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偉濤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關于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做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工作的意見》,部署進一步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健全完善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
今年以來,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政廳聚焦兜住兜準兜好民生底線持續發力,通過創新舉措、優化政策供給、壓實各級政府主體責任,不斷推動低保擴圍增效,提升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截至今年10月,全區實施動態監測的低收入人口有360.1萬人,共發放城鄉低保、特困人員救助補助資金93.1億元,惠及303萬人。
全面推進居住地申辦低保
67歲的朱某戶籍在廣東省湛江市,現獨自在南寧市青秀區租房居住。他沒有固定收入,因治病醫療支出較大,今年的一次住院花費較多,導致生活陷入困境。經居住地民政部門了解核實,朱某符合南寧市以居住地申辦低保政策,遂將其納入低保,同時也享受到南寧市的醫療救助等政策,有效保障了他的基本生活。
南寧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所有在南寧市居住滿6個月,且未在戶籍地享受低保的困難家庭或個人,只要出具相關證明即可在居住地提出低保和臨時救助申請,“此舉打破了低保等社會救助的戶籍壁壘,提高了救助時效性,拓寬了救助覆蓋面”。據介紹,此項改革實施近3年來,南寧市累計辦理居住地申辦低保51.95萬人,發放低保金2.54億元;累計為非本地戶籍困難群眾發放臨時救助金1415人次、95.99萬元。
為方便群眾在居住地申辦低保,南寧市還積極建設社會救助自助申請平臺,群眾使用手機登錄“南寧數字民政”“廣西社會救助求助”微信公眾號等,即可自主提交救助申請,隨時查詢辦理進度。2022年以來,南寧市有914戶、2567人通過線上渠道自主提交救助申請,審批發放266戶、772人。
自治區民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廣西已全面推開居住地申辦低保等社會救助政策。其中,支出型臨時救助申請對象可向戶籍地或居住地的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提出申請,急難型臨時救助申請對象可直接向急難事件發生地的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提出申請。今年1月—10月,全區有8.8萬人次獲得臨時救助,共發放臨時救助金1.2億元。
完善低保準入條件
“多虧你們把好政策送上門,解決了家里的困難,讓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愛與溫暖。”近日,家住靈山縣陸屋鎮新營村的包先生對上門回訪的民政工作人員和網格員連連稱謝。原來,包先生的小兒子2022年以來多次住院治療,自付醫療費用達7萬余元。欽州市民政局定期與市醫保部門比對大額醫療費用支出人員名單時,發現了包先生家的大額醫療費用支出預警數據,隨即安排人員入戶核實,協助他申請辦理了低保和臨時救助。
“數字賦能+信息比對+入戶核查”,欽州市持續加大對易致貧返貧人口、醫療自付費用過大等困難群眾的主動監測、主動發現力度,堅持“按戶施保”“按人施保”,實施低保漸退、就業成本扣減等政策,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納入保障范圍。據介紹,今年1月—10月,全市累計新納入“單人保”433人。
據自治區民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廣西不斷規范完善低保準入條件,其中要求,各地對申請家庭整戶符合條件的,不得僅將個別家庭成員納入低保;對家庭有勞動力,但受疫情影響、照顧重病重殘人員等原因,無法外出務工6個月以上導致家庭人均收入大幅縮減、基本生活出現困難,且家庭財產狀況符合規定的,要根據實際困難情況納入低保;對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和其他收入低于低保邊緣家庭標準,家中有重病、重殘人員,且家庭財產狀況符合規定的,根據醫療、康復費用適當扣減剛性支出,符合條件的,要整戶納入低保;對于部分或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無法通過產業就業獲得穩定收入的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等困難群眾和存在嚴重困難的家庭,要以其實際困難情況作為能否納入或繼續納入低保的條件,防止返貧致困。今年以來,全區整戶新納入低保11.3萬戶、30.3萬人,新納入“單人保”11745人。
落實收入扣減政策
今年以來,自治區民政廳指導各地落實收入扣減政策,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納入低保等社會救助范圍。
據自治區民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廣西明確了多項困難群眾申辦低保的收入扣減政策。其中,對困難群眾家庭因大病重病、重度殘疾、高齡不能自理無人照顧、因大災或重大意外事故、因子女上大學等剛性支出原因造成生活困難的,在申請低保時可參照務工所在地最低工資標準適當扣減其家庭成員的務工成本;對失能人員,重度殘疾人及三、四級精神和智力殘疾人,重病及門診特殊慢性病患者,接受國內全日制普通高校、高等職業學校、高等專科學校以及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教育的在校學生四類人員細化了收入扣減的項目和計算方式。
此外,對政府或社會組織及個人給予的獎勵金、救助金、捐贈款、醫療費、撫恤費、征拆費等,不列入申請低保對象的家庭收入計算范圍;對因懷孕、哺乳、照護重大疾病患者或者重度殘疾人、單親撫養學齡前兒童而沒有就業的家庭成員也可以認定為無收入者。
家住南寧市的張先生因病無法工作,家庭生活困難,向當地街道提交了低保申請。基層民政部門調查發現,張先生每月需支出醫療費用1500元;其家庭成員中,妻子打零工每月收入約為2000元,兒子在廣東務工收入申報為每月4000元,家庭月收入為6000元。按照收入扣減政策,其家庭每月總收入扣除因病支出和務工成本2300元后,家庭人均月收入為733元,低于南寧市的低保標準,隨即將其家庭納入低保。
“收入扣減政策既考慮到困難群眾的剛性支出,也落實了務工成本扣減,充分體現出低保政策對存在特殊困難家庭的傾斜照顧,同時也鼓勵有能力外出的務工人員誠信申報收入,經扣減后符合條件的都依規納入低保保障范圍。”南寧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優化申請家庭財產核算
適度放寬對低保申請對象擁有車輛、船舶、房產、工商注冊等重大財產事項的認定,是廣西推進低保擴圍增效的一項新舉措。
自治區民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廣西充分結合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實際情況,對低保申請家庭適度放寬了車輛、船舶等重大財產的準入條件。其中,對擁有經營性車輛或船舶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家庭,因家庭成員發生重病、其他事故導致家庭生活困難或家庭收入低于當地低保標準的,該車輛或船舶不作為不能認定為低保家庭的情形;對擁有非經營性車輛或船舶的申請對象,家庭生活確有困難或者家庭收入低于當地低保標準的,由鄉鎮(街道)領導班子集體討論決定,符合條件的可以納入低保。登記為農村集體用地上的不動產權住房,因無完全產權、不能上市交易,不再作為產權住房計算。對有工商注冊的家庭,以實繳資金、實際經營規模等情況核定收入,實際生活存在嚴重困難的要及時納入低保。
家住南寧市的麥某一家四口人,兒子智力二級殘疾,女兒上幼兒園,妻子因在家照顧孩子無法外出工作,一家人靠麥某開小型貨車維持生活。今年年初,麥某因患重病無法再開車,提出了低保申請。街道工作人員核實認為,其家庭車輛確實用于日常拉貨和維修水電等用途,屬于生產型用車,按照規定可以辦理低保。
“適度放寬對低保申請對象擁有車輛、船舶、特殊房產、工商注冊等重大財產事項的認定后,車輛等在特定情形下不再屬于‘一票否決項’,基層民政部門可實事求是地靈活運用低保政策,切實有效地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自治區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廣西將按照兜住底、兜準底、兜好底的工作目標,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制度和工作機制,推進社會救助改革創新,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依規全部納入低保等救助范圍,做到應保盡保、應救盡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