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讓慈善星光在申城閃耀——記2023年“上海慈善周”主題活動

時間:2023-10-19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組織》雜志10月上
【字體:    打印

趙宇新

在萬眾盼望之中,“上海慈善周”如期而至,全國也迎來了第八個“中華慈善日”。9月4日,在上海圖書館東館里,隨著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趙祝平、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社會組織管理局)局長蔣蕊以及第一屆“上海慈善獎”慈善楷模、慈善項目、慈善企業三名代表一起按下啟動鍵,2023年“上海慈善周”主題活動正式開始了。

這是上海市民政局第二次舉辦“上海慈善周”,本屆活動主題為“聚善聚力,共赴高質量發展”。按照2021年發布的《上海市慈善條例》規定,每年9月5日“中華慈善日”所在周為“上海慈善周”,所以今年活動時間從9月4日開始至9月10日結束。

變與不變

公益慈善“基因”在傳承中創新

“上海慈善周”是第二次舉辦,但如果你以為上海才剛剛推動慈善事業發展,那就大錯特錯了。

在全國,上海一直走在公益事業發展的前沿、前列。早在2011年,上海市民政局就推出“公益伙伴日”品牌活動,后發展為“公益伙伴月”,到了2022年迭代推出“上海慈善周”。

回顧活動主題,可謂年年有特色,屆屆有亮點。今年“上海慈善周”也不例外,推出了60余項系列活動,其中市級10余項、區級30余項、社會慈善力量主導的有20余項。

比如,9月4日,市民政局發起了“一杯咖啡的溫暖”慈善活動,得到全市近20家咖啡品牌、60家門店及美團平臺的響應。“每售出1杯咖啡,捐贈1元用于幫助困境兒童、孤寡老人、殘障人士”,主辦方希望通過“咖啡+慈善”打造有溫度的慈善之城。

9月9日,市民政局在閔行區文化公園為100對新人舉辦了“久久——愛的幸福節”慈善集體婚禮,邀請第一屆“上海慈善獎”慈善楷模獲得者為新人們頒證并送上愛的祝福。其間,還舉辦了愛心義賣,所得款項用于幫扶困境兒童。

同一天,在閔行文化公園,上海市兒童福利基金會攜手上海市兒童福利院的職工和孩子們開展“制扇至美·執扇生花”永生花團扇DIY活動,團扇成品在上述愛心義賣中出售,用于籌集善款。

各區也花樣翻新,積極響應“上海慈善周”主題。一方面,在活動主題上各具特色,比如長寧區是“五社同心 益愛長寧”第十四屆公益伙伴日,嘉定區是“嘉定區社會組織公益嘉年華”,奉賢區是“聚善聚力 ‘益’起向未來”2023年公益伙伴月,黃浦區是“慈心仁行 善達萬家”慈善夜市,楊浦區是“愛心連連看 ‘益’起做慈善”……

另一方面,在活動形式上推陳出新,各區因地制宜,精心策劃各類活動,打造家門口的慈善盛會,不僅有愛還有趣。

9月8日18∶30,“慈心仁行,善達萬家”黃浦慈善夜市在上海世博園區南廣場隆重舉行。活動中,30多家愛心企業、社會組織、街道慈善超市在現場設攤,與世博淞園Weekend Park市集原有的60多家攤位呼應聯動。慈善攤位上,有171年歷史的老字號“邵萬生”以及多家企業和知名品牌,世博淞園Weekend Park市集攤主捐出當日營收額的10%—20%用于慈善事業。

靜安區策劃了“靜善巡游”慈善超市打卡集貼紙活動。9月4日至10日,市民前往靜安區14家慈善超市打卡。“靜善巡游卡”可在任意一家慈善超市領取,每打卡一處,可獲得1張花色不同的貼紙,集齊5個及以上就可以參加兌獎。

雖然活動主題年年變,但有一些“保留曲目”傳承至今。比如,在每年啟動儀式當天,市民政局有關負責人會接受上海電臺《直通990》的公益訪談,介紹當年活動安排和特點;“上善論壇”作為“上海慈善周”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迄今已舉辦四屆;活動期間會發布上海慈善事業發展報告,等等。這些一脈相承的公益慈善“基因”,陪伴著城市一起成長與發展。

