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翟 倩
近年來,山東省濟南市救助管理站從暖心護送、貼心尋親、用心回訪等方面做好受助人員尋親送返及回歸穩固,不斷促進救助管理工作提質增效,擦亮“溫暖回家路”品牌。
暖心護送助團圓
9月26日,在肥城市安臨站鎮大董村,走失8年的李某科終于回到了家。“大哥,這么多年啊,我還以為再也見不到你了!”前來迎接的二弟抱著李某科泣不成聲,“這個中秋終于團圓了!”
2015年臘月,時年62歲的李某科騎自行車外出后就再無音訊。“我們全家找了好幾個月,一直沒有他的消息。”李某科的妹妹至今還記得那段無望的日子。
2017年冬,派出所民警在平陰縣的一個廢舊廠房內發現了蜷縮在一角的李某科,將他送至醫院救治。隨著李某科身體狀況好轉,平陰縣救助管理站開始介入幫他尋親。由于李某科不會說話寫字,尋親工作一度陷入困境。
2018年,李某科被移交至濟南市救助管理站。隨著科技尋親手段的不斷更新,濟南市救助管理站為李某科采集了DNA信息、錄入指紋,并開展人臉識別比對,不放過一絲線索。
功夫不負有心人。近期,經過與“抖音尋人”聯動的公安部門比對,濟南市救助管理站終于輾轉聯系到了李某科的家人,并在中秋節前將他送回了家。
在肥城老家,說不出話的李某科拉著家人,緊握著濟南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的手,表示感謝。“你在家好好的,我們會再來看你的。”工作人員輕拍著李某科的后背,叮囑道。
據了解,當地民政部門已積極為李某科落實了低保、特困等相關救助政策,幫助他實現回歸穩固。
貼心關懷促回歸
除了李某科,離家20多年的張某成也在中秋節前被姐姐接回了家,這讓至今還不知道家在何方的受助人員張某軍羨慕不已。
為了讓滯留在站的受助人員度過一個溫馨的中秋節,濟南市救助管理站組織在站受助人員一起吃月餅、話團圓。
“你的家在哪里啊?家附近有什么地名還記得嗎?”在活動現場溫馨的氛圍中,工作人員又一次詢問張某軍。
“不記得。”他說。
今年3月,張某軍被公安機關護送到濟南市救助管理站。他自述來自安徽,家人親戚的名字和具體住址等信息都不記得。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曾在全國救助尋親網中比對出一名安徽籍男子的信息,可在進一步核實時被否掉了。
“你嘗嘗,可甜了。”工作人員給張某軍遞上一塊月餅,“什么時候記起家鄉的信息,一定要跟我們說啊。我們也會努力幫你尋親,讓你早點兒跟家人團聚。”
“好。”咬了一口月餅的張某軍笑了起來。
同樣在濟南市救助管理站里過節的還有周某。她也是由公安機關護送來站的,當時情緒非常不穩定,暴躁易怒,且有抑郁癥病史。
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得知周某的情況后,立即聯動衛健部門,采取多種方式緩解她緊張的情緒。聯系上周某父親后,工作人員進一步了解到,她與父親關系不和,并不愿意回家。為此,大家耐心開導,逐漸幫周某打開心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中秋節活動中,周某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與大家一起朗誦了詩歌《水調歌頭》。也許是被溫馨的氛圍所影響,周某告訴工作人員,她同意與父親溝通,努力做好回歸社會的準備。
近年來,為了幫受助人員找回身份,濟南市救助管理站成立了救助尋親工作室,用“問、聽、查、比、推、核”六字訣實現高效化、標準化尋親。今年以來,已為98人提供尋親服務,為40名受助人員尋親成功。
用心回訪保穩固
返鄉安置受助人員的回歸穩固是濟南市救助管理站重點關注的工作之一。中秋節前夕,工作人員來到濟南市萊蕪區羊里街道賈家洼子村,看望慰問受助人員李某才。
“快過節了,我們來看看你,都挺好吧!”一進門,工作人員放下食用油、大米等慰問物資,就跟李某才一家打起了招呼。
“挺好的,挺好的。”李某才母親連連答道。
李某才是今年5月被河北省承德市救助管理站護送返鄉的。前期,濟南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核實情況時,得知李某才家庭條件一般,父母務農,兒子就讀小學四年級,他本人疑似患有精神疾病。
為了解決李某才的實際困難,濟南市救助管理站積極同當地街道、社區協調,落實相關救助政策,努力為他減輕生活壓力,并指導社工定期回訪,密切加強與受助人員的聯系。
“現在挺好的,孫子也爭氣,我們的日子有盼頭呢。”李某才的母親指著墻上的獎狀,對未來的日子充滿希望。
除了實地回訪,濟南市救助管理站還常態化開展線上回訪。
“最近挺好的吧,看他都胖了呢,身體還不錯吧。”微信視頻中,濟南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員同朱某明的媽媽拉著家常,朱某明在旁邊一直笑著。
“他在家挺好的,身體也慢慢恢復了,等他再好一點找個工作,就可以養活自己了。”雖然朱某明回到身邊已經8個月了,但相較走失的7年,朱某明的媽媽還總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真是多虧了你們,不然我都不知道還能不能見到他了。”
據了解,今年以來,濟南市救助管理站共組織實地及電話回訪63人次,不斷推進、做實源頭治理工作,讓受助人員回得去、留得住。
“救助管理包括救助、尋親、送返、回訪等流程,我們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延伸救助鏈條,讓受助人員感受到救助溫情。”濟南市救助管理站負責人說,“下一步,我們還將打造‘泉城避風港’服務品牌,實現區域一體化功能布局,推進全方位、全鏈條救助,提升受助人員的幸福感、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