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景瑩
公益為導向,驛站作載體。近年來,各地利用福彩銷售場所點多面廣的優勢,紛紛掛牌“公益驛站”,開發服務社會的隱藏功能,使其成為一個個展示福彩公益的新窗口、一張張有溫度的公益名片。
新窗口——
更好展示民政形象和福彩品牌
早在2018年年底,陜西省福彩中心就促成全省首家福彩公益驛站在西安市碑林區落地。之后,更是不斷探索,拓寬驛站的公益邊界。
近年來,陜西省將打造福彩公益驛站作為新形勢下促進福彩事業轉型發展的重要舉措,將其寫入全省脫貧攻堅兜底保障行動方案,列為全省民政系統穩經濟、保民生、兜底線20條措施之一。省福彩中心成立全省公益驛站建設領導小組,制定公益驛站建設指導意見、建設標準、運行管理辦法以及物資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明確統一標準、逐步推進、省市共建和屬地管理原則。
目前,西安市雁塔區12個社區的福彩公益驛站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為老年群體提供常態化公益服務;在科技路和延平門地鐵口各建成1家集公益服務、彩票銷售于一體的戶外型便民驛站亭,為市民提供各類微公益服務。延安市組織福彩公益驛站開展義診活動,為社區居民提供面對面、零距離尋醫問診服務。
同時,陜西福彩還發揮福彩公益驛站的橋梁紐帶作用,向社區居民宣傳民政惠民政策、提供臨時救助咨詢等。今年5月,在西安市雁塔區10家福彩公益驛站試點加掛“兩牌一筒”,即站外“社會救助咨詢點”銘牌和站內“救助政策咨詢二維碼”牌子,以及收集群眾救助需求信息的郵筒,為流浪乞討、臨時遇困人員、走失老人和兒童等提供基本生活物資保障。
寶雞市福彩公益驛站設立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救助聯絡點,助力打通社會救助“最后一公里”;渭南市依托公益驛站開展“暖心民政 福彩助力社會救助”專項行動,設立21個社會救助便民聯系點,建立困難群眾訴求登記臺賬,提供及時有效的救助服務……
如今,遍布陜西各地的936家福彩公益驛站成了市民休閑娛樂、戶外工作者休息的好去處,成為展示民政形象和福彩品牌的新窗口。
新平臺——
更好踐行公益理念弘揚慈善文化
公益是福彩最鮮亮的底色。今年6月,湖南省長沙市福彩中心打造的“雷鋒公益驛站”項目榮登長沙慈善項目影響力榜。一家家福彩站在銷售彩票籌集公益金、助力公益慈善事業發展的同時,還發揮了輻射帶動作用,讓更多人了解公益、參與公益。
2020年項目啟動之初,位于岳麓區的43014947號福彩站就加入進來。站主鄧華告訴記者,設立“雷鋒公益驛站”以來,他經常為社區居民和戶外工作者提供服務和幫助。
“一次,一位騎電動車的母親載著小孩不小心摔倒了,兩人都蹭破了膝蓋流了血。”見狀,鄧華立刻拎起醫藥箱,上前為兩人的傷口消毒、涂抹止血藥,“那位母親多次表示要付錢以示感謝,我都婉言拒絕了。”
還有一次,一位老人顫顫巍巍地走進站點,鄧華迎了上去。詢問后得知老人當天忘記吃降壓藥,加上沒帶手機,聯系不上家人。鄧華立刻為老人測量血壓、與其家人取得聯系,并請一位社區醫生及時為老人提供了降壓藥。
據了解,長沙市目前已有35家福彩銷售場所設立“雷鋒公益驛站”。像鄧華一樣的一線福彩銷售員用實際行動傳承著雷鋒精神、踐行著公益理念。
三年來,長沙市福彩中心共投入130多萬元,依托“雷鋒公益驛站”開展“先鋒圓夢”“公益福彩進社區”、“益”路“童”行等公益活動和志愿服務60余場次,惠及群眾3萬余人次。
重慶市將福彩公益驛站作為履行社會責任、創新公益形式的有力探索,共設立50家福彩公益驛站,讓嚴冬酷暑下在戶外勞作的環衛工人可以歇腳、熱飯,讓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外賣小哥可以喝水、休息;雨雪天氣中,忘記帶傘的市民還可以免費借傘……據了解,公益驛站提供30多種便民服務,便民物品更是從生活類到工具類一應俱全。需要幫助的困難群眾還可以咨詢申請福彩公益項目資助。
新渠道——
為更多臨時遇困群眾提供救助服務
今年7月,湖北福彩十堰管理站與市救助管理站為主城區10家福彩銷售網點掛牌“救助轉介服務點”。記者了解到,首批掛牌的福彩站均位于人流量大的臨街地段和人口密集的區域,42180406號站點就是其中之一。
站主項先生介紹,站點附近有很多餐飲店、服裝店,往來路人絡繹不絕,經常碰到流浪人員。
“前些天的一個晚上,一位拾荒人員路過時問我店里的空飲料瓶還要不要。”項先生說,看到這人年紀比較大,他邊詢問其基本狀況邊將其請到店內。
該拾荒人員連忙道謝:“謝謝你啊年輕人,我衣服臟,不能給你添亂。”項先生將一份泡面和一瓶礦泉水送到拾荒人員手中,還為其整理了許多空瓶子,并對他說:“不用謝!以后您累了就來我這里歇歇腳,店里的食品、用品都是免費的,不收您錢。”
“十堰福彩管理站與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在收到掛牌站點的信息后,會及時開展協作為有需求人員提供幫助。”十堰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韓俊介紹,福彩站掛牌“救助轉介服務點”進一步拓寬了救助渠道,已累計為有需求的遇困人員發放救助物資20余份。
在“救助轉介服務點”聯動工作機制下,市救助管理站與十堰福彩管理站定期走訪掛牌站點,指導站主和銷售員做好政策講解、救助轉介等工作。韓俊表示,下一步將及時總結首批掛牌站點的經驗和不足,做好相關問題整改、優化完善工作方式方法,形成可推廣的模式。
不只是十堰,近年來,多地積極拓展福彩公益驛站臨時救助服務功能。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民政局將15家福彩公益驛站與救助機構街面救助相融合,發揮驛站“前哨”作用并不斷優化驛站布局,配齊飲用水、方便面等食品以及冬季棉衣、棉被和夏季衣物等基本生活物資。累計給予100多名遇困人員臨時救助。
在今年7月舉辦的黑龍江省七臺河市社會救助福彩公益驛站授牌現場,20家站點被授牌。市救助管理站站長介紹了救助基本流程、臨時救助的原則及救助引導方式等。市福彩中心相關人員表示,將定期檢查公益驛站運行情況,不斷創新、完善驛站功能,提升服務質量,使之更加適應救助服務需要,給予更多臨時遇到困難群眾實實在在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