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兒童特別是孤兒和殘疾兒童,全社會都要有仁愛之心、關愛之情,共同努力使他們能夠健康成長,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一直以來,民政部指導各級民政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將一項項務實管用的好政策轉化為保障孤兒基本生活、促進孤兒全面健康成長的真舉措,用實際行動將黨的二十大報告所強調的“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轉化為現實。
對于孤兒來說,年少時失去父母、求學路曾一度困難重重,在跌跌撞撞中成長、在坎坷曲折中前行……民政人將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愛送到他們身邊,不僅照亮了他們前行的路,還給予他們逆風而上的底氣與勇氣。當前恰逢9月開學季,本報將鏡頭對準民政關懷下今年考上大學或新就讀研究生的孤兒,講述他們在各地民政部門幫扶下成長成才的勵志經歷,記錄他們從追逐光、被光照亮,到成為光、照亮他人的溫暖故事。
——編 者
努力與運氣兼備的女孩一路讀到研究生
本報記者 劉靜靜
從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坐高鐵到吉林省長春市,然后換乘火車到陜西省西安市,最后再從西安到甘肅省蘭州市……經過三次換乘,歷時一天多,小麗終于趕在了8月31日晚上大學報到結束前,辦理了入學手續,開啟3年的研究生生涯。
正如這漫長曲折的求學之路,小麗的成長亦充滿了坎坷。“很小的時候,我爸爸就去世了,中考結束那天媽媽也因病去世,我一直在親戚家輪流居住。”談起自己的家庭,今年22歲的小麗淡然了很多,“以前,每當說起爸媽,我的情緒就會很激動,看到舊物品也會流淚,但在民政的幫助下一路成長,我覺得自己變得更勇敢了。”
至今,小麗仍清晰地記得集賢縣民政局為自己辦理孤兒保障時的情景,“所有手續都是村里和縣民政局幫忙辦理的,什么都不用我操心。”民政局工作人員的耐心與溫柔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工作人員調查核實情況后,很快為孩子落實了孤兒保障政策,讓她在高中、大學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集賢縣民政局社會事務股負責人徐家奇回憶道。
據徐家奇介紹,黑龍江今年下發了《關于提高全省孤兒基本生活費最低指導標準的通知》,明確享受保障的孤兒成年后繼續在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高等職業學校、全日制普通高校就讀的,仍享受孤兒基本生活費保障。按照文件要求,將為讀研的小麗落實好相關政策。
如今,這個出生在集賢縣一個小村子的姑娘,以優秀畢業生的身份完成本科學業。大學期間,她獲得過3次國家勵志獎學金、8次校獎學金、3次校先進個人……這些榮譽與獎勵,見證了小麗4年來的努力拼搏。
因為英語是弱項,大學英語4級考了2次都沒考過,倔強的小麗開始瘋狂背單詞、刷題、總結錯題……最后順利通過考試,并自此養成了每天學英語的習慣。從高中起就不擅長化學,但大學學的是食品專業,化學是必修課。為了不落后于別人,小麗又開始攻堅化學,使自己的成績有了很大飛躍,在班級名列前茅。為了考上研究生,小麗還為自己制訂了詳細的備考計劃,細化到每天幾點起床、幾點背單詞、幾點刷題……小麗認為自己不是一個天才型選手,“我只有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績。同時,我也不想讓曾經幫助過我的人失望,我應該用更優秀的成績去回報他們。”
