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安 娜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需要全社會共同守護。2017年以來,吉林省民政廳探索以社會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做好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積極推進“專業社工+兒童主任”精準關愛工作模式。通過專業社工為兒童主任賦能,扎實開展排查評估、發現報告、探視陪伴、監護介入、救助幫扶等關愛服務,縮短服務距離,提升政策溫度,讓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工作實現了更高質量發展。
培訓督導
讓基層隊伍走向專業化
“李姐,玲玲今年開始上初一了,分到哪個班了?學習還適應嗎?”“趙大媽,豆豆學習生活上有需要幫忙的嗎?平時要讓孩子多運動啊。”連日來,梅河口市紅梅鎮隱賢村的兒童主任尚春梅一直忙著到村里的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家中探訪。
今年43歲的尚春梅,擔任村里的兒童主任已5年有余。在吉林省,像她這樣的兒童主任還有1.2萬余名,他們活躍在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身邊,幫助孩子們發現問題、表達訴求、解決困難,肩負著打通關愛保護“最后一米”的重任。
做好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組建一支高水平的兒童主任隊伍是至關重要的一步。然而現實卻是,兒童主任一般由村(社區)婦聯主席兼任,他們雖有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也很熟悉兒童情況,但普遍存在年齡偏大、文化水平不高、關愛保護工作經驗少等情況。如何幫助他們轉換角色、更新理念、提升能力?吉林省民政廳開展“專業社工+兒童主任”精準關愛試點工作后,指導多地民政部門購買社工機構服務,對兒童主任進行培訓督導。專業社工結合實際案例和突出問題,深入村(社區)與兒童主任一道開展服務,同時進行常態化培訓交流和幫帶指導,將基本的社會工作方法教給兒童主任,使他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自身的職責和任務。
尚春梅5年來的進步和成長,就是這項工作成效的一個縮影。“剛擔任兒童主任時,我壓力特別大,不知道從哪兒干起。通過社工機構的培訓、督導,我很快就了解了兒童工作是什么、應該干什么、怎樣才能干好。”尚春梅回憶道,在專業社工的指導下,她挨家挨戶了解孩子的情況,建立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基礎信息臺賬。基礎打好后,她重點關注日常如何做好關愛服務、如何指導家長進行監護以及如何開展兒童之家活動等。工作方法對了,工作效果也越來越好。如今,尚春梅不僅把兒童主任的工作做得細心細致、得心應手,還多次到省級、市級兒童工作培訓班上介紹經驗做法。5月30日,她受邀參加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起的兒童主任專業化發展交流會,在更廣闊的舞臺上展示了自己的風采。
規范建設
讓關愛保護走向標準化
“專業社工+兒童主任”精準關愛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吉林省民政廳和各地民政部門指導社工機構出臺相關工作制度和方案,確保關愛服務規范化開展、標準化實施。社工機構和兒童主任按照工作制度,定期開展排查登記、探視陪伴、個案服務和報告反饋等服務,有效提高了工作落實的質量。
位于長春市西南部的長春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汽開區),是一個以汽車產業命名的國家級開發區。今年33歲的王薇是汽開區廣興街道楊柳社區新上任的兒童主任,作為一個從來沒有接觸過兒童工作的“新人”,正當她為下一步如何開展工作發愁時,區民政局第一時間為她送來了一整套“工作包”,幫助她快速熟悉新崗位。
據汽開區民政局副局長王雪瑩介紹,近年來,區民政局相繼指導社工機構制定了《兒童督導員工作職能職責》《兒童主任工作職能職責》等9項制度文件。這些實用的政策制度組成的“工作包”,再加上專業社工的培訓督導,使基層兒童工作者清晰地了解自身職責、科學地掌握工作方法,真正發揮出崗位的優勢作用。
16歲的冬冬是一名服刑人員子女,父親入獄、母親失聯,平時跟爺爺奶奶一起居住。在走訪中得知這一情況后,王薇認真做好信息登記和報告反饋。在多方協調下,她輾轉聯系到了孩子的母親,并幫助冬冬提交了低保申請。這是王薇作為兒童主任開展的首個個案服務,看到孩子享受到了救助政策,王薇備受鼓舞:“沒想到這么快就能進入角色,我有信心把這份工作做好。”
