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 銘
湖南省岳陽市,頭枕萬里長江,懷抱浩瀚洞庭。岳陽樓下,一個個養老機構和居家養老服務站點競相發力,一個個可及可感的家門口幸福養老模式探索落地,一系列日臻完善的精細化服務配置到老年人周邊、身邊、床邊,為這幅山青水闊、江河奔流的山水畫卷繪出了最美夕陽紅。
“養老是重要的民生實事,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岳陽市民政局黨組書記陳平剛說,面對老齡化的嚴峻形勢和迫切的養老需求,近年來,岳陽市聚焦群眾關心、社會關切,通過強化政策支持、優化設施供給、補齊短板弱項、提升服務質效,讓家門口養老的民生溫度伸手可觸,讓每位老年人都能擁有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安的幸福晚年。
夯實基礎 可及更可感
岳陽市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02.4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20.27%。岳陽市聚焦原居安養,夯實要素完備、功能齊全、形式多樣的家門口養老設施基礎,全方位滿足居家和社區養老需求。
位于南湖新區求索街道南湖社區的耆德園康養服務中心,自今年4月運營以來,受到社區居民的歡迎。這個利用社區閑置用房改造而成的服務中心,不僅打造了集老年人生活、醫養于一體的康養樓、數字賦能與文化藝術活動于一體的信息樓以及提供營養餐食的悅享餐廳,還可提供多種居家上門服務。84歲的閆奶奶聽說社區辦起了康養服務中心,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住了進去,結果出乎她的意料:“不僅環境好,而且很智能,服務更是貼心。”
據耆德園康養服務中心負責人周琴介紹,中心的服務理念是融健康、綠色、文化、智慧為一體,通過提供更多“互聯網+”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不斷滿足老年群體就近就便的養老需求。
如今,在岳陽市,這類小美專精、實用管用的社區養老服務站點越來越多,它們融入智慧養老建設布局,注重專業守護、強調溫情相伴,讓養老服務有了更快響應。譬如,湘陰縣打造集評估、服務、監管等智能管理功能于一體的居家養老服務平臺,根據老年人健康狀況及需求,匹配可享受的福利政策,精準提供康養資源適配服務。同時,通過“人臉識別+精準定位技術+延時錄音評價”的方式,結合平臺話務回訪,形成閉環式服務全流程監管。
聚焦老年人所需所想,岳陽市著力破解養老服務有效供給不足的問題,推動形成縣(市、區)有機構、街道(鄉鎮)有中心、社區(村)有站點的分類服務模式,建成養老機構167家、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1256個,為老年人生活增添了幸福底色。
回應期待 出新更用心
家是老年人最熟悉的地方,居家養老的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適性是老年人關注的重點。岳陽樓區金鶚山街道萬家坡社區任爺爺的家中,公共區域安裝了扶手,衛生間添置了適老設施,廚房配置了煙感報警器,陽臺上更換了自動升降晾衣架。85歲的任爺爺說:“民政部門想得很周到,改造前安排專人上門勘查,征求我們的意見。這套老房子改造后,我們的生活方便多了,連心情都更好了。”
岳陽市緊緊圍繞室內行走便利、如廁洗澡安全、廚房操作方便、居家環境改善、智能安全監護、輔助器具適配6大類、23項指標實施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針對不同需求制訂改造方案,有效提升老年人居家生活質量。截至目前,全市已對6000多戶老年人家庭實施了適老化改造。
買菜難、做飯難是空巢、獨居、高齡和失能老年人面臨的難題。臨近中午,家住岳陽樓區望岳路街道鷹山社區的趙奶奶并不急著做飯,而是拿起鑰匙走出家門。幾分鐘后,她和幾個要好的朋友來到社區食堂,排隊打好飯菜后,坐在一起邊吃邊聊。老人們說,他們每天中午或晚上會到社區食堂吃飯,這里的飯菜符合口味,服務態度也好。
鷹山社區有2000多名老年人,社區探索實施日間照料和老年食堂服務項目,引導物業公司利用社區閑置場地開辦社區食堂,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務,每天吸引近700人次前來就餐。社區黨委書記方細霞介紹說,社區食堂成為社區服務中的一道亮麗風景,這里不僅是一個吃飯的地方,更是老年人的社交平臺,大家走出家門融入社區,共享民生服務成果。
據了解,為了讓老年人就近吃上便宜又可口的飯菜,岳陽市采取政府補一點、企業讓一點、公益慈善捐一點、個人出一點的方式,因地制宜建設社區(村)老年食堂和老年助餐點107個,讓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品嘗到幸福的滋味。
補齊短板 解憂更創優
龔爺爺在君山區錢糧湖鎮的層山敬老院已經住了3年。他是因為偏癱導致上下樓不便才選擇入住敬老院的。“一來方便生活,二來可以進行康復訓練,現在我能自行參加戶外活動了。”龔爺爺高興地說。
岳陽市進一步拓展鄉鎮敬老院服務功能,發揮機構在農村養老服務中的支點和示范引領作用,定期對轄區日間照料中心和互助養老服務點進行業務指導,探索為農村高齡、失能等老年人提供助潔、助浴、助餐等居家養老服務和休閑娛樂、保健康復等延伸服務,有效解決農村養老難題。
為了確保農村養老服務落實落細,平江縣從去年開始設置農村養老服務公益性崗位,從低收入人員、留守婦女等群眾中公開招聘306名“護老員”,經過專業養老機構培訓后上崗,為4500余名重點服務對象,提供助醫、助餐、助潔、助急、助浴等服務。云溪區探索構建鎮(街道)衛生院、村(社區)衛生室和養老院融合服務模式,由醫療機構安排醫生定期上門為服務對象進行健康體檢,實現“小病不出門,大病及時治”。君山區統籌資金建設46個“百歲之家”,成立“百歲之家”村級理事會,實現以老年助餐、上門探訪、困難幫扶為主要內容的基本養老服務全覆蓋。華容縣積極探索“老年協會+養老”模式,采取“自愿積分、時間兌換”等辦法,為農村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潔、助醫等服務,贏得老年人點贊。
“推動養老事業高質量發展就是要從細微處用心、點滴事做起。”岳陽市民政局局長卿漪表示,岳陽市將著力化解養老服務工作中存在的難點問題,實現“把平臺建設好、把服務供給好、把隊伍打造好、把社會力量作用發揮好、把專業品牌塑造好”的“五好”目標,讓養老服務更豐富、更有質量,切實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