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安 娜
驀然不覺秋日盡,倏然葉落已成冬。受冷空氣影響,北京市氣溫出現明顯下降。連日來,在橋梁涵洞、車站樞紐、建筑工地、廢棄廠房等處,各區救助管理機構工作人員的身影又開始忙碌起來,他們全力搜尋、細心守護,用責任和擔當為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送去關愛。有人身體抱恙時,他們聯絡醫院進行及時救治;有人遇困無助時,他們提供溫暖的房間和干凈的食品;有人不想再流浪時,他們積極協調返鄉事宜……天氣雖然寒冷,卻抵擋不住一段段救助故事帶來的溫暖和感動。
為臨時遇困的北漂男孩牽線搭橋找工作
秋末冬初,在海淀區的一家公司大院內,24歲的小李正在保安崗位上認真值守。身著制服的他,干凈利落、干勁十足。很難想象,這個來自四川大涼山的小伙子,在20多天前還是一個居無定所的流浪人員。
時間回到10月12日下午,懷柔區救助管理站對在街頭流浪的小李進行了救助。在救助管理站登記大廳內,個頭只有一米五的小李,顯得瘦弱無比,面對工作人員的詢問,要么低頭不作答,要么輕聲說一句“不記得了”。“這是一個挺內向、挺倔強的小伙子。”懷柔區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劉建國這樣描述對小李的初印象。
因在外流浪多天,小李看上去衣衫不整、頭發凌亂,工作人員帶他洗了一個熱水澡,從里到外幫他換了一套全新的衣褲,還給他端去了一碗熱氣騰騰的面條。“小伙子,你什么時候來的北京?”“想繼續找工作還是回家?我們都可以幫助你。”見小李情緒逐漸穩定,工作人員試探著問。思考片刻后,小李說:“明天告訴你們。”
那一夜,小李一個人住在受助房間內,睡得很安穩。
10月13日,小李早早起床洗漱。睡了一夜踏實覺后,他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善。當天的早餐是豆漿、雞蛋、小咸菜等,小李一口氣吃了兩個油餅。隨后,他便主動找到工作人員,聊起了自己的故事。
原來,小李出生在大涼山的一個困難家庭,很早就放棄了學業。聽說懷柔旅游資源豐富,還建了中國影視基地,便想到這里來闖一闖。小李曾在一個工廠打工,但因工作量大、工資少辭了職,此后便一直過著居無定所的日子。餓了就隨便吃一口,困了就去網吧過一夜。“我不想回家,想繼續在北京打工賺錢。”小李態度堅定地說。
得悉小李的情況后,懷柔區救助管理站站長孫榮軍和工作人員一邊對他進行安撫,一邊幫忙尋找正規的招聘公司。因小李輟學較早,又沒有一技之長,最終幫他找到了一份安保工作。得知這個消息后,小李開心地點頭應允。工作人員為他準備了食品和新衣服、新鞋,并提供了短途路費,耐心叮囑后將他送到了汽車站,由他自行前往工作地點。
“看著小李結束流浪,過上了安穩的生活,我們打心底替他高興。”孫榮軍說。
身患重病的他返回了1000公里外的家鄉
“您好,這里有一位偏癱患者無家可歸,你們能幫幫他嗎?……”前不久的一天深夜,通州區救助管理站的值班人員接到了馬駒橋鎮一位熱心市民的求助電話,工作人員當即驅車前往施救。
凌晨1時13分,受助人員老趙在工作人員的攙扶下,走進了救助管理站的大門。
今年47歲的老趙本是一名來京務工人員。不久前,他因腦梗導致身體左側偏癱,住院治療后尚處于恢復期。患病,不僅讓老趙花掉了自己的全部積蓄,還導致他身體行動不便、失去了勞動能力。生活處于半自理狀態的他,不得不流落街頭。