在遼源市,民政部門也在兒童關愛保護工作標準化建設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遼源市民政局局長曾小娟告訴記者,開展“專業社工+兒童主任”精準關愛試點工作以來,市民政局指導社工機構結合實際制定了《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動態更新制度》等十余個文件。記者在遼源市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看到,這里專門開辟了空間存放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檔案,144名留守兒童、791名困境兒童一人一檔,被碼放得整整齊齊。兒童檔案內,摸底排查、入戶探訪、電話隨訪、評估分類等各個環節都有統一制式的工具表格。
多措并舉
讓激勵支持走向立體化
今年76歲的王玉珍,曾是輝南縣團林鎮東勝村的兒童主任,是吉林省兒童主任隊伍中最為年長的一個。如今,王玉珍雖已從崗位上“退休”,但對兒童工作充滿熱情和感情的她,仍保存著開展兒童工作時留下的幾本厚厚的日記,里面記載的是她和孩子們之間的溫暖回憶。其中,就有這樣一件令人動容的事情。
2020年端午節當天,王玉珍騎著電動車到村里的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家中探訪。在通往最后一戶孩子家的路上,一輛汽車突然改變了行駛軌跡,將王玉珍撞倒。哐當一聲,電動車的后座被撞得稀碎。王玉珍顫顫巍巍地從地上爬了起來,“太幸運了,人傷得不算嚴重!”讓大家沒想到的是,剛剛在車禍中受傷的她,仍惦記著要去孩子家探望。在村民們的極力勸說下,她才同意到醫院救治。
也正是這樣一件事,直接推動輝南縣民政局出臺了一項關于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新政策——每年列支約3萬元,為全縣所有兒童督導員、兒童主任投保人身意外險。2022年7月17日,輝南縣朝陽鎮紅旗村兒童主任陳玉娟到困境兒童明明家走訪。由于村里道路坑洼不平,陳玉娟在入戶路上不小心摔到溝里,導致右臂骨折,住院7天共花費治療費用4000余元。新農合報銷后,保險公司又進行了賠付。最后,陳玉娟個人只負擔了500余元。
近年來,吉林省民政廳鼓勵各市(縣)結合實際建立兒童關愛保護相關工作制度。有的地方建立了兒童主任補貼制度,在設立政府購買社會服務項目時,按照每人每月50元至100元的標準,專門安排兒童主任通信、交通補貼資金,由社工機構制定《兒童主任考核細則》《兒童主任補貼經費發放管理辦法》等,定期對兒童主任考核并差額發放工作補貼;有的地方開展了“最美兒童主任”評選表彰活動,每年按一定比例評選“最美兒童主任”,專門召開表彰大會并頒發證書,樹立了一批兒童工作先進典型,進一步調動廣大兒童主任的工作熱情。
分類施策
讓工作落實走向精準化
“家長朋友們,當您和孩子發生沖突時,您一般用什么方法解決?”前不久,長春市南關區民政局相繼在全安街道、桃源街道、曙光街道開展了“我與孩子共成長”家庭教育主題活動,由專業社工為隔代監護或監護能力薄弱的兒童家庭講解建立家庭教育機制、鞏固親子關系的方法,與監護人共同探討如何轉變以往“命令式”的家庭教養關系、如何科學有序地制訂學習計劃、如何督促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據南關區民政局副局長趙洋介紹,為及時了解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基本生活情況和精神狀態,南關區每個季度都會開展1輪兒童家庭監護、生活環境等情況的動態管理工作,由兒童主任排查、兒童督導員匯總復核、社工機構實地走訪調查。同時,根據收集的數據分別對每名兒童進行分級分類評估,根據兒童的實際情況提供精準化服務。
記者了解到,吉林省民政廳推進“專業社工+兒童主任”精準關愛工作模式5年來,全省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工作面貌發生了明顯變化。從最開始關注兒童的生活困難,到現在關注兒童的心理、情感、環境等多樣化需求,關愛保護工作的觀念逐步從“救助型”轉變到“服務型”,逐步從單一的物質幫扶轉變到“物質+服務”的精準化幫扶。
在樺甸市,為進一步做好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工作,民政部門和社工機構通過“五色分類法”對兒童檔案進行精細化管理,紅色、橙色、粉色、黃色、綠色,每種顏色都對應著明確的問題和工作措施。
家住橫道河子鄉活龍村的小宇,出生于2006年。幾年前,父母雙雙失聯后,小宇由他的大伯監護。由于大伯要外出打工,他經常一個人在家生活。2020年,樺甸市民政局在摸底排查中了解到小宇的情況后,通過鄰里證明、一事一議的方式,及時將小宇納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范圍,并將他列為紅色個案服務對象。每逢小宇放假回家時,活龍村兒童主任孫秀霞都會去探望,給他帶點餃子、蔬菜、饅頭等;社工機構在愛心媽媽志愿者服務隊為小宇匹配了一名愛心媽媽,從生活上更加細致入微地為他提供幫助。
在吉林省,隨著“專業社工+兒童主任”精準關愛工作模式的深入推進,各方力量密切配合、優勢互補,基層關愛服務體系更加健全,關愛服務內容更加豐富,讓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健康快樂成長的美好愿景正逐步實現。
(文中兒童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