在政府、愛心企業、社會組織和慈善人士的共同努力下,申城慈善事業走向新的高質量發展階段。據上海市民政局發布的《2022年度上海市慈善事業發展狀況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年底,上海市共有社會組織17308家,其中慈善組織600家,2022年全市共接受慈善捐贈總額81.69億元;全市共有87家社區基金會,全市社區基金會凈資產總計2.88億元;全市慈善信托備案累計31單,財產共計1.6億元。

用“慈善超市+”賦能

聚焦社會治理和民生福祉

“靜安區始終堅持把公益慈善放在創新社會治理、改善民生福祉的大局中來統一謀劃、統一部署,動員和依靠社會力量投身公益慈善建設。”靜安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傅俊在9月6日靜安區主題活動啟動儀式上說道。聚焦社會治理和民生福祉,也正是今年“上海慈善周”倡導的活動領域之一。

由于今年慈善周注重政府、愛心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之間的聯動,而慈善超市是政企、政社、政府部門之間合作的基礎平臺,所以全市16個區都非常重視依托慈善超市組織開展慈善周期間的活動。

普陀區打造了一場“市—區—街鎮—社區”四級聯動的盛會。9月6日,活動當天,來自各行各業的愛心企業紛紛趕到現場, 與10個街鎮慈善超市“一對一”捐贈,共同點亮“愛心凝聚”街鎮公益項目。10個項目覆蓋老幼病殘弱等群體,“夕陽無憂呼叫”項目用科技讓老年人安享晚年,“益助加梯”讓居民出行更加方便……為普陀區編織出一張“愛的地圖”。

同時,全區10家慈善超市被正式納入“糧油幫困卡”電子結算系統,實現了超市業務和政府幫扶雙贏,打造家門口的“愛心驛站”。例如,長壽路街道慈善超市精準對接困難群眾需求,針對行動不便老人,2012年推出“愛心菜”公益項目,每周為老人送上價值70元的愛心菜,已累計送出價值100多萬元的菜品。

奉賢區將慈善超市打造成實踐教育基地,讓特殊兒童在慈善超市內學習購物技能,體驗咖啡師、貨物整理師等職業,幫助他們融入社會,讓慈善超市成為困難群體的社區服務機構。

作為慈善資源的“蓄水池”,社區基金會不僅能促進社區治理的可持續發展,還能吸納社會各界慈善資源。慈善周期間,上海市長寧區華陽社區基金會發布了4個“心暖華陽”項目,涵蓋未成年人心理輔導、助餐、獎學金幫困和社區煥新等主題,滿足社區內各類人群的服務需求。截至目前,該社區基金會累計資助項目53個,投入資金近500萬元。

據長寧區民政局局長沈昕介紹,今年以來,長寧區已開展42個社區公益創投項目,投入資金300萬元,77家社會組織的91個項目納入了市級承接購買服務社會組織推薦目錄,實現了公益服務與居民需求的有效對接。社會組織正成為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的生力軍。

慈善超市是社區慈善事業發展的基礎平臺,也是提升申城軟實力的基層慈善陣地。在慈善周期間,各區無一例外都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公益集市、慈善義賣、便民服務等活動。

自2003年上海鎮寧路上第一家慈善超市營業以來,慈善超市已經在上海走過20個年頭。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32家慈善超市,實現街鎮鄉全覆蓋。如今,上海大街小巷涌現出越來越多有特色的慈善超市,人人做慈善正蔚然成風。

廣而告之

將慈善理念傳遞給每一個申城人

  凝善聚愛,遇見美好,您看到我們了嗎?

站在外灘,仰望“外灘之窗”——上海花旗集團大廈高139.6米、寬43.2米、總面積6030平方米的LED戶外屏,看到上面一會兒跳出“2023年上海慈善周”,一會兒跳出“聚善聚力,共赴高質量發展”,滾動播出。

9月1日至10日,在“外灘之窗”,全市3000余臺公交線路車載電視上,10余條航線的船載電視及碼頭電視屏上,1.2萬輛出租車后窗屏上,全天滾動播放“上海慈善周”宣傳主題短片,向公眾展示慈善成果,擴大慈善周社會影響,激發市民慈善熱情。

