩艘。
積極發揮紐帶作用,助力恢復重建
隨著防汛救災形勢的變化,部管社會組織及時將工作重心轉到參與衛生防疫、城鄉服務、設施恢復等工作中來。
目前,北京市房山區受災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大石河沿岸已全面轉為善后與恢復期。為更好動員社會資源支持受災群眾重建美好家園,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聯合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中國災害防御協會、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北京市戈友公益援助基金會、四川省科技扶貧基金會等機構共同在房山區河北鎮設立災害社會工作服務站,為受災地區群眾提供心理疏導、資源鏈接、關系調適、社區重建、生計發展、能力提升等專業服務,支持受災地區過渡性安置和災后恢復重建。同時為前往大石河沿岸開展賑災服務的公益組織和志愿者等免費提供辦公場地、物資倉庫、供需對接、信息溝通等服務,支持各公益組織和志愿者更好地參與恢復重建工作。
為加快受災村莊淤泥、垃圾等清理工作,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聯合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等共同發起“重振家園——以工代賑家園清理項目”。該項目通過補助村民投工投勞以及補貼機械設備租賃費用的方式,支持村民參與清理村莊公共區域的淤泥、垃圾,恢復小型飲水設施等。首批支持河北省保定市、邢臺市、張家口市等地400余個受災嚴重的村莊清理家園、恢復生產生活。
結合受災區域實際需求,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首批投入3000萬元,聯合多家全國性基金會共同發起“小紅花溫暖家園計劃”,幫助京津冀等地受災社區、村鎮恢復生產生活,盡快重建家園。
“從現在開始,受災地區的房屋重建、復工復產等,是更為艱巨的任務,也是我們公益慈善組織下一步努力的方向。”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項目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