“如果沒有民政人的幫助,我不可能讀書到今天。”小麗告訴記者,“縣民政局工作人員總是會主動聯系我,及時告知我關于救助的新政策。在‘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的資助下,我順利完成本科學業。在讀研期間,我依舊能夠獲得資助。此外,過年過節時,民政局工作人員還會帶著生活用品來看我,平時也會關心我的學習情況和心理狀況。”
一路走來,小麗得到了多方的關心、關注和關愛,所以她也想把這份溫暖傳遞下去。在大學期間,她只加入了一個社團——青年志愿者協會,參加了支教和慰問敬老院老人等活動。
談及未來的打算,小麗希望自己能在讀研期間多參加一些項目,在專業上有所精進,這樣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我很期待自己能取得一些成就,這樣我就有能力去幫助更多的人,還可以為自己的家鄉作貢獻。”小麗語氣堅定,隨之而來的是爽朗笑聲。
喜歡音樂的他用力奏響生命之歌
本報記者 劉靜靜 通訊員 陳 天
9月6日,是冬冬去大學報到的日子。這個從小在河北省邢臺市社會福利院長大的孩子,即將奔赴人生的下一站,學習他熱愛的音樂。
剛來福利院時,冬冬還是個襁褓中的嬰兒。因患有先天性白化病,雙眼視力很弱,他的成長與求學之路顯得格外不容易。
在福利院工作人員的精心呵護下,冬冬慢慢長大。到了該上小學的年紀時,福利院為他聯系了特教學校。因視力原因,冬冬剛開始的學習成績并不理想。后來,福利院工作人員帶他進行了全面的眼部檢查和視力評估,為他配備了專用眼鏡和助視器,幫助他更為清楚地看清黑板和書本。
初中時,冬冬進入了一所較好的中學就讀。剛開始,學起來仍然比較吃力,福利院的工作人員便輪流給他補習功課。
高中時,學習難度越來越大。為了幫助冬冬取得一個理想的高考成績,福利院還專門請老師為他輔導英語和數學。發現冬冬的樂感很好且對樂器非常感興趣后,福利院又給他請來了專業的音樂老師指導薩克斯和陶笛。“我們幫冬冬聯系了一位愛心人士,不僅給他捐助樂器,還捐錢讓他接受專業指導。”福利院副院長郭喆說。
近年來,冬冬在音樂道路上取得了不少成績。在全國“陶笛之星”展演活動中獲“銅牌陶笛之星”榮譽稱號,在“燕趙杯”河北省第二屆民族器樂展演中榮獲二等獎,在河北省第六屆特教學校學生藝術匯演中榮獲三等獎……從一開始不敢登臺,到在各個舞臺上盡情綻放風采,冬冬在這條路上越走越堅定。
寫完作業的晚上、周六日的閑暇時間……冬冬總能擠出時間練習樂器。哪怕已經如愿考上了大學學習音樂表演專業,冬冬仍然絲毫不敢懈怠,在暑假期間堅持練習。“只要我能做的,我都會竭盡全力!”冬冬說。
進入大學前的這個暑假,冬冬除了練習樂器,還經常幫院里干活。“孩子非常善良、懂事,且懂得感恩。”福利院后勤主任梁國民說,他經常幫工作人員修剪綠化帶雜草,也會幫特教老師一起給院里的孩子們上課。
“我從小在福利院長大,是黨和政府養育了我,希望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回報社會。”一直以來,冬冬堅持用實際行動幫助他人,傳遞愛與溫暖。給同學講題、幫同學打掃衛生、將自己在學校拿到的獎學金捐給家庭困難的同學……在學校里,冬冬是老師眼中勤奮刻苦的好學生,是同學口中值得信任的好朋友。
“希望我能學有所成,在將來辦一所特教學校,幫助和我一樣的孩子。”冬冬說。
“馬上開學了,院里會安排專人送冬冬上大學。”福利院院長呂鳳昌說,“我們幫冬冬申請了孤兒助學金,每年為他提供1萬元的補助。我們還聯系到了市殘聯、市慈善總會、市紅十字會等為他提供資助。總之,我們會盡全力支持孩子,希望他在音樂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熱愛物理的18歲男孩考入理想大學
本報記者 劉靜靜 通訊員 譚雙瑛
“學費還差多少?上學的用品都準備好了嗎?”8月23日,湖北省建始縣民政局兒童福利股工作人員和愛心人士一起,再一次來到了小海家,關心看望這個即將上大學的男孩。
