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臨沂市河東區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張麗麗
近年來,山東省臨沂市河東區堅持以沂蒙精神為引領,以精準關愛幫扶孤困兒童為宗旨,以“扶困、扶心、扶志、扶技”為路徑,創新實施幫扶運作規范化、幫扶主體多元化、幫扶內容全面化的“三化”工程,通過家庭紓困、心靈關懷、愛心助學和精神陪伴,幫助孤困兒童及其家庭解決實際難題,為孤困兒童搭建起有親情、有溫度的“心靈家園”。
健全三項機制,幫扶運作規范化
河東區注重機制保障,在規范管理上精準發力,健全部門協同聯動、精準幫扶、動態管理機制,激活幫扶工作內生動力。
建立協同聯動機制。區級成立由民政、教育、衛健等15個部門單位組成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九宮格”式協調配合工作機制,把孤困兒童關愛保障工作納入《河東區“十四五”兒童發展規劃》,凝聚多方力量構筑“政府助力、志愿團努力、學校發力、社會給力”的關愛幫扶孤困兒童格局。
完善精準幫扶機制。實現區級未成年人保護中心和鎮街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全覆蓋。選優配強鎮(街道)、村(社區)兒童工作力量,強化走訪摸排,實行動態跟蹤管理,及時掌握兒童成長信息,定期更新“一人一檔”信息庫,形成覆蓋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上下聯通、運行順暢、反應迅速的孤困兒童救助體系。
健全志愿幫扶動態管理機制。做好孤困兒童心理輔導志愿服務團注冊工作,并實行依法管理。成立6個鎮(街道)服務團分團,現有骨干成員65名,招募志愿者523名,志愿服務時長5萬余小時。吸納優秀志愿者和社會愛心人士加入志愿服務團,并建立勸退機制,對違反制度、責任心不到位的志愿者予以勸退。
凝聚三方力量,幫扶主體多元化
河東區持續發揮政府單位、駐區企業和志愿者優勢,凝聚起關愛幫扶孤困兒童合力。
兜底保障全面到位。自2020年起,連續提高保障標準,切實保障孤困兒童基本生活。為孤困兒童購買“護佑健康”大病保險,實施教育醫療保障和慈善項目幫扶,為孤困兒童進行體檢。
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持續與駐區企業協調合作,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社會公益,先后組織20余家愛心企業開展捐資助學活動10余次,籌集愛心物資260余萬元并全部發放到兒童手中。轄區河東育杰學校、智星實驗學校等學校免費接收全市孤困兒童入學。
“五老”志愿者發揮余熱。實施“五老”關愛孤困兒童工程,將全區100名有特長、身體好、有熱心的退休老同志分類組建志愿者小分隊和“關愛工作團”,為40余名留守兒童和孤困兒童提供課業輔導、生活救助、心理疏導、情感撫慰等關愛服務。開展“希望小屋”“愛心媽媽”“青春護考 逐夢遠航”等志愿活動100余場次,幫扶孤困兒童700余人次。
打造三個課堂,幫扶內容全面化
圍繞弘揚傳統文化、開展紅色教育和心理輔導等主題,河東區打造了形式多樣、寓教于樂的課堂,推動孤困兒童全面健康成長。
打造傳統文化課堂。立足沂蒙紅色文化和傳統文化資源,為孤困兒童講述黨的歷史和優良傳統,在孩子心中種下愛的種子。組建志愿者宣講團,開辦《弟子規》《道德經》等傳統文化大講堂,開設書法、剪紙等傳統文化課堂,組織孤困兒童赴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青少年紅色教育體驗中心、家風家規教育館等地參觀。
打造特色研學課堂。以華東野戰軍紀念館為中心,實施青苗工程,把教育引導寓于活動當中,幫助孤困兒童融入集體、敞開心扉和樹立自信。組織開展夏令營、冬令營、特訓營等集體活動60余次,受益孤困兒童1000余人次。愛心學校根據孤困兒童特征和興趣愛好,開設舞蹈、書法、繪畫、音樂等特色課程,開展職業技能教育和心理輔導,促進孩子心智健康發展。
打造心理輔導課堂。建成義務教育學校心理咨詢室58處,培育218名專(兼)職心理健康教師,通過情感撫慰、愛心感化、思想引導等,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組織開展心理輔導活動20余場,舉辦特訓營10余次,通過點滴的關心關愛,把孩子的心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