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孫彥川 通訊員 林 哲) 近日,福建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就全省社會救助工作情況開展專題詢問,履行人大監督職責。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醫保局等多家省直部門負責人現場回答了省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部分省人大代表提出的問題。
針對持續做好面向低收入人口的社會救助工作,省民政廳廳長程強介紹,近年來全省民政系統致力于“兜住底、兜準底、兜好底” ,全力提升救助質效。一方面是全力實現“應保盡保”,改變之前只看收入不看支出的做法,統籌考慮困難群眾因病、因殘、因學等剛性支出因素,適度擴大低收入人口救助覆蓋面。另一方面是精準救助,實現對社會救助資金“流向、流量、流速”的全程跟蹤和精準監管。
省財政廳廳長林中麟說,為確保財政薄弱地區社會救助標準和救助水平不降,省財政廳綜合考慮各地的財力狀況,把全省縣(市、區)按80%、60%、40%、20%四檔對救助資金予以補助,2022年救助資金補助比例達到80%的有51個縣(市、區)。從今年開始,繼續疊加優惠政策,將財力比較困難的縣、重點生態功能區、老區蘇區縣的低保和特困供養資金補助比例在原有基礎上分別提高5個、5個和10個百分點,目前全省有8個縣(市、區)救助資金補助比例達100%。
省醫療保障局局長林圣魁介紹了近年來針對城鄉困難群眾新出臺的醫療救助舉措。2022年7月省政府辦公廳出臺了《關于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省醫保局、衛健委、民政廳等10個部門又制定了實施細則。如今,對特困供養人員、孤兒、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因病返貧致貧人口大病保險的起付標準降低50%,報銷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并取消大病保險封頂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