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孫彥川
得益于宜人的氣候和優美的環境,云南成為不少老年人心目中旅居康養的首選之地。但云南民政人深知,一些邊疆地區地廣人稀,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還有不少工作要做。強化政府在養老服務領域保基本兜底線的職能、提升其軟環境,既有利于本地老年人的高品質養老,也有利于推動旅居養老事業發展。近年來,云南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老齡工作和養老服務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積極出臺利好政策,加大資金投入,提升養老機構服務質量、推動社區居家養老探訪關愛服務,不斷擦亮“七彩云南·養老福地”的名片。
政策支撐,讓養老服務體系更健全
10月27日上午,居住在香格里拉市的熊阿姨和老伴兒像往常一樣,來到位于陽塘路的迪慶藏族自治州養老綜合服務中心參加活動。中心占地面積很大,設有閱覽室、臺球廳、舞蹈室等多個功能室。熊阿姨和老伴兒退休后跟女兒一起生活,中心開辦后,他們幾乎每天都來。
在養老綜合服務中心,一些老人不太會使用理療設備,工作人員不厭其煩地幫他們調整。“他們的服務非常熱情主動,從不讓我們發愁。”熊阿姨說。
參加完活動,熊阿姨夫婦就在中心開辦的“老年幸福食堂”吃午飯。套餐有兩種:一葷兩素一飯一湯、兩葷兩素一飯一湯,正常價格分別是14.9元和16.9元。州民政局按年齡和戶籍分檔,用福彩公益金對老年人就餐予以每餐2元、4元或全額補貼。食堂也對社會開放,承接小型宴會,以降低運營成本。“人們把這里當成家,基本不浪費,每天中午幾十人上百人就餐,但餐余垃圾只有這么一點。”中心負責人阿麗娟邊說邊比畫出一個排球大小的形狀。
由于迪慶地處高原,骨骼和心腦血管方面的老年常見病多發,中心引進了一家藏醫診所,重點治療老年疾病。
迪慶的老人現在能有這樣的福利,與云南省民政廳近些年扎實推進相關工作分不開。養老服務機構入住率低、養老項目資金投入不足、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數量少且規模小……2020年,云南省政協針對養老服務業的一次調研結果并不令人滿意。省民政廳直面問題,會同相關省直部門先后出臺強化養老服務兜底保障、推進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創新示范、提升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加強養老服務標準化和人才隊伍建設等40多項政策文件,涵蓋規劃用地、金融信貸、稅費減免、醫養結合、人才培養等方面,為養老事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撐。
今年3月,省民政廳會同省財政廳制定《云南省經濟困難老年人服務補貼實施辦法(試行)》,提出按不低于每人每月50元的標準,通過“一卡通”平臺為具有本省戶籍、年滿80周歲及以上的低保老年人和分散供養的特困老年人發放服務補貼。所需資金由省、州(市)、縣(市、區)三級民政、財政部門負責統籌協調。
推動建設,夯實養老服務發展根基
近年來,云南各地青年人工作地與居住地距離遠、中午無法回家的情況日趨增多。子女顧不上,老人身心狀況欠佳時誰能第一時間送老人就醫,如何保障高齡獨居老人的安全?
為破解此類難題,自2020年起,云南省級財政每年安排1.55億元資金,重點用于扶持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民政部門依托與整合現有資源,積極探索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新模式,推動專業機構服務向社區和家庭延伸。
在硬件建設方面,2020年以來,中央和云南省本級累計投入補助資金43.45億元推動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并分批將昆明、麗江、曲靖、紅河、大理等州(市)納入全國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改革試點。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養老機構1168所、街道級綜合養老服務中心185所、社區養老設施(站點)12372個,實現每個縣(市、區)建有一所縣級失能特困供養服務機構。在醫養結合方面,全省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的已有148家,養老機構與周邊醫療機構合作簽約率達98%。在云南的廣袤大地上,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的美好圖景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
公建民營的曲靖市經開區老年公寓在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該老年公寓不但內設了康琪醫院,還和周邊的三甲醫院簽訂了雙向轉診合作協議。薛奶奶今年88歲,由于幾個子女日常工作繁忙,很少有時間在家照顧她,她選擇入住該老年公寓。近一年來,她對老年公寓的護理和飲食都非常滿意。“身體不舒服了,工作人員帶著我去看病,掛號、取藥都不用操心。他們把我當家人一樣,住在這里挺好的。”薛奶奶說。
強化服務,確保困難老年人老有所安
2021年起,云南每年安排省級補助資金,對各地分散供養特困人員中的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按照戶均3000元標準,對7類基礎項目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提升老年人居家環境和安全保障。同時,支持有條件的地區采取政府補貼的方式推動改造。這些項目,讓3.4萬名失能、半失能、殘疾、高齡的經濟困難老年人受益,極大地減輕了老人家屬的經濟負擔和照護壓力。
同時,云南省推動實施“新時代老年幸福食堂”建設行動,探索建立覆蓋社區和農村的老年幸福食堂服務。省級財政對符合條件的新增“老年幸福食堂”給予每家3萬元—20萬元不等的資金補助,并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配套補助資金。2021年至今,全省已建成432家“老年幸福食堂”。僅今年以來,“老年幸福食堂”就已服務老年人800余萬次。
今年5月,省民政廳、省委政法委、省文明辦等12部門聯合印發《云南省關于開展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關愛服務的實施方案》,提出到今年年底,基本建立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關愛服務機制。
開遠市靈泉街道南路村的武祥麟是一位困難失能老人,日常靠老伴照料,出門靠輪椅助行,生活非常不便。2022年,開遠市利用福彩公益金實施了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武祥麟家門前的臺階、室內的門檻都進行了無障礙改造。現在,他可以在老伴的陪伴下經常出門散心、曬太陽了,心情和身體都好了很多。
如今,云南各州(市)都建立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以定期上門入戶、電話視頻、遠程監測等為主要途徑的探訪關愛服務機制,并根據實際需要為老年人提供服務轉介和救援服務。
雖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放眼未來,云南省還有更高的目標。“要加大用地、融資、政策等支持力度,鼓勵扶持社會投資參與機構養老,拓展連鎖經營模式,完善從專業機構到社區、家庭的長期照護服務模式。要進一步規范發展機構養老,建立健全養老服務標準和評價體系,加強管理,注重安全,強化從業人員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老年人健康服務和管理水平,促進機構養老可持續運行發展。”云南省委書記王寧在今年重陽節期間考察養老服務業發展時這樣強調。