“老趙是一個特別堅強的人,他一直想著要趕快好起來,繼續出去工作賺錢。”通州區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李鈺子告訴記者,在站期間,工作人員每日照顧老趙穿衣、吃飯、如廁,協助他積極進行康復鍛煉。剛進站時,老趙只能坐在輪椅上。慢慢地,可以在護理人員的攙扶下踱步了。在大家的細心照料和鼓勵下,老趙的身體日漸好轉,返鄉的意愿也越來越強烈。為此,通州區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積極與老趙的家鄉吉林省農安縣救助管理站進行對接,確定到京接領事宜。
10月18日,農安縣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驅車帶著老趙返回家鄉。從清晨6時到晚上8時許,奔波了14個多小時。一路上,工作人員陪老趙聊天,鼓勵他積極生活、好好休養。
據農安縣救助管理站站長易生武介紹,接回老趙后,大家一刻也不曾停歇,一直在努力幫他尋找家人,“我們聯系農安鎮及屬地派出所為老趙落戶并辦理了身份證,幫助他提交了低保申請,還陪他到農村信用社辦理了銀行卡。此后,我們又開車帶老趙回到了他的戶籍所在地南關村,多方打探始終未能找到他的父母及親屬。”
10月24日,工作人員護送老趙到農安鎮養老院。在站生活的這段日子,老趙和工作人員已經有了很深的感情,回想起大家對他的耐心照料,口齒不太清晰的老趙,用力地連聲道謝,“謝謝黨和政府,謝謝你們跑前跑后地幫助我。1000多公里路,把我接回了家鄉,我一定好好進行康復訓練。”
在北京、吉林兩地救助管理機構的共同努力下,身患重病、尋親不著的老趙得到了妥善安置。易生武告訴記者,目前住在養老院的老趙,生活起居都有專人照料。從11月起,他開始正式享受低保政策,每月能領到低保金835元。
溫暖守護生命的最后一程
11月1日18時許,32歲的受助對象博楠(化名)因病重搶救無效在醫院安然離世。在住院搶救、治療的8天時間里,順義區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員不分晝夜地守護在博楠身邊,為挽救他的生命四處奔走、多方聯系,用愛心和責任守護他生命的最后一程。
博楠是一名來京務工人員,公安機關在10月25日將他護送到了救助管理站。那天,還沒來得及辦理入站手續,博楠就出現了呼吸困難等癥狀。緊急情況下,工作人員立即撥打了120,由急救車將他護送至順義區醫院救治。經診斷,博楠患有心臟瓣膜病,并伴有心衰、腎衰、高血壓等癥狀,血壓一度升高至200mmHg……院方多個科室聯合會診,全力進行搶救。
在博楠住院期間,順義區救助管理站站長雒星博和工作人員每天都去醫院探望。因病情嚴重,博楠的身體每況愈下。他告訴雒星博,自己出生在甘肅省渭源縣的一個困難家庭,父母在老家務農,妹妹在新疆打工,他本人也已在順義務工多年。據博楠所述,他自幼患先天性心臟病,家里曾在2007年舉債十幾萬元為他做心臟主動脈瓣置換術。最近1個月,他出現了喘憋、劇烈咳嗽等癥狀。“我希望能夠見母親和家人一面。”博楠虛弱地說。雒星博一邊囑咐他安心治療,一邊聯系他的親人。
10月30日,輾轉奔波于首都國際機場和大興國際機場,雒星博終于把博楠的父母和妹妹都接到了醫院。“前陣子跟哥哥視頻時,我還說他胖了呢。現在想來應該是病情復發導致的浮腫。”博楠的妹妹哭著說,“要不是有你們的幫忙,我們可能連他的最后一面都見不到了。”
11月1日,博楠經搶救無效離世。他的父母決定把兒子能用的器官捐贈出去。就這樣,博楠的肝臟和眼角膜又讓另外幾個家庭有了重獲幸福的希望。
雒星博和同事陪同博楠親屬來到順義區殯儀館料理后事,幫助他們完成遺體告別、火化等后續工作,讓逝者安息、給生者慰藉。
“我們不是北京人,原本也不認識這里的人,但我們卻在這里感受到了最大的暖意。哥哥走得很安心,我們全家人都沒有遺憾了。”博楠的妹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