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安 娜
“我媽突然在家昏迷了,您能幫幫我嗎?”這令人揪心的一幕,發生在北京市朝陽區八里莊街道十里堡東里社區。李女士是一名低保對象,早年喪偶,與女兒一起生活。事發當天,她因多種疾病并發在家中暈厥。16歲的女兒小美(化名)立即給社區工作人員打去了求助電話。接到電話后,工作人員第一時間把李穎送往醫院救治,街道辦同步啟動慈善應急救助機制,由街道慈善工作站提供應急資金支持,醫院也減免了部分住院押金。
對李女士的及時救助,是朝陽區加快推進慈善事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區積極建立完善“區、街道(鄉)、社區(村)”三級慈善工作體系,探索“街鄉+慈善+救助”一體化推進模式。同時,將公益活動與社區治理相結合,推動社會層面共建共享,打造出“將小愛”“建外紅”“久久愛”等黨建引領的多個慈善品牌。組織網絡日趨完善、捐助網絡不斷拓展、慈善宣傳持續深化……讓老百姓切實感受到了慈善工作帶來的幸福感、獲得感。
■ 組織網絡日趨完善
金秋九月,稻谷飄香。9月5日,在朝陽區將臺地區將府公園內,一場熱鬧非凡的“將小愛”公益大集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參與。在大集現場,醫療機構醫護人員提供義診,律師事務所律師結合相關法律及政策答疑解惑,藍天救援隊隊員講解生活中常見病癥的緊急救護知識……志愿者還提供了免費理發等服務,“出來買菜,還能順便免費剪個頭發,咱們這個慈善大集服務真好!”李先生摸著自己的新發型開心地說。
“將小愛”是將臺地區于2021年10月打造的慈善品牌,經過近兩年的發展,已建立了“一核七線”基層慈善工作體系,以慈善工作站為核心,輻射暖心驛站、將小愛公益專項基金、慈善會客廳等七大板塊,由點到線、由線及面,在黨建引領下打造出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慈善救助模式。
在朝陽區,像“將小愛”這樣的街道慈善工作站還有很多。該區以慈善工作站為載體,通過實施多個傳統救助項目、區域特色項目和慈善合作項目,有機整合慈善資源,探索建立黨建引領、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慈善工作體系,最大限度地凝聚慈善力量。
“朝陽區慈善事業的蓬勃發展,源于完善的組織網絡和多元化力量的積極參與。針對‘愛心企業多、駐區組織多、捐款捐物多’的實際,我們積極探索‘街鄉+慈善+救助’公益慈善模式,織密基層慈善救助體系,激發公眾的慈善意識和參與熱情,更好地解決了‘政策不能,市場不靈’的社會建設與社會治理問題。隨著慈善組織不斷壯大,各類社會力量紛紛參與其中,為慈善事業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朝陽區委社會工委書記、區民政局局長楊曉昇介紹。
■ 捐助網絡不斷拓展
“無論是捐贈資金、物資還是志愿服務,我們都歡迎您的參與。讓我們一起為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支持,讓我們一起努力向更多的人宣傳慈善文化,讓大家了解慈善事業的重要性和意義……”
連日來,家住朝陽區太陽宮地區芍藥居二社區的居民都收到了這樣一份倡議書。為弘揚慈善文化、宣傳慈善理念,芍藥居二社區舉辦慈善捐贈活動,通過居民群、微信公眾號等載體,號召大家以實際行動踐行慈善精神,傳遞愛心和溫暖。
近年來,朝陽區積極探索基層慈善資金募集的新思路,捐助網絡不斷擴大,募捐領域不斷拓展,不僅為慈善事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也為慈善事業注入了更多活力。記者了解到,朝陽區43個街道(鄉)目前已全部設立慈善救助專項基金,累計支出941.46萬元,救助6731人次。此外,全區建有基層捐贈站點213個,42%的街道(鄉)實現了社區(村)捐贈站點全覆蓋。
在八里莊街道,20個社區全部掛牌成立了社區慈善捐助站,并相應成立了社區基層慈善委員會,負責站點的日常工作,通過街道慈善工作站統籌協調,實現了“需求+資源”的有機結合,完善了“1+20+N”組織保障體系,貫通了慈善互助的“最后一公里”。
“我們先后完善了‘慈善公益流程’‘慈善聯盟創建流程’以及《專項基金捐贈協議》,制式化、標準化文件的編寫和出臺,進一步固化了基層慈善試點的工作經驗。”八里莊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22年年底,街道累計發展了首創置業、香港遠東服飾等愛心企業32家,聯合永城社區公益基金會設立了第一家“社區慈善公益互助專項基金”,統籌和規范愛心捐款的收支渠道,接收定向捐贈資金88.7萬元,米面油等生活物資價值4.2萬元,愛心椅、晾衣架、電腦等物資價值34.5萬元。
■ 慈善宣傳持續深化
9月5日一大早,東湖街道望京花園東社區廣場門庭若市、熙熙攘攘。伴隨著社區文藝隊伍的歌舞表演,一場公益慈善宣傳活動正式開啟。愛心理發、衣物改裁、手機貼膜……來自轄區及周邊的養老服務機構、餐飲企業、醫療單位、商場超市、便民服務商、愛心企業、志愿服務隊伍等齊聚一堂,在宣傳慈善理念的同時,開展了一系列暖心志愿服務。在互動區,居民不僅可以現場學習面人、草編等非遺傳統技藝,還能試吃養老服務機構和餐飲企業提供的老年餐。
“此次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喚起社會各界對公益事業的關注和參與,讓更多人了解慈善的重要性,并積極投身其中。通過這些活動,社區居民將有機會與志愿者、慈善組織和企業建立聯系,共同為社區的發展貢獻力量。我們希望通過舉辦這樣的公益活動,傳遞出‘愛心無止境,奉獻有溫度’的理念,讓更多人加入到公益事業中來,共同營造一個溫暖而充滿愛的社會氛圍。”東湖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朝陽區不斷加大慈善宣傳力度,通過慈善普法宣傳、慈善公益大集等活動,將慈善理念傳遞給社會公眾,吸引大家了解慈善、支持慈善、參與慈善。同時,加大對優秀慈善事跡、優秀慈善品牌的宣傳力度,推動慈善事業向更高層次發展。
“慈善是社會文明的重要體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深入挖掘慈善文化內涵,將慈善理念融入社會教育、家庭教育,提升慈善工作的科學性、專業性和社會影響力,引導更多人從內心感受慈善的溫暖與力量。”楊曉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