9月1日至14日,上海部分享道專車的車身上張貼著“上海慈善周”創意貼,每天穿行在申城,成為上海街頭一道傳遞溫暖的風景線。

9月8日上午,記者來到上海公益新天地園,“五社聯動 同心向善”——民政領域志愿服務品牌項目推介展映入眼簾,是“上海慈善周”系列主題活動之一。據市民政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展出的八個項目是在今年7月開展征集選樹工作中脫穎而出的代表,表現出聚焦民生領域、突出“五社”聯動、堅持規范發展三個特點。它們包括上海福壽園公益發展基金會的“兩教一護”項目、閔行區馬橋鎮的“暖暖社區——無邊界健康促進友好社區”項目、上海剪愛公益發展中心的“記憶的守望者”社區專業志愿服務項目等。

為彰顯“家門口慈善品牌”價值,擴大市民參與范圍,上海市民政局在慈善周期間開展上海“最愛·慈善超市”宣傳展示活動。經過前期選拔推薦,全市共有42家慈善超市勝出并參與活動。9月4日至10日,市民可以關注“上海民政”微信公眾號獲取投票鏈接,每天每個微信號點贊1次,每次最多點贊10家慈善超市。10余萬名市民踴躍參與,紛紛為心目中最愛的慈善超市點贊。

9月11日,根據市民點贊數,市民政局在“上海民政”微信公眾號發布了“最愛·慈善超市”前十名單,依次為梅隴鎮慈善超市、淮海中路街道慈善超市、廣中路街道慈善超市等。

在“上海慈善周”里,從大街到小巷、從白天到黑夜、從線上到線下,慈善以各種形式撲面而來,目之所及皆有慈善,一場多角度、多途徑、全領域的慈善宣傳展示、展覽、展播活動,浸潤著申城人和每一個匆匆而行的過客,空氣中都洋溢著愛的氣息與味道。“人人可慈善,處處可慈善”的公益氛圍正在形成,慈善星光正在全城閃耀。

一場榮譽表彰的盛會

以榜樣力量激發崇德向善正能量

一個人,因慈善而更具魅力;一座城,因慈善而更顯卓越。

9月5日,正值“上海慈善周”開展期間,第十二屆“中華慈善獎”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144個愛心個人、愛心團隊、捐贈企業、慈善項目和慈善信托等被授予第十二屆“中華慈善獎”。其中,上海推薦的1個慈善項目和4個捐贈企業獲得殊榮,他們分別為浦東新區“慈善公益聯合捐”項目和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等。

這樣的表彰無疑會鼓勵、帶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慈善事業,更好發揮慈善事業第三次分配作用。各區紛紛借助“上海慈善周”這個契機表彰先進,將平日里默默耕耘的慈善力量邀請到舞臺中央,宣傳群眾身邊的慈善榜樣和楷模。

長寧區表彰了2022年度評估工作中獲評5A、4A級的社會組織,還為5個“十優”獲獎單位和個人頒獎,即“十優”公益創投優秀項目、“十優”社會組織公益品牌、“十優”特色社會組織、“十優”社會組織賦能先鋒和“十優”社會組織領軍人物,間接展示了社區社會組織在完善社區治理體系、推動居民參與、提供社區服務、促進社區和諧等方面發揮的作用。

普陀區開展了靠譜公益系列頒獎活動,為“零距離·益加盟”成員中部分社會組織、企業分別授予“2023年普陀區靠譜公益榜樣”“2023年普陀區靠譜公益先鋒”“2023年普陀區靠譜公益伙伴”榮譽稱號。

靜安區授予上海眾谷公益青年發展中心等20家單位靜安區“慈善公益好伙伴”稱號,與上海靜安區安耆為老社工事務所等9家社會組織集中簽約首屆“愛在靜安 益路同行”慈善品牌項目伙伴計劃。

浦東新區的上海浦東新區慈愛公益服務中心與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農翠軒貿易有限公司簽署了“大田縣名優農特產品進駐浦東新區慈善超市合作意向書”,進一步推動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兩地對口合作。

今年的“上海慈善周”充分展示了上海“政府推動、民間運作、社會參與、各方協作”的現代慈善事業發展成就。正如市民政局局長蔣蕊在致辭中所說:“在全社會共同努力下,上海慈善事業蓬勃發展,為城市增添溫暖與光彩,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暖心風景。”在上海,“崇善”正成為一種社會共識,“向善”正成為一種精神力量,“行善”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經過10余年品牌創建活動的帶動,上海已成為一座公益之城、溫暖之城、慈善之城,公益慈善已成為申城的軟實力。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