小海,自幼父母去世,與奶奶相依為命。在今年夏天,這個戴著銀框眼鏡、有著小麥膚色的18歲男孩,離夢想又近了一步——考入重點大學學習物理專業。
原本擁有幸福童年的小海,5歲那年父母外出打工不幸遭遇車禍,聽聞噩耗的奶奶疾病發作,不再能開口說話,平時由大伯一家來照顧。“當時我很小,家里人向我隱瞞了爸媽去世的消息,后來我鬧著要給爸媽打電話,他們才告訴我,并帶著我去墓地看了爸媽。”小海說。
“記得在小學的思想政治課上,有一節課講的主題是‘家’,我當時很受觸動,哭了起來,后來老師還擁抱著安慰我。”因為想念父母而流淚,這是讓小海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后來的他,很少哭,變得堅強且勇敢。
“雖然我是個孤兒,家庭條件也不是很好,但一路走來有很多人幫助我。”小海告訴記者,建始縣民政局及時為他落實了孤兒保障政策,并為他的奶奶辦理低保,讓祖孫二人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同時,每逢節假日,還去家里看他,送去米面油、衣服、學習用品等物資,并鼓勵他好好學習,叮囑他有困難就找民政。
小學初中成績名列前茅、考上重點高中、考上大學……“這孩子終于熬出頭了。”建始縣民政局兒童福利股工作人員由衷地為他高興。
“高三的學習壓力很大,我不容許任何一門學科拖我的后腿。”小海說,他一旦有了自己的目標,就一定會朝著它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回憶起高三那段奮斗的日子,小海深有感觸,“所有的付出,都是為了報大學志愿時能有更多更好的選擇。”
“陽光、不服輸,有點自己的小驕傲。”小海這樣形容自己。
“孩子很優秀,所以我們會全力幫助他。”為了讓小海順利完成大學學業,民政部門針對他家里的教育支出,落實了臨時救助政策;幫他對接愛心人士,每月資助1000元生活費直至大學畢業。同時,小海還能獲得“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每年1萬元的助學金。
“聽說我要上大學了,村里也有一個好心人出資幫助我。我很感恩,有那么多愛心力量支撐著我,我只管往前沖就好。”從小就對物理感興趣的小海,利用這個暑假將自己高中三年總結的物理快速解題技巧整理成電子筆記,分享給學弟學妹,也為自己高中生涯畫下了一個圓滿句號。“我喜歡且擅長物理,進入大學后,我想認真學好專業課。如果可以,我還想繼續深造,之后從事物理相關的科研工作。”談起未來的打算,小海滔滔不絕,言語中透露著興奮和期待……
青春遠行 不畏將來
楊 卓
“好消息!李可的大學錄取通知書來啦!”8月的一天,黑龍江省黑河市兒童福利院里洋溢著歡聲笑語,大家都在為李可考上大學而高興。
10年精心呵護,10年見證成長。2013年5月,初到黑河市兒童福利院的李可,就像受了驚的小野馬一樣桀驁不馴,亂發脾氣,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老師、護理員和小伙伴都被他咬傷過。福利院院長發現這個問題后,經常與李可聊天,耐心引導他如何正確與人交往。喜歡讀書和學習,內心渴望上學,李可的“小心思”很快被福利院的老師們捕捉到。于是,按照他的興趣點,老師們為他量身定制了學習計劃,幫助他補習落下的功課,還給他拿來大量的書籍,滿足他的求知欲。經過細心照料與耐心引導,李可漸漸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情緒。
當年9月,李可順利通過學校考試,直接上了二年級,開啟了他的學習之旅。李可每天放學第一件事就是寫作業,學習的主動性和專注力非常強,成績名列前茅。然而到了初中,步入青春期的他,開始貪玩、叛逆,曾一度沉迷于手機游戲。多虧了院長和工作人員及時勸導,才將他從游戲中拉了回來。中考時,李可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本市重點高中。
