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寧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馬國安
今年以來,山東省濟寧市各級民政部門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爭一流、爭第一、爭唯一”的工作要求,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聚焦困難群眾、特殊群體和群眾關切,堅持以惠民利民為導向,以品牌建設為載體,努力把一項項惠民政策落到實處,把一樁樁好事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更好地傳遞黨和政府的溫暖,讓廣大群眾過上更高品質的幸福生活。
打造“濟時救”社會救助品牌
讓困難群眾感受更多溫暖
濟寧市各級民政部門聚焦兜牢基本生活底線,深化全省社會救助綜合改革實驗區創建,進一步改革創新“四項機制”,推動社會救助擴圍增效。濟寧市“濟時救”、曲阜市“誠信救助”、鄒城市“鄒全助”、金鄉縣“金心救”獲評全省優秀社會救助品牌。
動態提標機制。濟寧市民政局以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支出變動情況為參照,建立城鄉低保、特困人員、孤困兒童、困難殘疾人等9類困難群眾救助保障標準聯動調整、穩步增長機制,2023年整體提標幅度在5%以上,共惠及33萬余人。
精準識困機制。濟寧市民政局制定了低保邊緣家庭和因病致貧重病患者認定辦法,依托大數據平臺,對8.8萬名因醫療費用支出較大等情況陷入困境的重點對象進行篩查比對,線下入戶走訪、主動救助,確保應保盡保、應救盡救。
綜合施救機制。濟寧市民政局在鄉鎮(街道)全面建立社會救助“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機制,實現綜合研判、聯合救助;推動救助模式向“物質+服務”轉變,救助主體向“政府+社會力量”轉變,3.2萬名分散供養特困人員享受政府購買社會化照護服務,353個村(社區)設立“濟時救”慈善救助基金,全市慈善總會系統發放救助善款4107萬元,救助困難群眾4.5萬戶。
誠信評價機制。濟寧市民政局將誠信文化融入社會救助,推行誠信教育、誠信檔案、守信褒揚等措施,誠信救助的相關做法獲評全國社會救助領域創新實踐優秀案例。
打造“儒鄉圣地 孝養濟寧”養老服務品牌
讓老年人晚年生活更加美好
目前,濟寧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163萬,占戶籍總人口的19.5%。濟寧市發揮敬老孝親儒家文化優勢,打造全省康養高地,“儒鄉圣地 孝養濟寧”品牌建設卓有成效。
加快完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市政府出臺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發布《濟寧市基本養老服務清單》,明確了服務對象、28類服務項目、服務內容和標準;大力推進養老設施建設,今年以來,市、縣兩級審批資助日間照料中心、農村幸福院、老年人食堂等項目203個,改造提升敬老院10處,62處老年食堂投入運營。
扎實辦好系列惠老實事。市政府將養老服務納入重要民生實事,今年以來,完成2293戶高齡、失能等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建成家庭養老床位1098張,新增護理型床位1774張,為5.3萬名低保老年人發放每人每月80—200元的困難老年人補貼。
守牢養老機構安全底線。濟寧市建立完善全流程、跨部門綜合監管體系,圍繞養老機構登記備案、消防安全、醫療服務等重點監管事項,市民政部門聯合相關部門開展了安全生產風險隱患排查整治、“明廚亮灶”、反詐騙宣傳教育、傳染病多點觸發預警監測等工作,確保養老機構安全運營。
打造“濟寧有愛 益童成長”關愛保護品牌
讓未成年人安全健康成長
濟寧市秉承“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文化傳統,建立“四級書記抓未保”機制,構建“六大保護”體系,相繼承辦了2021年民政部未成年人保護機構建設推進會、山東省未成年人保護宣傳月啟動儀式等重要活動。同時,濟寧市多舉措聚焦孤困兒童成長,實現關愛“零距離”。
濟寧市連續3年以10%左右的幅度提高孤困兒童基本生活保障標準,目前,全市機構養育孤兒、社會散居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重點困境兒童基本生活保障標準分別達到每人每月2310元、1848元、1340元;實施“孤兒醫療康復明天計劃”“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助學工程”等項目,2022年以來,為孤困兒童提供醫療康復救助255例、教育幫扶242人,5506人被納入 “護佑健康”項目,免費享受政府購買重大疾病和意外傷害保險;建強基層服務網絡,縣級未保機構、鎮(街)未保站、村級兒童主任實現全覆蓋,建立孤困兒童定期走訪隨訪制度,開展兒童福利機構服務對象精準化保障精細化服務行動,每個縣(市、區)培育2家以上兒童服務類專業社會組織,及時掌握孤困兒童生活、就學、監護等情況,幫助其解決實際問題。
打造“儒鄉婚約 為愛作證”婚俗改革品牌
助力婚姻家庭幸福穩定
濟寧市民政局不斷優化婚姻登記服務供給,創新婚俗文化載體,教育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家庭觀。
提升婚姻登記服務質量。濟寧市民政局改善提升婚姻登記機關軟硬件環境,推行線上和電話預約,實現“婚育戶”一件事辦理,讓登記更加方便快捷,環境更加溫馨浪漫;用心辦好“幸福事”,今年“5·20”“5·21”雖然恰逢周末,但仍然推出了“48小時不打烊”服務,精心準備幸福甜蜜的登記現場,開啟“為愛守候”模式,得到了群眾的高度認可。
創新婚姻文化禮儀活動。濟寧市民政局將頒證儀式引入結婚登記流程,適時組織開展社會名人頒證、金婚夫妻見證新婚等活動;積極組織開展集體婚禮,比如兗州區在牛樓小鎮舉辦了“兗之有禮”集體婚禮,整個過程簡約充實,富有古韻之美,展現了婚嫁新風;創新推出以“迎親嘉禮、正婚典禮、答謝喜宴、回門省親”為主要流程的現代中式婚禮,實現文化文明、家庭親情、家國情懷有機融合,曲阜市新中式婚禮受邀參加了全省婚俗禮儀展演,并在第八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期間備受中外觀摩嘉賓好評。
開展婚姻家庭輔導服務。濟寧市民政局依托婚姻登記機關建立一站式、多元化的婚姻家庭服務機制,提供情感輔導、婚姻危機調處等服務;積極推動好家風好家教宣傳進村莊、進社區,把抵制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納入村規民約,發揮紅白理事會的監督引導作用,教育群眾喜事新辦、婚事簡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