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張清蘭
近年來,江西省吉安市持續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設,不斷健全“一老一小”服務保障體系,扎實推動“一老一小”事業高質量發展,并成功入選全國4個“一老一小”整體解決方案推廣城市之一。
下好先手棋,出臺一套方案
吉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一老一小”工作,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多次專題研究相關工作。編制“一老一小”整體解決方案的經驗做法,經國家發展改革委研究篩選,在《發展改革情況通報》刊發,供全國各地參考借鑒。方案從健全多層次保障體系、鞏固提升居家社區服務、深入推進醫養融合發展、扎實推進特色品牌創建、培育壯大產業服務等方面明確了11項重點工作任務。將“一老一小”服務提升行動列入全市“十大攻堅戰”重點工作任務,由市領導掛點、市民政局局長任組長,牽頭協調推進“一老一小”服務提升行動,要求到2026年實現縣級失能照護中心、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全覆蓋;將泰和縣兒童福利院16名孤棄兒童全部移交給區域性養育機構吉州區兒童福利院照護,保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推動兒童福利機構優化提質和創新轉型發展。建立“一老一小”聯席會議機制,加快推進普惠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項目,加快實施市本級兒童福利院建設項目。
打出組合拳,試點推動兩項改革
吉安市選擇工作基礎較好的遂川縣,試點推動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和“一老一小幸福院”建設工作。
在公辦養老機構改革方面,遂川縣精準摸排服務對象養老需求和養老機構床位供給、設施改造、服務水平等情況,認真分析研判,對全縣26所公辦養老機構進行區域整合,構建“1+1+9”(1個縣級福利中心+1個城關鎮養老服務中心+9個鄉鎮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公辦養老機構布局,進一步提升公辦養老機構兜底保障能力和社會化養老服務水平,更好地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同時,將各鄉鎮敬老院轉為縣養老服務中心分支機構,人、財、物、事由縣民政局直管,提升管理水平;按照“集中管理、分戶核算”的原則,對鄉鎮敬老院的財務實行統一核算和監督,降低財務風險。
在“一老一小幸福院”建設方面,遂川縣利用農村閑置村小學等資源,根據老人、兒童服務需求情況,整合老年大學、老年體協、童心港灣和關工委等各類村級關愛服務資源,創新打造了26個“一老一小幸福院”,為農村留守老人、留守兒童提供助餐、文體活動、巡訪關愛、精神慰藉等服務。同時,融入“三站”(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新鄉賢協商議事站、零工驛站)、“三室”(百姓說事室、法律工作室、醫療服務室)服務功能,打造綜合服務點。兩項改革試點工作在全省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現場推進會上作經驗交流,并逐步在吉安市其他縣(市、區)推廣。
夯實硬支撐,聚力實現“三個建強”
吉安市從基礎設施建設、人才隊伍建設、產業體系建設入手,夯實“一老一小”民生服務底盤。
建強“主陣地”。吉安市全面建成13個縣級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實現養老服務管理精細化、精準化;新建、改擴建或改造提升農村敬老院150所,建成農村互助養老服務設施2231個,覆蓋88.96%的行政村;實施4000余戶困難家庭適老化改造,顯著改善了老年人的居家養老環境。擁有醫養結合機構9家、嵌入式養老院35家、社區日間照料中心406個,初步構建了“城區15分鐘養老服務圈”。
建強“生力軍”。吉安市積極實施“領頭雁”計劃和養老護理員素質提升工程,近3年完成7900余人次養老護理員培訓。委托吉安職業技術學院定向培養養老服務專業人才,與283名學員簽訂養老服務人才定向培養協議。市民政局與吉安職業技術學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建康養培訓基地,并成功申報第一批江西省養老服務人才培訓實訓基地。
建強“產業鏈”。吉安市持續優化養老服務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推動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近年來,全市引進省外養老企業,培育了吉星、志仁、福康泰等本土養老服務品牌。同時,對接融入全市生物醫藥全產業鏈行動,發揮現有產業優勢,促進醫養康養融合發展,打造具有吉安特色的醫養康養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