高中三年,既是對學生的磨煉也是對家長的考驗。疫情期間,為了保障李可的安全,福利院安排專車接送他上下學。在學校執行線上教學期間,院里不僅為他安排了單獨的備考房間,還常常為學到深夜的他額外加餐,給他補充能量和營養。工作人員還經常跟他聊天談心,教他調整心態,緩解備考壓力。
再次返回學校正常上學,已是今年2月,距離高考僅剩120天。“要打好基礎,多歸納多總結,構建自己的知識框架。”談起那段拼搏時光,李可眼里閃著光。與同學探討解題思路,向老師請教疑難問題……除了吃飯睡覺,李可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
功夫不負有心人。李可終于如愿以償地考上了大學,并且還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專業。“我想深入學習食品方面的知識,研發出健康的美食。”懷揣著這個夢想,李可對未來充滿期待,“我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長大,我希望自己學有所成后幫助更多的人,將愛傳遞下去。”
“在大學要好好學習。”“要學以致用,回饋社會。”少年將遠行,福利院的“家長”們對他有著道不盡的囑托與期盼。
倔強少年的求學路
本報記者 劉靜靜
喜歡在小河邊、樹蔭下讀書,他說這是天然的自習室,周邊只有釣魚和放羊的老人,很安靜;
喜歡一個人在晚自習結束時,抬頭看看深夜的星星和月亮,他說月色很美,很享受獨處時光;
喜歡余華的《活著》、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他說可以從樸實的文字中汲取精神力量。
他就是張華,來自河南省太康縣的一個小村莊。雖然在小時候失去了父母,但靠著政府的救助幫扶和個人的勤奮努力,他今年考上了省內一所大學。
2015年的春節,張華的父母在返鄉途中發生車禍去世。“過年了,一家人好不容易能團圓了,怎么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當時還在上小學的張華聽到這個噩耗后難以置信,“前一天晚上我還和爸媽打電話了,因為馬上就能見面,大家都很激動。”
一場車禍讓張華失去了父母,也讓他家里的經濟情況變得糟糕。為了供養他上學,爺爺奶奶承受了很大的經濟壓力。“當時覺得生活沒什么希望,求學之路困難重重。”張華告訴記者。
太康縣民政局工作人員的到來,讓這個陷入困境的家庭看到了希望。了解并核實張華的情況后,縣民政局及時為他落實了孤兒保障政策。張華說:“因為他們,我重新燃起了生活的熱情,也更加堅定了求學的夢想。”
到了高中,學習壓力劇增。對于張華來說,這是一次痛并快樂著的經歷:寫滿計算步驟的草稿紙、記滿知識點的錯題本、刷不完的習題、一次又一次的考試、同窗并肩作戰的情誼、老師一遍又一遍的囑托……
父母的離世讓張華比同齡孩子懂事得更早,民政人的幫助讓他充滿了前行的力量。“我心里有一股勁兒,不想比別人差。”張華說。
英語成績不好怎么辦?那就把它“磨”下來。張華從基礎抓起,把不認識的單詞記在小卡片上,抓住一切零碎時間記憶。遇到不懂的,就去問老師和同學,就這樣,一個又一個的知識點被慢慢攻破。
化學成績不好怎么辦?咬著牙學!為了學好化學,張華抓住一切機會請教老師和同學,自己也反復琢磨,將知識點徹底弄懂。
倔強,體現在張華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字寫得不好,就一筆一畫認真臨摹;個子不高,但為了打好籃球,哪怕是大熱天,他也堅持練習……
“成功沒有捷徑,必須付出努力。”張華說,因為民政人的幫助才讓他的求學路變得更加順利。“雖然經歷了很多磨難,但我自己不能放棄。好好學習,才能承擔起家庭的重擔,才能更好地回報社會。”
(本版孤兒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