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張芝能
近年來,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民政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黨的建設為統領,以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在深入推進作風革命、效能革命中,立足德宏實際,高位推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強化問題導向、破解治理難題,改革創新基層治理,謀劃實施靶向精準、措施有力的省級第三批城鄉社區治理現代化試點項目,不斷激發基層治理活力,黨建引領多方共治的城鄉社區治理格局基本形成,走出了一條具有時代特征、德宏特點的基層治理新路子。
五社聯動,提升基層治理溫度
盈江縣舊城鎮舊城村立足社區,聯動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會慈善資源,“五指攥拳”融合開發利用,做了很多政府沒有精力做的柔性服務。舊城村“五社聯動”探索出有溫度的基層治理——德宏版“楓橋經驗”。
主動服務+主動融入,同心同行不缺位。舊城村發揮黨總支領導核心作用和黨員示范帶動作用,村級“搭臺”、群眾“唱戲”,統籌各類社區社會組織等多方資源參與基層治理。村聯防隊、村青年團等群眾組織發揮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從治理末端、矛盾源頭抓起,積極開展交通安全、防火防盜、防電信詐騙等宣傳活動,對存在的安全隱患做到“早預防、早控制、早發現、早化解”。
豐富文化+亮點紛呈,巾幗映紅半邊天。舊城村強化婦女組織建設,以婦女主任和文藝隊隊長段兆芬為代表的一批婦女帶頭人在基層組織中挑大梁、唱主角,在志愿服務、禁毒防艾、糾紛調解等工作中沖鋒在前;在各類節慶活動中,婦女組織開展了喜聞樂見的文娛展演來增進群眾的凝聚力、向心力,她們用舞蹈演繹出別樣的幸福生活。
搭建平臺+凝聚社會力量,用心用情用力做事。舊城村街子黨支部書記、街子三組小組長楊善勇成立的舊城村青年團隊教育基金,帶領群眾連續多年開展金秋助學活動,共籌集資金1.6萬元,發放獎學金6000元。一筆小小的“鼓勵金”,幫助無數學子圓了大學夢,激發了更多青少年勇于上進、力爭上游的信心。20多年來,楊善勇組建的農民“融心”足球隊舉辦的“融心杯”足球賽牽起了中緬胞波情誼,成為德宏州草根足球中一張響當當的文化名片。
防治融合,增強守土固邊意識
強化“邊”的意識。隴川縣戶撒鄉坪山村切實提高黨員群眾“為國守門”的國防意識,不斷增強邊民守土固邊的使命感、責任感、榮譽感。
扛牢“防”的職責。坪山村制定《工作力量分工方案》,劃分黨建指導組、民兵管理組等9個工作小組,把相應人員納入劃片邊境管控段,下沉6個村民小組帶頭抓落實;推行“掛鉤單位+駐村隊員+群眾”和“掛村領導+掛村干部+群眾”的“3+3”工作模式,開展保民生、暖民心服務;實行網格化管理,全村設置黨員中心戶19戶,劃分成28個小網格,建立起“村黨總支—村民小組黨支部—黨員中心戶”的“一網管全村、一網通全組”的網格體系,構建出“村村是堡壘、戶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群防工作格局;不斷將“群治”效能融入“群防”工作中,推動治理服務、邊境管控等觸角延伸到全村各家各戶中,發揮防輸入、防滲透、防偷渡、防走私、防命案、防災害、防群體事件、防返貧的積極作用,實現了轄區內無偷渡、無走私、無毒品、無刑案、無上訪、無滲透、無新增吸毒人員。
發揮“合”的力量。近年來,面對邊情、疫情、戰情、警情疊加,坪山村扛起職責使命,注重統籌協調,協調邊境派出所、聯防所以及強邊固防突擊隊、駐村工作隊、小組護村隊、民兵護邊隊等八支隊伍,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共同巡邊,構建起黨政軍警民強邊固防的強大合力,筑牢邊境一線的安全屏障。
提升“治”的效能。坪山村立足邊情、村情、民情,推動“三治”融合治理,抓實“治懶、治酒、治毒、治賭、治臟、治亂、治散、治弱”八項治理;在村寨治理、項目建設、產業發展等重大事項推進中嚴格落實議事協商制度,始終堅持“四議兩公開”,讓群眾來當家,自行修訂完善村規民約,把疫情防控、邊境管控、打擊走私等寫進條款;用“紅黑榜”深度融合村級各項事務,黨員帶頭示范堅持“門前三包”制度,帶動群眾開展“清三堆”“治五亂”整治行動,村容村貌由“臟、亂、差”向“亮、靚、美”轉變,激發了群眾的自治活力。
黨群共建,筑牢服務群眾陣地
便民服務圈。本著“辦公空間最小化、服務空間最大化、服務項目標準化”的工作原則,芒市勐煥街道城北社區科學布局社區辦公區、便民服務區、休閑活動區3大功能模塊,設置6站、2中心、11室、1基地,構建起“3+X”綜合服務陣地體系,形成“15分鐘服務圈”。
兩個驛站。城北社區設置“職工驛站”,為環衛工人、外賣小哥、快遞小哥等一線工作者提供休憩地點;設置“家政服務驛站”,探索“社區接單、聯盟辦單、居民評單”的服務模式,并積極開展家政服務等志愿活動,讓轄區居民切身感受到社區的溫度。
傾聽民聲。城北社區開設居民議事廳,探索推行“聽民說事、請民議事、為民辦事”工作法,每月召開居民議事協商會議,共同研究解決社區、小區的熱點難點問題。截至今年9月,召開議事協商會議15場次,收集并解決小區存在問題15個,處理矛盾糾紛9起。
寓教于樂。城北社區積極整合社區社會組織資源,引入培訓機構,開設舞蹈培訓班和書法手工繪畫班,推行項目化管理模式,組織開展主題系列活動;打造出可容納80人的多功能會議室,在舉辦會議、培訓、學習外,還可開展健身、舞蹈等活動,并為社區居民免費開設“周末影院”。
惠民利民。設置城北社區衛生服務站,為居民提供健康評估、體檢篩查等。2022年以來,共接待門診16791人次,組織開展健康知識講座10期,健康宣教480人次,新建居民健康檔案2217余人,免費為65歲以上老年人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等患者體檢2834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