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 銘
什么樣的方式更符合新時代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怎樣的服務更能契合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以來,湖南省民政廳黨組將發展難題變為調研課題,著眼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深入開展“走基層、找問題、想辦法、促發展”活動,讓群眾在為民解憂辦實事中看見變化、得到實惠。
為民辦實事,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是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湖南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曹忠平說,湖南民政緊扣“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要求,牢固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不斷補齊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難題、兜牢民生底線、辦好民生實事,以實績實效彰顯主題教育帶來的新變化新氣象,為湖南加快實現“三高四新”美好藍圖作出更大貢獻。
堅持問題導向 善思善用入腦見行
聽民聲,方知民盼。湖南省民政廳在做好理論學習真學真懂真信真用的同時,發布8個方面調研重點和27項調研課題指導目錄,堅持沉到基層一線、走到群眾身邊開展調查研究、民情懇談,不斷把學習成果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湖南省民政廳緊跟“民聲”走,緊盯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以及長期制約民政事業發展的“老大難”問題,先后深入317個基層單位開展“四不兩直”調研,累計走訪黨員群眾1200多人;建立“廳領導牽頭、處室具體負責、嚴格銷號管理、機關紀委監督”等整改工作運行機制,對查找出的24個問題實行清單式管理,逐一制訂整改方案。
發現問題是起點,整改落實是關鍵。湖南省民政廳堅持把工作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有針對性地補齊民生服務短板——
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養老服務問題,制訂專項整治方案,整改養老機構安全生產問題874個,為3.6萬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開展適老化改造;
針對公益性殯葬服務設施建設不到位問題,投入1.4億元建設殯儀館、公益性公墓等殯葬設施,強化基本殯葬服務項目價格管理,減輕群眾治喪負擔;
針對困難群眾所急所盼,提升城鄉低保、殘疾人兩項補貼、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標準,覆蓋困難群眾320萬人,牢牢守住基本民生底線;
針對民政服務不便捷的問題,充分利用“湘易辦”全省移動政務服務平臺,推進“民政服務旗艦店”建設百日攻堅行動,實現婚姻登記、殘疾人兩項補貼等事項“全省通辦”,推進婚育、身后事等業務“一件事一次辦”落地見效。
解決真問題,力求真成效。湖南省民政廳把“立即辦”與“長久立”結合起來,把“抓痛點”與“抓全面”結合起來,確保發現一個問題、解決一類問題。目前,已建立民政服務機構安全生產檢查、廳領導聯系政務服務窗口等管理制度8項,出臺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加快推進居家和社區適老化改造、開展“精康融合行動”等政策32項,持續鞏固整改整治成果。
回應群眾關切 用心用力為民造福
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處于為民服務的第一線。湖南省民政廳聚焦民生關切,組織實施12個民生專項行動,將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根本標準,不斷提升民生厚度、政策溫度、工作精準度。
家住宜章縣白石渡鎮興星街社區的彭女士,今年上半年患了重病,丈夫失業,兒子還在上大學,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白石渡鎮民政助理員鄧雙蓮得知情況后,立即上門走訪,宣傳有關救助幫扶政策。不到一個月,宜章縣民政部門就按程序將她家納入低保邊緣家庭,并將彭女士和兒子參照“單人戶”納入低保。彭女士說,民政部門送政策上門,不僅解了她的燃眉之急,還讓她重拾了信心。
主動發現困難群眾,是“兜底解憂暖民心”專項行動的重要內容。通過聚焦低保邊緣家庭、低保退出家庭、重大變故家庭、防止返貧監測人口等重點對象,全省累計走訪困難群眾17.5萬余人次,幫助困難群眾解決具體問題1.9萬余個,化解信訪矛盾問題257個;通過加強預警監測及救助幫扶,積極推進低保擴圍增效,收集預警監測線索11.3萬余條,全省新認定低保邊緣家庭2300戶、6500人,有效防止規模性返貧致貧。
居家社區養老,讓養老更美好。湖南省民政廳將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與落實《湖南省基本養老服務清單》統籌推進,通過打造居家消費場景、以供給創造需求,不斷引導社會其他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通過持續試點示范,帶動全省基本養老服務能力提升,逐步形成“物業+養老”“黨建+養老”等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模式。
聚合眾力、融合眾智。開展“陪伴成長 社會組織助力2023屆高校畢業生就業”行動以來,湖南省民政廳引導各級各類社會組織面向高校畢業生發布招聘崗位6300余個,實際招聘6100余人;發布見習崗位8500余個,實際招聘7500余人;開展各類就業服務活動794場,帶動6000余個會員單位發布招聘崗位2萬余個。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湖南省民政廳常態化開展“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行動,督促基層民政部門下足“繡花功夫”。通過高頻次暗訪提升高效能治理,對全省3萬余個民政服務機構完成房屋安全鑒定,對消防、用電用氣開展安全“大起底”,有效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通過高水平提質促進高質量發展,先后開展培訓4萬余人次,“關停并轉”安全隱患較大機構431家。制定14個養老服務地方標準,啟動養老機構空間設計、功能配套、設施配套、裝飾標識、文化氛圍“五統一”改造,一步一個腳印地打造“三湘怡養”養老服務品牌。
注重成效轉化 賦能賦力改革創新
通過一系列真抓實干的行動,湖南省民政廳不僅推動主題教育成效轉化為實干實效,更以主題教育新成效為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賦能賦智賦力。
地名是基層治理和群眾生產生活離不開的基礎信息。湖南省民政廳緊盯服務高質量發展這個主題,著力構建鄉村地名管理服務體系,在深入開展“鄉村著名行動”中為鄉村發展賦能,讓鄉村地名“密起來、用起來、活起來”。常德市通過“地名+門牌”賦碼模式,加強農村快遞點、公交站點、養老及兒童服務設施、農家樂等與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鄉村地名場景應用,讓廣大群眾共享“數字紅利”。瀏陽市文家市鎮挖掘紅色地名和紅色故事,將域內40多個景區景點、文物保護點集合起來,繪制“文家市文旅一張圖”,為鄉村旅游發展增色。
找準婚喪領域移風易俗突破口,讓文明新風吹進群眾心田。湖南省民政廳舉辦“國潮”集體婚禮,開展婚姻家庭輔導服務,宣傳良好家風家教,推進移風易俗、喜事新辦。持續開展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暨深化硬化大墓、“活人墓”專項治理,舉辦清明文化節宣傳活動,引導群眾厚養薄葬、喪事從簡。在南縣烏嘴鄉又東村,以建設美麗屋場、創建美麗鄉村為契機,推進節地生態安葬方式改革,推動村容村貌華麗變身,實現墳山變青山、墓園變花園。
深入學習“浦江經驗”,解決的是群眾急難愁盼,破解的是改革發展的難點堵點。湖南省民政廳變等訪為下訪,堅持“一個信訪積案、一個解決方案、一名責任領導”,建立完善領導信訪積案包案制度,做到問題解決到位、矛盾化解到位、關愛幫扶到位。在信訪工作中引入專業社工開展心理慰藉服務,對困難群眾反映的個性問題,通過整合多種資源系統解決。
忠誠是一種品格,更是一種作風養成。湖南省民政廳堅持在常學常新中加強理論修養,以黨組織書記講黨課、支部聯基層主題黨日活動、評選發布青年優秀微黨課等形式,架起理論聯系實際的橋梁。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在主題教育成果深化轉化上持續用力,不斷增強推動高質量發展、服務群眾、防范化解風險的本領,不折不扣兌現承諾,把為民造福事業向前推進,讓群眾生活更舒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